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屢次爆發禽流感疫情,養雞場的飼養環境為關鍵之一。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台灣土雞生長一致性低,有些已達到販售標準,有些卻還很小,因此變成分批販賣。但車子、人員進出雞場頻率高,導致病原感染機會增加,甚至也可能從其他雞場交叉感染病毒。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與台灣福基畜牧公司12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合作育出生長一致性高的紅羽土雞新品種,命名為「豐輝下營紅牌土雞」。以九週齡體重整齊度來說,新品種公雞提升40.8%,母雞提升31.9%。甚至也改善一般土雞產蛋性能低落、育成率不穩定問題。

雞肉年消費量72萬公噸,每人年消費量30.8公斤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6年台灣肉類消費量,雞隻僅次於豬,年消費總量達72萬5538公噸,等於每人年消費量為30.8公斤。而其中有色肉雞每人年消費量為9.69公斤,包含紅羽土雞、黑羽土雞、珍珠雞、烏骨雞等,但屢次爆發的禽流感為食安埋下隱憂。
「應該要減少人員進出雞場,不能讓雞隻暴露在感染環境下太久。」黃金城指出,高達95%的禽流感,都發生在雞隻長成後,開始販售到販售完期間。雞場出雞期間從兩週到五十幾天都有,這中間車子進出,跟其他雞場交互感染。「新品種生產一致性高,未來大量推廣,就能夠一次出完,數量太多,頂多分兩、三批次就能解決,減少感染機會。」
負責研究新品種的畜試所遺傳育種組研究員林德育表示,台灣土雞場的生產模式,是請人到各個養雞場,找尋體型好的菜雞,抓回來作為種雞。但是這種做法等於把各地病原菌帶回來。且遺傳性質不同,「選配後的小雞品質不穩定,生長速率也不同。」
新品種紅羽土雞提升生長一致性,早熟一週上市
新品種紅羽土雞除了提升生長一致性,林德育指出,該品種土雞也較早熟,可提早一週上市,若以飼養一萬隻雞來計算,可節省8萬6800元的飼料成本。而依照國內市場需求,喜愛腿部雞肉者多,該品種公雞骨腿重佔整體屠體42.1%,母雞骨腿則佔39.5%,比一般土雞約高2%。該品種產蛋率也高達74.5%,相較一般土雞五成來得高。
台灣福基畜牧公司董事長楊豐輝表示,有感於過去隨意抓菜雞當種雞模式不好,「抓回來會感染疾病,很不好養。」七年多前與畜試所合作研發。談起新品種土雞肉質,楊指出,「價格跟一般土雞差異不大,但肉質較Q彈,不會爛爛的,且腿部雞肉較大。」

豐輝下營紅牌土雞,預備一條龍生產
「豐輝下營紅牌土雞」分為種雞「金」、「玉」、「滿」,三種去雜交出肉雞「堂」。目前種公雞約一千隻、種母雞約五萬隻,月生產雛雞約30萬隻,未來將進一步跟其他業者討論合作模式,販售種雞及肉雞。
該公司目前僅販售雛雞,與45戶養雞戶合作,分佈在台南、嘉義、雲林、南投,可飼養約150萬隻。養大的肉雞主要通路為活雞送北部毛雞交易市場。
楊豐輝表示,未來除了擴大規模合作,也將從種雞、雛雞、飼料供應、飼養毛雞生產,採一條龍生產模式。公司已申請屠宰場,明年將可推出自有品牌。「未來市場就是要打品牌,做好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