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速閱】
本文圖中黃褐坑疤的梨子,雖然不是高接梨應有的原貌,但也無害身體健康,可安心食用。 木栓坑洞化的組織肇因於鈣硼元素分配和移動上的問題,成因複雜。例如:磷鉀鎂是否偏高?膨大期通風日照是否不佳?土壤質地是否偏砂?氮肥是否偏高?有無胺基酸或醱酵液湊熱鬧?根毛到果實間的水分輸送微管束是否暢通?⋯⋯
這些問題可能會以作物生長不如預期來呈現。果農面臨壓力又只求速解時,生長調節劑或具類似功能的資材(如&%#○×★微生物的發酵液或牛奶黃豆雞蛋糖蜜水)常會是解套出口。
使用這類資材, 若沒有完整考量與配套,這類的裡內駭人的果實在未來會更是常見,不利市場推廣,不可不慎。
【閱讀全文】
總有個夢,一直期待高接梨可成為台灣外銷精品。
近來剖了幾顆平地高接梨,都令人擔心,其生產者中,部分果農承認有施用生長調節劑,但也有表明完全未使用。您是消費者,雖不是趾高氣昂的大爺,但應也不會想當個冤大頭。
這些果肉內的褐色斑點與坑洞,是缺鈣、硼的表徵,外觀駭人但無礙食用安全,其背後成因複雜。無論如何,接觸到這樣產品的消費者,一定會對高接梨產品負面印象再添一成,甚至會概括全面性的認定原來高接梨就是這副模樣。


生長調節劑沒有毒性,但是要想清楚代價
我從來就不會限制夥伴使用生長調節劑。確實目前沒有具體證據證明吉貝素(GA)、吲哚丁酸(IBA)、細胞分裂素(6-BA)、萘乙酸(NAA)⋯⋯之類的產品有害人體健康,其中GA還是來自於天然,我當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但我會提醒以下兩個觀點。
一、不是不能用,但要了解可能衍生的負面成本。
二、不當濫用,還是有害生產者荷包與土地永續經營。
每棵樹都是精算家,生長調節劑很可能變成搗蛋的豬隊友
例如,我經常在梨園發現長期忽視果園土壤壓實、排水不良、養分失衡、偏酸⋯⋯問題,加上最近天氣高溫多濕,常使得氮肥有效性相對顯著,而其他移動性的養分如鈣、硼則相對吸收不良。合理量的鈣、硼能提升作物病害抵抗能力,提升品質,延長貯運壽命。反之則否。
健康作物原有複雜的內生荷爾蒙生成與反饋機制,其所在環境、樹體累積養分、根圈礦質肥分、各位置碳氮比⋯⋯都會隨時影響其生成與反饋。
當天候異常或作物生長狀況可能超脫管理者預期時,以高接梨而言,例如:擔心低溫對梨穗傷害、授粉著果不良、對果實膨大速率不滿意⋯⋯等,生長調節劑就會有表現的空間。生長調節劑也可視為外源補充,用來彌補作物內生荷爾蒙所不及的部分。
但是,每棵樹都是精算家,隨時盤算著資源調度與因應對策。外源的生長調節劑只是管理者的意見,肯定無法精準協助,甚至有可能變成搗蛋的豬隊友。例如上述缺鈣硼的事,常發生在施用6-BA或GA後的果園。生長調節劑使得果實生長旺盛,膨大迅速,但移動性較差的鈣硼反而吸收不足。
或許,我們可直覺樂觀地以為補充一些鈣硼給梨樹即可,但經驗揭示通常效果不一定很好。深究其中,您會發現原來還有土壤、溫溼度、修剪、留果⋯⋯等問題,也牽扯到鈣硼的有效性。

尊重作物狀態,做好基礎工作,別跟自己的收入開玩笑
作物所在環境、樹體累積養分、根圈礦質肥分、枝條安排、土壤健康狀態、各位置碳氮比⋯⋯眾多影響品質的重大權重因子,都須持續關注與經營。以高接梨而言,想做到顯著與市場區隔的品質,上述因子更是重要,更需長期耐心經營與安排。
生長調節劑對作物而言,只是給個刺激訊號,作物收到刺激後產生對應的反應。但生長調節劑並未提供所需資源給作物,只給訊號指示,不給資源,這般情境常會是揠苗助長。
生長調節劑或許能解決眼前一時的問題,但那些需要長期經營與安排的根本重大權重因子,若一直未被正視,梨農肯定走入成本節節高升、良率持續下滑的風險區,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所以不要樂觀又輕薄地期待生長調節劑能帶來輕鬆無痛的救贖。
管理者最聰明的對策還是尊重作物的意見,給予合適的生存條件、排除不必要的負擔。建議在需有完整的準備與經驗後再考慮施用生長調節劑,否則,只是拿自己的收入開玩笑。
每年北半球的第一顆梨子在台灣,但我們沒有掌握優勢
每年北半球的第一顆梨子就出現在台灣、在台灣就可生產高緯度區域高品質的梨子、完整的栽培管理資訊與技術⋯⋯這些都是我們在高接梨上的生產優勢,很可惜,我們一直沒有掌握到優勢帶給我們的機會。
高接梨生產過程中,修剪、嫁接、多次套袋、解袋、採收、分級會耗去果農非常高昂的成本。若在採收當天才發現果實不具商品價值,所有之前投入的成本都會化成泡影。更可怕的是還有很多外觀看不出的內部異常,到了客戶餐桌上才被抱怨,所有美妙的未來都只能留存夢想,也根本地扼殺了台灣高接梨出口良性發展的可能性。
未必是因為生長調節劑的問題,梨山地區的雪梨也常常發生此類狀況,而梨山地區的雪梨就有使用生長調節劑嗎?None!只要缺乏鈣硼在果實上的表現就會如此。
生長調節劑最常使用在寄接梨,就屬GA(激勃素),作用在於讓果實細胞膨大延長,進而讓果實變大,不用它!很好,而使用它,卻能讓農家的收益增加,已經有很多原本堅持不用GA的農家,放棄堅持而使用它,原因在於他們說:情願抹藥少5元,也不要不抹藥多2元
這篇有繼續討論,也值得一看
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觀察,今年木栓化現象蠻普遍,往年較少發生,除了氣候乾旱,也可能是嫁接的梨穗原本蓄積的硼太少。生長調節劑的使用也許是原因之一,但不全然是這個因素。
陳右人認為,有時為了改進植物生長缺點,例如防止落果,是需要用到生長調節劑。「但有些時候,要讓它增大,卻會影響品質,那就不太適合。」細胞膨脹太大,可能讓果實品質變差,雖然果實大小也是品質的一個因素,但是要取得平衡。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