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ck Klein(札克‧可倫)是知名影音平台Vimeo的共同創辦者,卻愛上在森林搭建小屋,從親朋好友聚會,發展成共同工作生活之所。為分享經驗,他成立「秘境小屋」(Cabin Porn)網站,收集世界各地秘境小屋的照片與故事,後集結精彩內容,出版《秘境小屋》一書(中譯本)。以下節錄 Zack Klein 專文,由「柿子文化」授權刊出(影片來源:Cabin Porn)

「河狸溪小屋」,一個無限可能的遙遠之地
我需要一處無限可能的遙遠之地。過去,我花了六年時間建構了線上社群,而這回,我想在現實世界裡蓋個社區,特別是個能讓親朋好友走到戶外享用早午餐的場所,是個讓我們能稍微把工作拋在腦後,彼此扶持、一同學習新技能的地方。
「河狸溪小屋」這是個既豐富又缺乏的地方:鱒魚的大小剛好能填飽肚子;每年暑假都召開國際性的螢火蟲大會;到了冬天,會有無數的松鼠與雪鞋穿梭在結冰的溪流上。這裡大部分的房子都沒有水管、沒有電、沒有隔音牆,也收不到手機訊號(我們有些人曾到山上最高點接收過微弱的訊號)。
大部分的日子一片寂靜,有時候則會聽見嚎叫聲,而且所有留在屋外的東西,到了隔天都會有一大堆老鼠大便,但我們就愛這種生活。

在溪裡游泳洗澡,倒樹劈成柴火
在一八○○年代初期,我們的土地曾經被砍得光溜溜並改為農地,之後又因為土壤與生長品質不佳而遭到荒廢,樹林間有許多老舊的石牆,劃出了廢棄農場的邊界。到了一九○○年代初期,同樣地,這片土地上的樹木又被砍光,以供應當地生產酸類物質、木炭與木醇的工廠所需。自此以後,這塊土地才得以自然復甦,長出天然的硬木與松樹林,當陽光把地面曬得暖烘烘時,就會散發出濃濃的樹脂氣味。
一年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這條溪流都寧靜地流動著,但是在夏天的暴風雨過後,就會變得湍急洶湧,更深刻地刻劃著山谷,露出溪床上的卵石與藍石板,我們都會在溪裡游泳與洗澡。在暴風雨的時候,常常會有原本傾斜的樹因為強風或雷擊而倒下,到了隔天,我們就會趕忙著把樹木劈成柴火。
有一次,有棵樹不偏不倚地從溪的一頭倒向另外一頭,恰好搭成一座橋,那個夏天,這座木橋就成了我們除了涉水外,來往於溪流兩岸的唯一通道—雖然這座橋很滑就是了。而在某位朋友在木橋上摔跤之後,我們就把這座木橋換成以溜索搭建的吊橋。從此以後,就不曾再有人因此而受傷了。

來了就一起工作,換取美味糧食
到了今天,已經邁入我們住進河狸溪的第五年,而我們有一套公定的居住辦法,也就是一些居住義務與規定。其要旨就是,你來到這裡並從事大量的勞力活兒,來換取美味的糧食,一旦我們確定你樂在其中也願意付出後,就會邀請你加入。
有幾個月,我們只有週末才會來,但接著我們會大肆享受為期較長的夏日狂歡假期。通常至少會有一個人全年留守於此。
我們一起設計並打造了各種舒適的設備,這裡總共有五間小木屋,還有一間適合眾人聚會的大農舍,另外還有用柴火加熱的三溫暖、五花八門的工具間、幾間戶外廁所,還有一座圍場,用來掩埋我們的排泄物做堆肥,但我們不怎麼會到圍場裡,而且主要都是用來堆柴火而已。

成立河狸溪學校,學習建築技術
當中,有一間小屋被取名為克萊德榭(Clydeshead),那其實是一隻狗的名字。我的朋友葛雷斯‧卡賓(Grace Kapin)與布萊恩‧雅各(Brian Jacobs)花了三年多才蓋好─大多是他們倆努力完成的,其他人只在夏季趕工時才幫忙一下。
這是個浩大的工程,在山腰上延伸了約六公尺,以固木器具支撐著,這種器具的設計能讓錨定的樹木隨著風吹而擺動。木頭側線用松焦油塗上,聞起來就像煙燻魚肉一樣,這種技術來自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是用來保護繩索與岸邊建築物的,而這種工法正好適合河狸溪的潮濕氣候。

最近,我們成立了河狸溪學校(Beaver Brook School),每年邀請十多位申請人來此短住,並學習建築技術。從二○一三年開始,年紀從十七歲到七十歲不等的學生們從世界各地旅居到河狸溪,還有人從哈里法克斯(Halifax)與赫爾辛基(Helsinki)遠道而來。
二○一四年,未曾有過經驗的新手們砍倒了幾棵樹,並且利用日本的木材架框工法,在剩下的殘幹上搭起了小木屋。我們計畫讓學校全年無休,希望有利於我們將河狸溪塑造成典範,讓有心保育與打造社區的人們得以參考。
越往高科技遷移,大自然越吸引我們的目光
從幻想跨進現實並不困難,一切就從尋求靈感開始。
在我創立河狸溪後不久,我開了個網頁,名叫「秘境小屋」(Cabin Porn),我跟幾位朋友收集了各種房子的照片,塑造出我們心目中理想家園的樣子:這種建築物都是出自於雙手,利用想像力與隨手可得的素材,以匠心獨具的工法所打造;這些房子由無所畏懼的人們,下定決心苦學,並且以無可動搖的毅力所創造。
從二○一○年開始,已經有將近一千萬人次造訪我們的網站,也有一萬兩千人與我們分享了他們自己的小屋。秘境小屋吸引了這麼多讀者,其實我並不太訝異。當我們越往高科技的世界遷移,大自然反而越吸引我們的目光。
動手打造自己的居所,更多的世界秘境小屋
各種小屋的照片,通常讓人覺得荒野世界經過改造後,就能立即入住。然而,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這些照片一直告訴我們一件事,也是最令我興致盎然的一點:我們的內心都有一座隨時可以動手打造的家園,只要動手就對了。
當你發現自己能夠動手打造自己的居所,並且以如此簡樸的心血,熱烈地招待親朋好友,確實能讓你感到美妙的自信心。
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人了解並接受這項挑戰,當中所需的工具再便宜不過了,建築工法也不用花什麼錢,而且無論是線上或現實世界中的社群團體,也都能協助聯絡我們。而透過認識眾多的良師益友與優秀典範,更能讓我們了解,自己能靠雙手打造出什麼樣的產物。

的小屋,造價不到一千五百紐幣,大多利用回收或捐贈素材,這座優質小屋具有太陽能板、雨水收集器、瓦斯戶外浴缸,以及以無.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