農業教育再向下扎根 獎勵高中從農 目標十年培育三萬青農

為替台灣農業培育下一代,除現有的農業公費專班外,農委會與教育部在106學年度共推「獎勵高中從農方案」,將公費培育機制進一步向下延伸至技職教育,提出農業獎學金、職涯探索獎勵金等誘因,另一方面也與現有的大學公費專班政策接軌,希望實際引導青年從農,替農業注入新血。

18891427_10209059481544549_4897401107412494286_o
農委會推出股利高中從農方案(攝影/孔德廉)

農委會:十年號召三萬青農,獎勵高中從農

對於青年農民的培育,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指出,為了實現在十年內號召三萬青農的目標,農委會去年已經與教育部研商,於嘉義大學設、屏東科技大學、明道大學等開辦公費專班,也預計在107學年將宜蘭大學納入專班開辦行列,並另外針對國內農學校院相關科系設置一般農業公費生,就是盼望建立完整大學農業公費生培育機制,好培育優秀新農民,建構友善青年從農環境。

除大學教育外,為延伸農業教育的觸角,農委會也與國教署共推「獎勵高中從農方案」。對此,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解釋,該方案目標對象是今年正等待會考結果公布、準備選填志願的國三學生,鼓勵他們可以選讀新社高中、苗栗農工、桃園農工、興大附農、員林農工、仁愛高農、佳冬高農、花蓮高農、旗山農工、內埔高農與北港農工在內十一所學校的「農場經營科」。

18920958_10209059485584650_7343560684355547863_o

18891483_10209059484984635_3414616408704577665_o

獎勵金鼓勵:學期獎助學金、寒暑價實習獎勵、就業儲蓄帳戶

在獎勵部分,農委會輔導處處長洪忠修則解釋,若學生在校成績排名全校前50%以內,且只有一小過以內.就可以申請每學期五千元的「農業獎助學金」;此外,若完成農業職涯探索,也就是利用寒暑假進行實習累計二十天,農委會還會給予一萬元獎勵金,最多可領兩萬元;雖然名是實習,但洪忠修也強調,針對實作認真的學生,農委會鼓勵農場主可給予薪水或適當獎勵。

而選讀相關科系的學生,在高職畢業及就業上有何好處?洪忠修表示,學生畢業後繼續選擇大學農業公費專班,在申請時有加分,就業更可使用「青年教育及就業儲蓄帳戶方案」,只要至農企業工作,教育部與勞動部每個月會在申請人帳戶裡存入一萬元,作為未來開業基礎。

農企業主:農業是賺錢的事業

至於外界普遍質疑該項做法是否在為農業缺工做解套?洪忠修強調,缺工部分其實有另外的2+2方案來負責,包含農業技術團、農事服務團等,但獎勵從農的部分,絕對不是要以此為目標,而是要讓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農業,讓農業有辦法朝六級化發展;此外,曾獲選十大青農的侯嘉靖也表示,該項政策對有志從農者來說是很大鼓勵,但「政府花錢是要培養老闆、不是要培養工人」,像他這樣的企業主,會繼續幫助年輕人踏入農業,走出自己的路,畢竟農業是賺錢的事業,從農前途光明。

青農:若農學生能全數進入業界,將可解決缺工問題

年僅20歲、高中就從農的果農陳威志則是認為,該項政策對想要從農的人來說是利多,但就學期間的鼓勵,和後續就業後選擇留農會面臨的難題,還是會存在不少落差,因此若真的要讓學生都能發揮所學,正式進入農業的一環,應該思考整體農業環境和農民所得的提升。

至於平均每年九萬人次的缺工難題該如何解決?侯嘉靖呼籲政府應盡快開放農業外勞,讓基層的工作人手得以補足,另一方面也讓經過政府培育的青農,進一步發展技術和經驗,讓產銷更加順利。從農四年的陳威志在經歷農業教育和專業歷練後,則強調現有的教育確實有替農業打下基礎,因此若能讓受農業教育的學生「全數」進入業界,缺工問題或許就可迎刃而解。

18922783_10209059482704578_7634441222665432813_o
從農四年的年輕果農陳威志(攝影/孔德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