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蟬 特寫 研究高台(圖片來源/李偉傑)

見過珍稀爺蟬嗎?背著俏皮狐狸臉,叫聲響亮體型巨大,生態導演與草山社區守護全紀錄

您是否曾看過,有種飛起來像蝴蝶,展翅像蝴蝶,名字甚至也和蝴蝶有關,但實際上並非蝴蝶,而是蟬的昆蟲呢?牠的名字叫做台灣爺蟬。台灣爺蟬的體型巨大,體色特殊,且聲音的音頻與童玩竹蟬幾乎不相上下,過去因為爺蟬的族群稀少、資訊缺乏,所以鮮為人知。

近年來社區居民主動展開爺蟬保育和棲地生態的調查,官方也攜手研究人員與生態紀錄片導演,慢慢為爺蟬這種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建立基礎的科學資料、留下聲音與影像紀錄,同時也讓人們發現到,原來在爺蟬的棲地周邊,還擁有麝香貓、穿山甲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

爺蟬特寫(攝影/李偉傑)

如蝴蝶般飛舞的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台灣爺蟬

「你聽!那種像汽車引擎聲的『嚶嚶』低鳴就是爺蟬,牠們現在還在暖機,等太陽出來之後,會叫得更大聲」,資深生態紀錄片導演兼攝影師李偉傑指著遠方爺蟬攀附的兩棵梭羅樹說道。之後隨著步履向山林深入,爺蟬明亮的長鳴與短促音的鳴叫越發清晰,牠們的長相也更為清楚。

台灣爺蟬(Formotosena seebohmi)在台灣的59種蟬類中,屬體型最大且鳴叫聲非常響亮的一種蟬,目前被公告為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爺蟬體長約6到7公分,體色黑,帶有咖啡色斜條紋的翅膀後半部,有著一片略帶鋸齒狀的不規則白色色帶,頭、頸部則鑲嵌著湖水綠的大小色塊,乍看之下彷彿是張狐狸的臉,因而又有人稱之為「狐狸蟬」。

當爺蟬展翅,背部和蝴蝶一樣帶著一張鬼臉,遠觀其飛翔的姿態與蝴蝶也十分神似,番路鄉草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翁榮顯解釋,「我們這邊都叫牠『蝶仔蟬』,『蝶仔』是蝴蝶的台語(ia̍h-áh),因為爺蟬飛的樣子很像蝴蝶」。李偉傑認為,爺蟬名稱的由來很可能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結果,直接從「蝶仔蟬」音譯為「爺蟬」。

資深生態紀錄片導演兼攝影師李偉傑(攝影/馬振瀚)

端午節是爺蟬出現的高峰期 主要生存區域在曾文水庫流域

一如其它蟬類會在春末夏初慢慢現蹤,李偉傑指出,爺蟬在清明節之後會陸續羽化成蟲,並在端午節達到族群數量的高峰,之後則慢慢遞減,約在7、8月之際會結束。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副教授宋一鑫發現,爺蟬與台灣特有樹種「台灣梭羅樹」有緊密的依存關係。李偉傑表示,有爺蟬出現的地方,四周仔細找一下,一定可以找到梭羅樹,雖然牠們也會停留在別的樹種上,但對梭羅樹可說是情有獨鍾。

曾文水庫集水區的淺山地區是爺蟬的主要分佈棲地,宋一鑫介紹,雖說與嘉義林管處合作的爺蟬生態調查計畫,主要調查區域以其轄區為主,尤其集中在玉井和大埔一帶,但爺蟬的蹤跡實際上從南投名間延伸至高雄甲仙、屏東一帶都有發現。

梭羅樹與爺蟬(攝影/李偉傑)
爺蟬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蟬(攝影/馬振瀚)

資深生態紀錄片導演與爺蟬朝夕相處 捕捉珍稀畫面

李偉傑在曾文水庫上游集水區內近距離觀察爺蟬四年多,他對爺蟬間的互動,幾乎可說是暸若指掌。從雄蟬鳴叫時的腹部鼓動,到母蟬擺動身體準備產卵,甚至是在吸食樹汁之後排出液體的瞬間,這些珍稀而精彩的畫面,他都能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也都有一一記錄下來。

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遠方忽然傳來幾聲短促的蟬鳴,李偉傑抬起頭,立刻就找到爺蟬的位置,並指著牠們解釋道,「現在那兩隻可能在互相『嗆聲』,等一下其中一隻就會飛走」,果不其然,立刻就有一隻爺蟬展翅飛離。

吸樹液爺蟬噴尿(攝影/李偉傑)

社區主動投入爺蟬保育 林管處著手進行爺蟬族群分佈的基礎調查

草山社區約在10年前就已有注意到爺蟬,主動進行棲地巡守和族群監測,嘉義林管處副處長李定忠指出,之後隨著林務局在2018年開始推動國土生態綠網並盤點關注物種,發現到過去有關爺蟬的研究與背景調查非常稀缺,所以隔年便委託宋一鑫進行台灣爺蟬的基礎調查。

翁榮顯表示,草山社區發展協會有4、5人的生態調查小組,長期在社區周邊的山林間進行生態與物種的調查,「我們有組成山林巡守隊,會定期到山上看看生態環境有沒有被破壞,不定期也會進行爺蟬的生態導覽活動」,因此當宋一鑫的研究團隊與李偉傑投入爺蟬的調查研究時,雙方可說是合作無間,並為彼此的工作帶來相得益彰的效果。

「老師他們進來之後,教了我們很多爺蟬的專業知識,也訓練我們辨識爺蟬的聲音」,翁榮顯說,現在巡守隊和調查小組的成員對爺蟬更加了解,未來在生態導覽和調查上也能更專業。

林管處的調查計畫不只為了搜集爺蟬的基礎科學資料,李定忠解釋,這些資訊也提供給爺蟬棲地內的社區,不論是做成摺頁或與社區合作舉辦基礎知識的培力活動,讓社區居民能成為保育爺蟬的第一線成員,也能成為未來生態旅遊導覽和環境教育的儲備人力。

社區、學界與官方共同合作,營造出更好的爺蟬棲地

在爺蟬的棲地空間內,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態資源,透過研究團隊設置的全天候自動相機,他們有拍到台灣野山羊、穿山甲,甚至是麝香貓等保育類動物的影像,李偉傑獨自在山林中拍攝爺蟬時,也數次與山羌、山豬等野生動物相遇與對望。

隨著調查的深入,維持與擴大爺蟬的棲地空間,成為了社區、官方與學界三方共同努力的目標。宋一鑫指出,他們在調查過程中找到大大小小的爺蟬棲地,透過觀察林相與動、植物的生物多樣性,目前是將草山社區視作標準棲地,提供未來保育爺蟬時可參考的依據。

「目前林管處也希望串連公、私部門的人力,在山林空間中建立起更大尺度的國土保育綠網」,李定忠表示,地方社區可以透過申請社區林業取得經費與官方資源上的協助,林管處也將梭羅樹列入造林樹種,一方面可營造更多適合爺蟬生存的棲地、增加基因交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提供社區居民在林班地造林時有更多的樹種選擇。

草山社區創立結合產業與生態的「爺蟬筍」品牌

爺蟬與草山社區的緊密連結,也創造出專屬草山的麻竹筍品牌:爺蟬筍。翁榮顯指出,麻竹筍是社區的重要農產之一,居民長期採行在山林間粗放的方式種植,因此這些麻竹筍在提供居民收入之餘,也保護了爺蟬的原棲地不受農藥或其它人類行為所干擾與破壞。

隙頂國小草山分校是草山社區內的重要地標,並在社區內屹立超過一甲子的時間。在2015年7月吹響熄燈號之後,由嘉義縣番路鄉公所與草山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認養,目前校內部分設施正在進行整修,翁榮顯說,未來將規劃並進一步開放成為生態與環境教育基地,希望能推出針對爺蟬與周邊其它動、植物的導覽活動與教育課程。

草山社區不只是爺蟬重要棲地,也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家,保育這個環境,也就保育了整個生態網絡(攝影/李偉傑)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