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透南風。旬味高雄》鄉野間的水果酒色

還記得外公家的葡萄架總是在進入秋冬時節,開始結出一串串綠色小葡萄,在陽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閃著光芒,待成熟後將其剪下洗淨,以一層糖一層葡萄層層堆疊,細心的完成今年的釀造。老房子的廚房角落就存放著各式果酒,外婆用釀造把時間存起來,以心意把生活記下來。

高雄山區、鄉野的許多人家也同樣儲放著每年以在地果實釀製的水果酒,一瓶瓶各種顏色的液體代表甜美、豐收與歡愉,一飲而下,親情、友情、愛情也如糖漬水果般發酵且迷人。

台灣好果好地酒

在一個生態與歷史底蘊深厚的地方,酒常可見於宗教祭祀節慶文化之中,而從自然與生活習慣延伸出來各種酒文化,更是形成了區域性的獨特風格。在品酒逐漸成為人們心靈調劑之時,也常是各地的旅人品嚐他方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台灣地酒自加入WTO 世界貿易組織後政府開放民間釀酒,有助於大量稻米及種類繁多的水果加工事業,就如日本「地酒」一般,這些年台灣各地也開始有了在地酒造,採用在地原料或好水進行小量生產的地酒,尤以鄉鎮型農會酒莊為一路,如以益全香米所釀的「初霧純米吟釀」、本土葡萄品種的「黑后葡萄酒」、檳榔心芋精釀之「芋燒酎」。

玉山、阿里山山脈溪流的手造

順著玉山、阿里山山峰望向南方,落在二大山脈之間擁有豐富山林的高雄桃源、六龜、那瑪夏、甲仙,擁有來自山上荖濃溪、楠梓仙溪的水源溪流,優質水源順著地形流進土壤、滲入農地,造就梅子、紅肉李、水蜜桃及其他農作物的盛產環境。住在山區的人們,自早就從媽媽的媽媽的媽媽…的雙手,一代一代流傳以這些物產釀造各種獨具風味的酸甜滋味,清明節前後採收的青梅可製梅子酒、脆梅,果香濃郁的胭脂梅、熟梅則適合直接浸泡於酒精成份高的酒類,山上的每戶人家幾乎都有正在熟成醃漬的梅醋、梅酒、紅肉李露等供日常品飲。

月光下,品酒趣

台灣水果頗富盛名,但果農也是得看天吃飯,若是遇到天災,果實受損,賣相不好;抑或盛產時,價格低迷,連採收都不敷成本,只能放任水果腐爛,如果能加以運用盛產水果加工提昇產值,還可延長銷售壽命。人稱「劉桑」的劉慶進是世居高雄杉林的客家人,這些年即以這種勤儉惜物的客家性格,以附近區域過剩的農產品自釀成各式各樣的私家酒。劉家祖先自美濃九芎林遷徒過來後,就在杉林、美濃間的月光山下開墾山林,從小就跟著父母農作的劉桑,原在楠梓油廠擔任化工技術員, 父親過世後身為獨子的他很自然就回家鄉陪著母親過鄉野生活,耕種稻子及堅持不撒落葉劑的黃豆、紅豆。同樣身為農民的緣故,很能體會穀賤傷農的心情,為了讓生產過剩的農作也有其他利用價值,多年來嘗試各種農產品製酒,劉桑在山下樹林間獨立建造一間小木屋,屋子角落裡放著各式自釀的酒,「只要有澱粉、糖份的我都會試,你猜這是什麼?」他說著說著就轉身於背後的木箱拿出一瓶瓶神秘的風味酒要我們先聞再淺嚐一口,考考我的味蕾。在相談甚歡下,他熱情的讓我們品嚐十多種包含水果、根莖、香料、草本等原料製成的酒類,這些材料都產於鄰近區域或是朋友自然無毒的園子,包括甘蔗、茄苳、薑、桂花、樹葡萄、南瓜、橙蜜香番茄、愛文、桑椹等,依成份分別以釀造、浸泡、蒸餾、調味等四種方式製作, 除了平時在旗美社大授課外, 這美味飲品就跟好友分享。採訪過後,採訪小組成員裝了一肚子的好酒,跟著劉桑回到住了幾十戶人家的劉家伙房,酒精就慢慢的散在月光山下這片先人打拼的土地上,期待下回的品酒相聚。

延伸閱讀 :

<旬味,高雄> vol.25 水果酒色

 

<旬味,高雄>vol.25免費索取點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