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花生正值產季,然而進口脫膜花生大量輸台,市售花生醬一半進口,九成花生湯原料皆非本土花生,農委會祭出關稅配額管制,然而保障效果有限。面對進口花生低價搶市,虎尾農會反向操作,以高於市價和農民契作優質花生,減藥減肥拉高品質,靠著產業一條龍,接洽大型通路,讓100公頃契作花生熱銷賣到不夠!
虎尾農會總幹事黃鈺惠表示,不論任何作物,第一步都必須建立品質,「要先對消費者有保障,他們才會相信你,這樣才能讓農民配合。」

關稅配額雖避開花生產期,但保障效果有限
雲彰嘉等地區為國內落花生大宗產區,農糧署預測,今年二期作面積為12095公頃,產量達31534公噸。落花生每年可種兩期,採收月份為每年6-7月、11-12月。
國內脫殼花生及花生加工品進口量逐年提高,為保護國產花生,農糧署說明,自加入WTO後,落花生屬於關稅配額保護品項,明年度關稅配額進口標售規定已開標完成,配額內進口期間調整為1-5月、8-10月,避開國內產期。
全國落花生協會理事長丁明貴表示,雖然調整過的進口管制期刻意避開本土花生產期,但實際上花生消費最暢旺是在每年農曆年節前(1、2月),此時仍有大批國外花生進口,加工廠仍會選用售價較低的進口花生。他建議應該讓進口花生放行期改為每年2至9月,這樣才能真正保障國產花生。
另一方面,他也指出,進口花生產品充斥市場,九成花生湯非國產原料,國人愛吃的花生醬也有七成來自中國和越南,偏偏產品標示不清,並未清楚註明成分來源國,導致消費者難以辨識、無法支持本土貨,「要讓產品原料資訊充分揭露,讓消費者有知情和選擇的權利,才能讓品質好的國產花生有生存空間。」
定期送驗,保價契作,虎尾花生產銷履歷面積增加四倍
面對低價國外進口花生,國產花生如何提升價值和銷路?在虎尾農會就職已33年的黃鈺惠,3年前成為總幹事,「要賣花生,品質提升是必要的。」黃鈺惠指出,過往慣行農法生產的落花生,無法通過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檢驗,也無法打入大型通路。
黃鈺惠上任第一年,便以高於市價做保價收購,「如果市場價格是一斤42元,那農會就會用每斤45元買下來。」讓農民配合減肥減藥,朝產銷履歷轉型,「為了勸農民改變習慣,一直一直去講課。」讓花生品質提高,為之後進入通路奠定穩定基礎。
同時,更將契作面積從30公頃提升至80公頃,今年更達150公頃,預計明年將達230公頃,農會契作面積高達虎尾落花生總生產面積1/4,讓農民更有信心配合農會轉型。契作農民都有產銷履歷,和農會簽約後,農會定期到田間巡視生產狀況,網路記錄所有用肥用藥重量及日期,此外,配合的檢驗公司會定期到田間驗土水。

進廠出貨都要驗,收購後產線一條龍,從仁到殼都能賣
為了控制花生品質,虎尾農會更設有脫殼廠、加工廠、榨油廠、冷藏庫,農民送來的每袋花生,都寫著姓名及日期。黃鈺惠說明,落花生進廠前就必須先送驗,一旦發現重金屬或農藥超標,會直接退貨。
脫殼工廠82年已設置,去年以農糧署補助,將設備更新。「現在一次可以處理掉一萬兩千斤!」她指著脫殼機,一旁的色選機正為脫殼花生去除雜質,並作大小分級。
分級後的脫殼花生會送入冷藏庫,以攝氏零下九度來保鮮。「有訂單要出貨才會拿出來。」來到調味加工區,可以看到工作人員手動做最後一道篩選、真空包裝、裝箱。
「所有部位都沒有浪費!」她說明,大顆花生包裝後出貨,中小顆花生加工,花生殼則以每公斤1.9塊賣做肥料,而目前出貨通路有里仁、味全、金蘭等大型品牌。


產銷履歷粽子還可賣米賣香菇,榨油滴滴香
調味加工區今年創新產品是「產銷履歷粽子」,以食品級規格設備建置的加工區,有固定動線及衛生管理,身著圍裙、戴著網帽及口罩的工作人員,正在翻炒粽子餡料。
問及選做粽子的原因,黃鈺惠回答:「粽子就不只賣花生,還可以賣米跟香菇,照顧更多農民。」而所有原料都有產銷履歷。加工區的二樓正在製作花生醬,三樓則作零嘴式的調味花生。
最後來到榨油廠,重新挑高的天花板改善了通風,而工作人員正在榨油。「不只花生油,我們還有胡麻油、苦茶油。」她指著儲油槽,油品榨好後都要經過至少一個月的沉澱才會出貨。

檢驗嚴密,大通路信賴,自有品牌回購率高,明年發展觀光工廠
「所有產品出貨前都要先送食品檢驗。」黃鈺惠強調,不只契作落花生如此,其他契作紅豆、綠豆、黃豆等,都是一樣的流程。
目前合作通路有里仁、味全、金蘭、楓康超市及全國姊妹農會,黃鈺惠表示,大型通路很嚴格,都要檢附田間完整記錄、土水及食品檢驗,此外,品質及數量都要穩定,才能簽約。
虎尾農會自成品牌「虎霸王」進行銷售,和國外花生加工品相比,價格略高,但銷售卻毫無障礙。「去年100公頃全部賣光,沒有任何庫存,完全不夠賣!」她說明,現有加工品除了大通路上架,農會自有實體店面和網路銷售,回購率相當高。
農會除了產品銷售,也經常辦理參訪,「接下來要讓大家看看,手上的花生醬是怎麼來的。」她預計明年會發展觀光工廠,將調整現有工廠動線,讓消費者能夠清楚了解落花生處理方式。

先把關品質,才有未來
虎尾農會的經驗是否能夠複製?黃鈺惠認為,各農業區風土條件不同,但不論任何作物,第一步都必須建立品質,以產銷履歷來說,要遵守TGAP標準,並將產品定期送驗。她說:「要先對消費者有保障,他們才會相信你,這樣才能讓農民配合。」
她認為,其他產區要發展各自特色,生產品質提升後,下一個關鍵是加工鏈,完整設備廠房成本高,各農會或農民團體可選擇自行建置或尋求合作廠商,若外界有興趣了解,非常歡迎跨區交流。
請問九號剝好的花生仁,一台斤賣多少錢?一袋30公斤賣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