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真的要跟上消費潮流,只有農產加工可以延長鮮果賞味期限。」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8)對外報告出國訪視成果時提到,訪視「2018年東京國際食品展」期間再度有感農產加工之重要,「透過農產加工可以讓農產壽命延長、加值。」林強調,發展冷鏈、採後處理、區域加工中心是今年最大農業發展重點。
但除了著重採後處理的區域加工中心是年度發展重點之外,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日前受訪時也曾透露,目前農委會正極力研擬推動小型農產加工專法,並打算進一步與衛福部協商,企圖將初級農業加工食品收歸農委會負責管理,以突破目前自產農產品加工室的作業瓶頸。
初級農產加工擬歸農委會,四優先項目先行
目前農委會傾向將「乾燥」、「粉碎」、「焙炒」、「碾製」四項農產加工列入優先推動項目;陳吉仲表示,考量上述四種加工品項作業相對單純,食品安全風險較容易掌控,故列為優先推動項目;至於未來是否陸續增列其他加工品項?陳表示,會視推動情況進行滾動式檢討。
但月前,由行政院食安辦公室協同農委會、衛福部、經濟部共同召開的跨部會討論中,食安辦主任許輔也有提及,專法適用對象、場域必須定義清楚;農產品加工廠的農業用地必須納入討論,且未來專法的農產品小型加工場衛生安全設施條件也須說清楚。
對此,農委會目前傾向如何定義「小型農產加工」範疇?陳吉仲表示,面積規模有待研議;而農委會也考慮訂出「直接關係」食品安全的作業規範,供農戶加工者遵循。

未來擬於農業部「農產品安全加工司」肩負管理之責
農委會打算一肩挑起農產到農產加工食品管設責任,實際管理機制又將如何建立?陳吉仲表示,現階段僅能透露,未來農業部底下的「農產品安全加工司」將扮演關鍵角色,由該司發出許可字號、條碼;以此運作,未來小型農產加工品便得以上通路販售,就算出事也能追回。
陳吉仲強調,針對小型農產加工自訂操作規範一事,不是放寬食安標準,而是納入管理。
初級農產加工產值併入農業產值計算,提升整體農業產值
對照今林聰賢所言,「只有農產加工可以延長鮮果賞味期限。」陳吉仲也表示,農業年產值約為5,000億元,但這僅是單純一級農業生產產值;站在農民端思考,農產加工的意義不外乎加值、延長農產保存期限。
「但經過初級加工的農產品,產值算誰的?」陳吉仲指出,到底該併入一級農業生產產值、還是以二級食品加工業產值計算?陳認為,若能將初級農產加工產值併入農業產值計算,將能提升整體農業產值數字;故農委會力拚,今年完成小型農產加工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