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暫停輸入台灣鳳梨,再祭出「農林22條」挖角台灣農企業及人才,農委會今(17)日回應:此為「新瓶裝舊酒」,內容毫無新意,且表面惠台實際利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過去三十年來諸多惠台措施對台商吸引力有限,且在中國境內長期營農的不確定性高,呼籲農方謹慎考量風險。
陳吉仲呼籲,中國不應以政治的角度介入農業合作與發展,應從人民和市場需求出發,此外,雙方貿易應回歸正常協商管道,以平等互利前提下交流,例如:鳳梨的檢疫問題理應以科學證據、國際貿易規則進行。
.jpg)
陳吉仲:「農林22條」是「新瓶裝舊酒」
中國國台辦、中國農業農村部等今(3/17)聯合發佈「農林22條」,內容包含對台灣人、台資企業提供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提供同等待遇,發布即日起實施,是在禁止鳳梨銷中後,另一項煙硝味極濃的政策措施。
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中國自1997年至2020年公佈過諸多農業相關之利多措施,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灣農民創業園、鮮水果零關稅、ECFA、惠台31項措施及對臺26條措施等,這次宣布的「農林22條」是「新瓶裝舊酒」,內容僅是將中國境內相關補助條列重新歸納,並無訂定新的惠臺措施。

「農林22條」表面惠台,實際利中
陳吉仲指出,「農林22條」表面惠台,實際利中,近年來中國境內有秋行軍蟲、非洲豬瘟等困境,農業部門面臨嚴重糧食生產壓力,外銷則遭逢美中貿易戰及部分國家的圍堵,希望台方前往中國投資,協助解決中國境內農業生產困境。
陳吉仲表示,中國有關農業之補貼措施,具有時間短暫性、取得不穩定性、審批不透明性、政策落實的不確定性等,例如:中國土地並非私人土地,隨時可能會因政策而出現收回的可能,不利長期農業經營。近30年台商赴中投資件數高峰期為1993年至2003年,2005年後投資件數減少,而近10年的每年平均件數不到10件。
此外,台商赴中投資需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辦,涉及農業的案件則是由農委會審查,國內具技術優勢或生產量多的農產品公告「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禁止類農產產品項目」共有409項,陳吉仲強調,對於違法赴中從事投資或是技術合作案,會送經濟部投審會予以裁罰。
中國:鳳梨釋迦也被檢出介殼蟲
除了農林22條,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日(3/17)表示,去年台灣鳳梨在邊境檢疫有28件不合格。對此陳吉仲回應,去年中國通報的不合格批數有13批,今年1月及2月則僅通報5批不合格,加總起來僅18批,且目前台灣銷日鳳梨都未出現檢疫問題。
中方在3月12日時來訊表示,今年2月有5批鳳梨及1批鳳梨釋迦檢出菝葜黑圓盾介殼蟲,另外有1批鳳梨釋迦的包裝上並未印製供果園。防檢局表示,菝葜黑圓盾介殼蟲在台灣境內並非主要害蟲,僅偶現於栽培管理不佳的田區,且應可透過燻蒸檢疫方式去除風險。
未來水果銷中是否會全面受阻?陳吉仲:暫無需擔憂
目前僅鳳梨銷中受阻,但隨著時節,國內水果產季陸續來臨,外銷倚賴中國市場的水果,如:芒果,也不免讓人擔心成為中國下一個暫停輸入的對象。
陳吉仲表示,以過去簽訂的ECFA零關稅農產品來說,目前協議還是有效的,協議內的農產品不會受影響。陳吉仲認為,中國在邊境上的防檢疫應要有科學根據,並遵守貿易規範,其它水果並不會像鳳梨一樣因檢疫問題而被阻擋。
但倘若農產品再度因檢疫問題而被暫停輸入,農委會該如何因應?陳吉仲表示,中國因檢疫問題停止台灣鳳梨輸入,此狀況實在特殊,全世界及全台有目共睹,因此,國人及日本等國家才會相挺,其他輸中水果未遭暫停,自然也無需擔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