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蕙君 攝影/林建豐。原文出處:天天里仁
三代接手,禾豐有機農場轉型老薑
禾豐有機農場最早產茶,第二代林俊宏接手後,開始栽培老薑,直到第三代林彥均返鄉,轉型有機老薑產業,並以創新作法保障禾豐出產的老薑品質。

來到台東縣鹿野鄉「禾豐有機農場」的薑田,就像走入一場大地與老薑共舞的嘉年華!派對辦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流經的鹿野溪,為這場宴會供給佳釀。15公頃薑田分區隔塊,一半正在收成,一半栽種水稻;20多名農場員工聽著農村歌謠,有的拿鋤挖薑,有的拿持剪去土、去莖、去葉梗,空氣中瀰漫泥與薑混搭的獨有香氣。

不求收成量 輪作種好薑
「這裡有蛇、果子狸、山羌、梅花鹿,帝雉來吃薑,也是隨牠。」農場第三代負責人林彥均笑著說,栽培作物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養地」,好土地培育好作物,動物被吸引來共享,代表人也能安心吃。
當初考量父親抓不到老薑特性,常噴灑農藥除草、抗蟲害,林彥均決定轉型有機,走對的路。他首推輪作,將土地分區分批種薑,收成後的土地改種稻米或綠肥,休養生息。一年一收的老薑雖然產量減半,但在輪作土地內吸收到豐富礦物質,纖維質變多,風味更顯辛辣清香,品質提升。

高成本生物菌 預防勝於治療
而薑生長期間最懼高溫多水,導致根群腐爛,發芽初期更需要半蔭涼環境。「要足夠水分,又不能太多,也不能在錯的時間點讓它喝水。」林彥均想方設法做高密度灌溉系統,並選擇在入夜及凌晨涼爽時段灌溉,從灑水、顧水到排水都不敢大意,就怕心血付之一炬。
地下蟲害也是侵害作物的威脅,林彥均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在蟲害氾濫前使用生物菌肥,雖然成本偏高,但事實證明,提早使用生物菌肥有效抑制蟲害,還換來健康薑體,保護栽種環境。


不只會種 還要會賣
「沒有通路,一切都是零。」種出能放心吃的老薑,林彥均一度面臨滯銷,打遍銷售商電話求通路。所幸,在一場展場上被看見,並取得有機驗證,接觸福業與里仁。當他發現老薑運送會產生破損,更進一步突破障礙,在農場內設廠專門清洗與包裝老薑,「獨立倉儲是對銷路端與消費者的保障,做事不能只想到自己,也要顧及別人,才能雙贏」。
從迷惑到專業,林彥均滿心感謝,也積極研發周邊產品,盼有機老薑更被廣泛應用。
薑 小檔案
依照生長期長短,分為老薑、粉薑、嫩薑。老薑通常一年一收,生長期長,至少10個月才採收,營養豐富,有「薑母」之稱,被廣泛應用於料理。
同場加映:香Q薑拌飯 簡單營養
爆薑麻油糯玉米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