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植物會竊聽、魚兒會說謊、松鼠會告密,聽起來是不是像擬人化的童話?如果您以為森林理該萬籟俱寂,《森林不寂靜》保證讓您大開眼界。森林中的朋友們為了生存、競食與求偶,鬥智、耍詐、搞心機樣樣來,尤其是上不了檯面的「嗯嗯」與「噓噓」,竟然是動物們溝通與禦敵的利器,「道在屎尿」的表現實在太有趣,快來看看精彩的書摘吧!
(以下內容摘自《森林不寂靜》一書,由「和平國際」授權轉載。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該書)
.jpg)
尿尿和便便,都是溝通利器
那個我們人類恨不得能趕快逐出視野、想都不想地就要沖到汙水系統去的東西,對自然界裡的許多生物卻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糞便和尿液。作為新陳代謝的排泄物,液體和固體的排泄物想必是最便宜、最「個人」的溝通方式,尤其是哺乳動物會藉此來發送資訊。例如,根據對野兔和獾的研究顯示,牠們的糞便和尿液中可以發現訊息物質,包含每隻動物的個別資訊,諸如年齡、性別或求偶意願等。
造成個人資料外洩的罪魁禍首,要歸於那由不同腺體所製造的氣味物質,混合進糞便或尿液之中。排泄物的顏色、氣味和數量同時也洩漏了關於其主人的身體健康狀態。對許多生活在群體裡的哺乳動物(諸如獾、兔子或猴子)而言,糞便和尿液是如此重要的溝通工具,以致於牠們無法隨心所欲地選擇要去哪裡排泄、和排泄物的留置地點。
廣告柱跟動物的廁所之間有何共通之處?
由同類所重複且經常使用的「小地點」,遲早會變成一座糞台高築的「糞便山」。這個糞便和尿液的集散地稱為溝廁,在溝通技巧的觀點上看來有兩個優勢:它們顯而易見,並且集中了其他同類的氣味。這些小地點在許多哺乳動物的溝通下,承擔著與我們人類社交媒體大致相同的功能。
歐洲野兔在其群體中交換資訊,例如誰正在尋找交配對象,或是誰是該群體中地位最高的雄性或雌性野兔。如果排泄物還很新鮮,代表前一位不久前還在這兒,而且現在還在附近。視覺和嗅覺的連結可以強化溝廁作為溝通媒體的公信力,一個溝廁越常被使用,視覺和嗅覺的因素就越被加強。

如果人類被認為是會選擇在大自然中的隱蔽環境如廁,那麼某些動物物種(例如兔子、獾或黑長尾猴)則是會選擇尋找特別顯目的地點來作為牠們的溝廁。牠們的「業務總部」通常是位在風景中突出和醒目的物體上,或是在道路的交叉口。
居高臨下盡收眼底的好風光,可能是沼澤兔子將其溝廁選擇在樹幹上的原因。選擇顯目地點作為溝廁的優點,就是它們顯而易見。為了達到溝通的目的,溝廁必須位於這類地點才能被同類發現。我們可以把大自然裡的溝廁想像為我們的廣告柱,它們在策略上必須被放在人人可及之處,以便讓大家(這邊是動物)都能夠看到所欲傳播的資訊。所以根本無須先問「廁所在哪」,而是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廁所。
以溝廁標示領域 防禦外侮
到底動物是怎麼藉由共同使用的廁所來進行溝通?糞便和尿液在一個地方聚集,在很多哺乳動物的個別組織中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溝通方式。很多在群體裡生活的動物,都會共享一個擁有豐富食物和能防禦天敵的區域。這樣的區域又稱為領域,會由群體一同來防禦外侮。
獾、瞪羚或是野兔都會透過溝廁來標示自己的領域,並藉此在視覺上顯示,自己家園的邊界到哪,哪裡又是另一個群體邊界的開始。在田野調查中發現,在許多不同動物種類的領域邊界處,都可以發現一個大型的溝廁。交配季節時,群體中等級最高的雄性動物特別會在溝廁邊界巡邏,並頻繁地更新加強標示的強度。

用氣味搭起自家圍籬:非請勿入
在溝廁前線投入那麼多的努力是有回報的,因為在交配季節中,雄性動物面臨的挑戰不僅只是競爭獲得雌性動物的機會,牠同時也面臨自己的領域可能被外部競爭者奪去的威脅。我們可以把溝廁邊緣想像是在私人土地上豎立的告示牌「禁止進入,父母為其子女負連帶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哺乳動物藉由溝廁所傳送的訊息,是要給那些不屬於自己群體、有私心想要竊占別人領域的同類。
要豎立這樣的氣味圍籬雖然一開始很費力,但它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溝廁圍籬」包含有多重警示,是一種非暴力的溝通交流手段。透過它的大小和氣味,可以顯示領主在必要時會不計一切捍衛家園的決心。在一個外侵者盲目地陷入與領主的決鬥以前,可以先藉由溝廁裡睾丸激素含量來先掂掂自己的斤兩,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跟領主相抗衡,或是實力懸殊。

驗聲音、驗毛色不若驗屎尿有效
為什麼使用溝廁甚至可以挽救生命,大野狼與七隻小羊的童話故事可以說明。
格林童話中大野狼嘗試著說服七隻小羊,牠是羊媽媽而不是大野狼,要小羊幫牠開門。大野狼經過兩次失敗的教訓後,第三次牠學到不僅要學羊媽媽尖銳的高嗓音,牠還把牠深黑的狼爪染成羊的白色。對小羊兒來說,甜甜的嗓音跟潔白的爪子就是牠們用來識別羊媽媽的關鍵訊號。所以牠們中了大野狼的詭計,幫牠開了門,結果不幸的事就此發生了。大野狼把六隻小羊都吞進肚,肚皮被撐得很飽。幸好有一隻特別機智的小羊,大家都還是能死裡逃生,大野狼最終一無所獲。
如果這七隻小羊當初想到要向訪客請求提供牠的新鮮尿液或糞便樣本,那牠們就可以不用經歷這場兒時夢魘了,披著羊皮的狼馬上就會被識破,因為這樣個別的氣味物質,就連格林童話裡的大野狼也很難去偽造它。
因為臭味相投 我們是一家
實際上確實有許多動物在真實世界中,使用化學資訊來識別同類。有什麼比新鮮的溝廁更適合用來當作氣味名片呢?不同於溝廁的柵欄,在群體裡的野兔們,所有的成員都會使用位於牠們領域正中心的中央溝廁──就連幾個月大的幼兔也是。透過中央溝廁的共同使用,個別成員所留下的不僅是牠獨特的氣味。在共用的動物廁所中,氣味會混合成為一股難以混淆的「自家臭氣」,只要群組成員在使用溝廁時都會吸收到這股臭氣。這也是為什麼野生幼兔會在自家巢穴打滾的原因。如果不將這個氣味沾到皮毛上,那麼牠們理論上就不屬於該群組。
就連對成年動物來說,自家廁所的氣味能顯示某種特定的歸屬感,而能激發某種安全舒適感。這個緊鄰巢穴的中央尿液和糞便地點,能使群體裡的成員定期「更新」有關個別成員的重要資訊,例如社會位階或是交配意願。這個「自家糞坑」以此肩負起群組裡溝通的重要功能──就好像是我們晚上在酒吧裡定期聚會,或是早上跟同事在辦公室的茶水間喝咖啡互相八卦聊天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