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南瓜病毒病越來越嚴重,花蓮農改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從民國101年正式合作,進行「抗病毒南瓜」品系的選拔及觀察試驗,以「非洲抗病野生南瓜」與「傳統木瓜型南瓜」為本培育新品種「花蓮亞蔬一號-泰山」(花亞一號),具有抗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病、胡瓜嵌紋病毒病抗病性,經過性狀檢定後申請品種權,終於在今年(106年)五月核准品種權。

抗病「花亞一號」適合做種苗「花亞二號」適合直接種植
「花亞一號」南瓜具有本土南瓜的風味,也具有非洲抗病野生種的抗病性,花蓮農改場再接再厲,繼續研發以「花亞一號」為親本,育成一代雜交品種「花蓮亞蔬二號-友旺」(花亞二號),在今年剛完成性狀檢定,將送農糧署申請品種權,花亞二號產量高,同時也抗兩種病毒,十分適合有機及友善栽培。
花亞一號適合技術移轉作為種苗公司的育種親本使用,花亞二號推廣對象為農民,等到完成技轉之後,農民可直接向技轉的種苗公司購買種子。

抗病耐熱,可以四月種植,錯開傳統盛產季節
傳統南瓜雖然較西洋南瓜耐熱,但因為病毒病問題,使得定植期集中在十月到隔年二月,成熟期集中在二月到五月,容易因盛產而市場價錢較低。新品種的抗病能力佳,因此可以延後到三月中旬或四月才種植,而後在南瓜價格較好的七月初到八月中收成,只要注意梅雨季疫病的防治與開花期的瓜實蠅防治,每公頃產量可達32噸以上,而有機栽培可達20噸以上。

南瓜需肥低,適合有機
陳得福農友表示,今年三月參與試種新品種南瓜,沒有施用基肥,開花時只有每株追加台肥43號10-15克,改良場每3到4周來換一次克蠅香誘殺瓜蠅,只有在梅雨季時噴了2次藥劑,產量十分的高也很好管理,已經開始在七月初開始採收分送親朋好友,這個南瓜質地很好吃,看起來產量也不錯。
農友反應,新品種形狀為橢圓形及文旦形,比傳統的木瓜型南瓜好裝箱,相信在拍賣市場上可以價格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