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風 吹過濁水溪畔
溫柔的水 流過彰化平原
故鄉的囝仔 做伙守護飼咱大漢的濁水溪
溫柔的風 吹過濁水溪畔
溫柔的水 流出彰化海岸
流浪的子兒 想起阿母講的話轉來故鄉維護咱的土地」
──農村武裝青年〈濁水溪出代誌〉
端午午後,我們一行人在溪州國小的門口等待著接駁車,將我們帶到崑山伯的田去,作伙來割稻。這是經歷過初夏的颱風後依舊撼立在此的稻禾,抵達溪州的路上,已經看見倒了許多稻子。原本酷夏的陽光在遠方的雨雲抵達後,痛快地下了場暴雨,同行的農民說道:「這是午時水,小時候都會拿著臉盆出去裝、拿來洗臉,可以消災解厄。」
六月二十三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溪州農民靜坐的第四十五天。希望這一場午時水,能夠將這些前來搶水的怪手、以及環繞在農村中的黑霧一併洗淨。
下午兩點,一行人坐在小貨車的後方抵達了崑山伯的田,一起持香祝禱,一起請天公伯、土地公保佑平安,並希望政府、國科會能夠不再來跟農民搶水,溪州鄉長黃盛祿、還有崑山伯便開始到田裡,農民們開始向在場的年輕學生、爸爸媽媽還有小孩示範如何割稻。
脫去鞋子、光裸著腳與泥土地接觸,拿起鐮刀,農民一刀便能俐落地割起,沒有經驗的人或是小朋友們必須來回鋸個幾次才能斬斷,收穫的稻穀先放在腳邊,且必須注意不要被踐踏到,上頭一顆顆的稻子只要一踩便會掉下來,「這樣崑山伯會哭啊!」一旁的阿姨這樣叮嚀著。
在割稻時,必須彎下身來,左手抓住一把稻子,右手穩穩地割,期間農民以及在溪州工作的年輕人囑咐大家割到紅線為止,這樣才能割出「水」字,象徵著守護水圳中,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有水才有稻。
不到十分鐘,便成果斐然,一旁的稻穀交錯疊起。
雖然經歷了中科搶水、風災,曾經氣憤、悲傷,溪州的稻子依舊順利地採收,在場的人臉上盡洋溢著笑容。「護水」的旗幟與大家齊心合力割出的「水」字合照,帶小朋友來的爸爸媽媽也教導著小孩稻子的重要,「粒粒皆辛苦」,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在現代的台灣卻得來不易。
守護水圳的旗幟在田間飄揚著,收割結束一起吃農民煮的飯和麵,不時被雨雲打溼,卻不急著躲雨,約定下一次還要見面,老朋友還有新朋友。為了不讓怪手再來搶奪田水,農民閒談、介紹方才抓到的水蛭之餘(笑著說要讓我們開開眼界),還提到下周還有可能再北上抗爭,時間未定,但屆時希望還能見到大家。
踩踏泥土地。溪州這裡的稻米是用濁水種出來的稻米,是台灣唯一僅有的濁水泥。
脫下鞋子、捲起褲管,與土地互動,其實一點都不難。
其他照片:

首圖照片感謝安比小姐提供。
相關資料:
文中所提及的農村黑霧出處為 江昺崙〈台灣農業之溪州觀察 (六)農鄉黑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