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弓魚比較新鮮」是場殘忍誤會,鱸魚受迫痛苦鮮度下降,動社呼籲拒買

文/上下游記者林怡均、林珮君

因應消費者喜愛選購活鱸魚,傳統魚市中常見「活體弓魚」,以尼龍線穿過金目鱸魚嘴唇拉至魚尾端緊緊綁住,方便選購並保鮮。然而研究指出,活體弓魚會讓鱸魚感到疼痛,魚體受到壓迫,使得體內釋放乳酸量提高,反而使魚肉品質下降。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今(4)日呼籲消費者,拒絕購買這種虐待動物的「活體弓魚」,並要求農委會應依《動物保護法》取締業者綁魚行為,積極著手訂定「魚類飼養、捕撈、運送、展售、致昏與宰殺動物福利規範」,推廣教育訓練並宣導消費者認知魚類動物福利。

記者實際走訪魚市場,發現確有不少鱸魚以「活體弓魚」形式銷售(攝影/林珮君)

YouTube video

銷售方便的活體弓魚,南北漁市都看得到

金目鱸魚生長快速,也因瞳孔在夜晚會有金紅色光輝而得名,據統計,台灣養殖鱸魚種類有金目鱸、加州鱸、七星鱸、銀花鱸四種。以107年漁市場交易量為例,金目鱸為最大宗占68 %,全台共有660戶養殖戶。

「活體弓魚」為傳統市場販售鱸魚的常見模式,將金目鱸嘴唇以尼龍線拉到魚尾端綁緊,魚體會彎曲成U字型,據了解,可延長金目鱸8-12小時的保鮮期,此外,對魚販來說銷售也相對方便,消費者可方便快速挑選及攜帶。

東港魚販表示,活綁鱸魚可以延長魚的壽命半天以上,綁起來也方便客人挑魚,此外,客人都喜歡魚體完整、外型漂亮的魚,綁起來的魚不會跳動、碰撞、掙扎而造成魚體破損,維持賣相和良好價錢,工人綁魚上手,作業並不麻煩,成為銷售常態。

市場販售的活體弓魚(攝影/林珮君)

動社:每年有345萬尾鱸魚遭虐待折磨

據農委會統計,全台共有24個漁市,其中有金目鱸交易紀錄共17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電話訪查,發現北中南市場均有「活體弓魚」交易。

107年的金目鱸魚交易量約1035.8萬隻計,動社會推估,每年約有345萬尾鱸魚遭受此虐待折磨。被綑綁的鱸魚,一方面承受身體疼痛,一方面開合鰓蓋、嘴巴,掙扎呼吸,隨攤商販售時間長短,有的甚至達8~12小時才死亡,或有消費者選購才被鬆綁、宰殺,完全是「不必要的痛苦」。

表格來源/動社

學者憂肉質下降、細菌污染,應撈捕後電暈宰殺

弓魚做法行之有年,但此舉引起相關學者、動保團體等關注,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魚類能感受疼痛,也會因緊迫和恐懼感到痛苦,屠宰前的所有步驟都會造成魚的緊迫,影響魚肉品質並造成營養流失。緊迫死亡的魚體,魚肉會出現苦味並容易腐敗,產生造成腥味的代謝物。

YouTube video

影片提供/動社

以專業魚類獸醫的角度來看,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FVG)創辦人 Dr. Tony Wall對此表示,魚的痛苦緊迫會讓魚體內釋放的乳酸量變得很高,導致魚肉被污染、肉質下降。因此採用這種做法的魚肉肉質會變差。

他進一步說明,自然狀態下的魚,不會有這樣的姿勢,被綑綁、弓成U型,必會產生劇烈疼痛;用繩線穿過魚嘴、鰓、鰓蓋的過程,魚的鰓蓋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地降低,攤商為確保鱸魚活著,會不斷灑水或浸水,更可能造成魚體被污染或受細菌感染的風險。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黃之暘表示,鱸魚活動力旺盛,因此被如此特別處理,而市場普遍存在著迷思「活魚就是新鮮」,弓魚才會繼續存在,但尼龍繩纏繞骨片、造成鱗片脫落,都會讓環境中細菌及微生物入侵,最好的方式是撈捕後電暈宰殺。

魚販因應消費者「愛買活魚」衍生銷售模式

琉球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綁起來的作用只是延長魚的壽命、讓魚看似活得比較久。他認為,許多魚販只是因應消費者「愛買活魚」、「覺得活魚比較新鮮」的觀念、配合消費者購物趨勢,不然現在冷鏈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且綁線等於多增一道工作手續,業者應該也不是覺得綁線是必要的。

東港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表示,不只金目鱸,所有鱸魚販賣時都會綁,以前虱目魚也會綁,近年來虱目魚太多了,於是就改別的處理方式,現在只有零售的鱸魚會綁,整批賣的鱸魚不會綁,交易上來看,整批賣的量大過零售模式。

不具名的東港魚販表示,「論口感必定是活體比較好吃,而且如果不綁起來,鱸魚會死得很快,反而會增加銷售壓力,魚販當然都知道怎麼冰藏去賣,但問題是,冰藏跟活體放一起,誰要買冰藏的?」

根據動社訪問問新竹、苗栗、斗南3處漁市表示:只賣冰鮮鱸魚、不賣活魚,消費者一樣可以接受。許多魚販表示:「很多客人以為魚被綁著就是活的,那些魚都嘛死很久了!」有的攤商會在死後把魚綁起來,讓消費者以為那是活的。

是否違反動保法爭議:是處理肉?虐待動物?

弓魚是否違反動保法?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物救援隊長吳晉安表示,從未接到過弓魚的檢舉,且法規適用會有爭議,因為業者是以處理肉品的角度,而非虐待動物為出發點,除非也將魚類列入執法規範。吳表示,若列入執法做輔導規勸,台北市應有機會可以改善。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漁業署管理的範疇是生產端,弓魚屬於銷售端傳統處理方式,養殖端並不會這麼做,甚至鱸魚出水後以活魚車配送、用作加工的鱸魚,都不會以弓魚處理。

林國平表示,近年越來越多人對此議題發聲,漁業署近期會邀請產官學各方研討,找出共同解決策略,未來預計建構完整冷鏈體系,也能改善弓魚的動物福利、衛生等疑慮。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