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茶葉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費時十多年研發「GABA烏龍茶」,茶品中含有可幫助舒緩神經的「γ-胺基丁酸」成分,同時兼顧烏龍茶的回甘滋味,顛覆一般民眾對喝茶影響睡眠的疑慮。茶改場表示,要在製茶過程中保有GABA成分不難,「但含量高低是關鍵,」一般GABA烏龍茶中每百毫升所含的GABA量只有80mg,經茶改場研發,可提升至200mg以上,同時導入烏龍茶發酵技術,提升口感。

新品GABA茶具安神作用,含量為發芽糙米的10倍
農委會茶改場課長楊美珠表示,「γ-胺基丁酸」簡稱GABA,對人體腦部有安定作用,高含量的GABA有助於放鬆和消除緊張情緒。「GABA烏龍茶」是富含「γ—胺基丁酸」的茶葉新製品,其中的「γ-胺基丁酸」含量為發芽糙米和發酵大豆產品的10倍以上,飲用時能兼具保健功效。
楊美珠說明,「GABA烏龍茶」喝起來帶有微酸果香、滋味清新,可熱沖、冷泡,還能加工製成甜點,發展多樣化商品,且因不會造成心悸,銀髮族和幼童皆可飲用,更適合壓力大的上班族和學生。

烏龍茶作法提升口感
楊美珠表示,「GABA茶」(佳葉龍茶)原創於日本,規定其中的GABA含量至少需達到150mg/100g以上,要在無氧的製程狀態下才能累積茶葉中的GABA成分,但會容易導致茶葉帶有悶酸臭味、多數消費者無法接受;因此茶業改良場自93年起開始研究,發現將烏龍茶的有氧加工技術運用在傳統「GABA茶」上,則可保留GABA的保健功能、又能提升口感。
助理研究員邱喬嵩進一步表示,想在製茶過程中保有GABA成分其實不難,「但含量高低是關鍵」,指出一般GABA烏龍茶中每百毫升所含的GABA量只有80mg,但透過茶改場的技術指導,可提升至200mg以上。

茶改場開放技轉,歐美日本業者也洽詢
茶業改良場場長李紅曦表示,茶葉屬於高產值作物,台灣每年的茶葉周邊商品和觀光茶園產值超過150億元,而在每年830億商機的罐裝飲品中,茶類產品就佔了43%。
李紅曦表示,「GABA烏龍茶」產製技術發展成熟,目前茶改場已將相關技術授權給谷芳和東大兩家業者,並提及商品上市後反應良好,甚至有歐美和日本的業者積極詢問中。
李紅曦指出,「GABA烏龍茶」雖然售價高於一般茶葉,但飲茶符合國人習慣,且「GABA烏龍茶」具安神保健功能,加上時下養生風氣興盛,期許能帶動茶產業發展和增加茶農收益。李也表示,有興趣的農友可至茶改場洽詢,在技術移轉金的部分,為農民身分者十萬元、一般企業單位二十萬元。
目前已發展到第五代的谷芳有機茶園,老闆李昌峻表示,過去GABA茶不合台灣人口味、不受消費者喜愛,但對改良後的「GABA烏龍茶」有信心,指出自家的「GABA烏龍茶」回購率極高。李進一步表示,茶葉對環境很敏感,強調:「乾淨土壤、挑選採茶時機、濕度控制都是關鍵。」他指出自己種茶一律不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才能確保茶葉品質。

沒有真正徹底的研究茶葉的奧秘,全是抄襲日本研究論文資料,還對茶農茶廠收取一把金。該是農民向這群座在辦公桌上吹冷氣吸收農人在艷陽種植心得的人收取不眠不休的費用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