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甜豆莢農藥全超標且無標示,消基會:連進口蔬菜都管不好,如何管萊豬?

消基會抽驗,進口豌豆莢及甜豆莢農藥超標將近百分百!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消基會)在市場抽樣 18 件豌豆莢及與 18 件甜豆莢進行農藥檢測,竟然只有一件符合限量規定,其他全部不合格。

然而台灣的豌豆、甜豆還未採收,消基會送檢的農產品可能皆來自國外,但幾乎沒有國別標示,對此,食藥署強調接下來會在邊境逐批檢驗進口豌豆甜豆,並加強市面抽驗,維護民眾食的安全。

豌豆甜豆幾乎全超標,應皆為進口,但無標示

消基會於去 (2020) 年10  月間在六都的傳統早市、黃昏市場、量販店與超市等販售通路共購買 18 件豌豆莢、18 件甜豆莢、18 件玉米及 18 件高麗菜,共計 72 件送檢。

檢驗結果以豌豆莢和甜豆莢的違規情況最嚴重,不是超標就是驗出不得檢出的農藥,豌豆只有一個樣品過關,合格率 5.6%,甜豆莢的合格率更是 0%,全部都不合格,甚至在一個樣品種驗出 12 種農藥殘留。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檢驗結果出爐後,曾就豌豆與甜豆的高違規率就教過農政單位,才知道台灣要從 12 月才進入豌豆與甜豆產季,因此消基會在 10 月送檢的農產品可能都是進口品。

然而,這 72 件農產品中,僅大潤發販售的甜豆及豌豆標示為越南進口,其餘皆無從追溯農產品來源。不僅傳統市場散裝零售的產品如此,連量販店和超市也幾乎都沒有標示。雖然政府目前沒有規定蔬果要標示產地,但台灣蔬菜的空窗期需要進口蔬菜來填補,但進口蔬菜不合格率如此之高,要消費者如何安心?

黃怡騰並表示,這些進口豆莢的資料皆未能在食品雲入口端取得,讓民間團體無法發揮監督食安的功能,他呼籲政府及早進化到食品雲 2.0  版,確保供應鏈每一環節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中)呼籲政府及早進化到食品雲 2.0  版。(攝影/楊語芸)

邊境查驗自即日起升格為「逐批抽驗」

針對消基會的檢驗結果,食藥署南區管理處副主任蔡佳芬表示,2020 年越南進口的碗豆與甜豆共 640 批,邊境抽驗 50 批,不合格率為 4%。食藥署已經責成地方衛生單位,就消基會購買的場地進行豌豆與甜豆的複檢,平均而言,不合格率為 14%,已要求業者追查來源並依法處辦。

過去數年進口豆莢的不合格為都持平,因此抽檢比例一直都在一成左右。如今不合格率攀高,蔡佳芬表示,自即日起啟動進口豌豆、甜豆逐批監視查驗,將由源頭把關,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國內流通。

進口蔬菜管不好,如何管理萊豬?

《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胡峰賓表示,台灣進口蔬菜已經有多年歷史,但到今天仍舊有這麼多違規情事,要大家如何相信,政府可以管得好萊豬?

他並且提到,豌豆炒豬肉是家常必備的菜色,但台灣消費者卻得面臨「萊豬肉炒進口農藥超標豌豆莢」的困境。行政院長姓蘇,總統姓蔡,他諷刺:「可以請蘇蔡合力,管好蔬菜嗎?」

進口甜豆莢(左下)和豌豆莢(右下)農藥超標嚴重。(攝影/楊語芸)

本地豌豆甜豆上市後將再次抽驗,當季本土盛產蔬果較安全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10 月抽驗的蔬菜都已經被消費者吃下肚,再談要如何防範已經來不及了。消基會將於本地豌豆、甜豆採收上市後再次抽驗,希望屆時可以帶給消費者正面消息。

本次檢驗顯示玉米與高麗菜為農藥殘留風險較低的蔬菜,這可能是因為它們都是本地生產的作物。凌永健呼籲消費者多多選購當季盛產的蔬果,並於烹煮前以流動的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處,再浸泡  10-20 分鐘,最後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兩、三次。同時烹煮時將鍋蓋打開,讓農藥揮發,也可以降低殘留農藥風險。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