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滋味豐富,除了品茗之外,入菜更添風味。茶改場與四位知名主廚合作,歷時近四個月研發,以10種茶分別設計出10道料理,包含Gaba烏龍茶搭配油飯,花果香與豬肉醬香完美平衡,文山包種配上甜橙鴨胸,海鮮冷麵佐醋溜烏龍、紅玉紅茶入小籠湯包等,讓茶葉與食材搭配更多元,茶改場更釋出完整食譜,讓民眾也能在家動手做出茶料理。

茶湯、茶粉入菜,解膩去腥料理更清爽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全台除了基隆、台南外,各地都有特色茶,而把茶結合料理能去除腥味、解膩,讓美食更加分。然而茶葉經高溫料理後,茶色、香氣及滋味容易散失,本次研發主廚之一,餡老滿副總主廚莊承運表示,各式茶葉強項不同,多方嘗試發現,茶葉以研磨、茶湯熬煮等不同方式先處理,才能讓食材發揮優勢。
莊承運舉例,茶香最濃郁的紅茶,茶葉磨碎後拌入絞肉可解油膩,蒸好的湯包撕咬開可聞到紅茶香氣;日出東方雞美人湯則透過東方美人茶吸收所有食材味道,讓主食材的雞、菇味道更柔和;高山烏龍茶製作的奶酪「高山韻白玉」,也因加入茶粉而清爽許多。
「Gaba烏龍茶油飯最能代表台灣。」莊承運說明,擁有豐富花果香的Gaba烏龍茶,泡開後和豬絞肉、醬油拌炒,淋在台灣傳統油飯上,整碗油飯充滿著台灣的元素。黏而不膩的油飯,恰到好處的口感越嚼越香,搭配肉醬就能在每一口咀嚼中聞到茶香。

和食主廚:茶葉間接入菜,未來加入在地茶元素
「我們幾個人專長都不一樣。」曾獲法國藍帶協會雅太區五星主廚金質獎,莞固和食總主廚林瑞彬表示,當初邀同業一起接受茶改場委託,為不影響上班時間,只能在假日製作,而大家的料理風格都不同,對茶料理的熟悉度也不同,透過本次合作也能彼此交流。
以林瑞彬擅長的和食來說,茶葉並不會直接出現在餐盤中,而是會間接入菜。他舉例,可用烏龍茶湯煮章魚,讓味道更清爽,而為增加風味層次,也會以紅茶調製醬汁。
本次發想過程中,各主廚先選定3-4種茶嘗試,而料理後考慮搭配食材的試製性,彼此間還會交換。茶葉中讓林瑞彬印象較深刻的是包種茶的花香,他透露,未來也會考慮如何設計將茶入菜,讓料理更具在地特色。

茶改場:豪華茶料理不藏私,只為拉近茶與民眾的距離
蘇宗振表示,本次十道料理中最喜歡「觀音自在煨東坡」,他認為,木柵鐵觀音減少肉質的油膩感,卻保有其中東坡肉的滋味,兩者的結合相當完美。「我們(茶改場)喝太淡,廚師不覺得。」茶改場副場長邱垂豐表示,研發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於調味,由於茶改場人員每天喝茶,相當熟悉茶的滋味,但廚師的味覺敏銳,菜中有一點茶就吃得出來,因此雙方對於味道的磨合是最久的。
相較於茶區最常品嚐到的茶香飯、茶油麵等,邱垂豐表示:「之前茶改場推過的是1.0版茶餐,這次是升級豪華版!」他認為,茶料理的推出,可以用飲料以外的方式走入更多人的生活,能夠提高台灣茶的使用量。

「傳統中式料理也有茶入菜,但是吃的人幾乎都50歲以上。」邱垂豐說明,隨著時間推移,年輕一輩對於茶認識較少,大部分從手搖飲料認識茶,本次由專業廚師設計新式茶料理,以美食吸引更多人,更能拉近茶和民眾的距離。
「不求多,過年十道年菜有一道用到茶就很好了。」他表示,本次十道菜的做法完全不藏私,一次公布出來,所用材料都是市售通路可購得,民眾自行從茶改場網站找食譜下載後,也可以在家做。
石碇農會:考量消費者,產區未來主打平價茶料理
新北市茶區之一的石碇區,農會總幹事許淑惠表示,石碇身為傳統茶區,當地本就有許多茶的特色料理,自己這次到場觀摩也是為了汲取新的靈感。「這些料理很好吃很高級,農會實際製作則會走平價路線。」她表示,茶料理也必須考慮消費者條件,這次的食譜會再做調整。
「(研發)主力會是東方美人茶餐。」許淑惠說明,石碇也有產東方美人茶,每年八月會有比賽,農會除了幫助農民,也要準備新穎的茶料理在比賽現場,讓活動更有整體感,這次看到東方美人茶製作的日出東方雞美人湯,發現到東方美人茶可以讓重口味食材變得柔和,之後可能朝加入肉品、水產、菇類等味道濃郁食材研發。
除了競賽,石碇農會推廣部主任余昌軒表示,農會也會到石碇當地茶餐廳討論新式茶餐,未來方向預計是一桌料理中,茶料理和一般家常菜各半,同時呈現當地特色與來客熟悉的佳餚。
元培科大餐飲管理系:過去餐飲課程少見茶元素,未來將加強
曾帶領學生做出蔡英文總統也青睞的第一客家便當,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助理教授陳麒文表示,希望本次茶料理是開始,以茶及其他食材開啟學生對茶的認識,以及餐飲跟在地的連結。
「學生普遍不認識茶。」陳麒文說明,昔日的泡茶文化漸漸轉變為手搖飲料,餐飲課程中也幾乎沒有茶的元素,學生對於茶的認識不夠。對於本次十道茶料理,他表示,未來不排除先以競賽的方式,來刺激學生去認識並運用茶到料理中。
好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