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傳言很多水果不能拜,但是中研院院士親自破除迷思:心誠即可!水果專家們也異口同聲表示,農民認真種植的美味水果,當然可以拜拜。
坊間流傳「這幾種水果」不能拜的說法,最常被點名的水果有芭樂、番茄、釋迦、葡萄、香蕉、李子以及水梨,近期鳳梨竟也被列入。命理師認為,香蕉、李子、跟梨子的台語諧音「招你來」,是招來好兄弟之意;農曆七月較陰,也不宜使用鳳梨祭拜。
不過,中央研究院第一位道士院士李豐楙看法不同,他指出,諧音是形成祭儀禁忌的一項因素,不過很多禁忌會因時間或地區而有出入,比起祭品,祭祀時更應重視心誠。鑽研各項水果的專家學者均表示,民俗說法並無統計或是科學依據,香蕉、鳳梨、梨子或芭樂都是當季水果,是各地農民用心栽培而成,各大產區也都以當地水果祭祀多年,並無任何不妥。
.jpg)
香蕉、芭樂、梨子、釋迦入榜多年,「旺來」竟也被點名
每逢清明節及中元節,拜拜禁忌水果就會成為話題,最常上榜的包括香蕉、李子、梨子、芭樂、番茄、釋迦、葡萄、蓮霧。中華民國星相學會說明,祭拜使用水果是取其香氣,多數水果拜拜都沒問題,但各項禁忌水果的出現有其原因,例如:芭樂和番茄屬於多籽水果,容易使人消化不良,祭祀上有不潔之意;釋迦外觀像佛頭,祭拜上不敬;香蕉、李子、和梨子的台語諧音「招你來」,是招來好兄弟之意。
台語諧音「旺來」的鳳梨最近也被點名。中華民國星相學會表示,農曆七月鬼門開、較陰,不宜使用鳳梨祭拜,否則也會招陰,像是醫院值班人員若吃鳳梨,可能會招來好兄弟而讓業務繁忙。
中研院道士院士:比起祭品,心誠更重要
不過即使是民俗專家也未必認同這些傳言。中央研究院第一位道士院士、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表示,祭儀中禁忌水果的出現,台語的諧音是一種因素,不過這些禁忌都屬於「各家說法」,這些說法會有地區差異,也會隨時間演變,例如:以前幾乎不曾聽過任何鳳梨的祭拜禁忌,近幾年鳳梨才被納入。
李豐楙認為,比起祭品,祭祀時應該更要重視心誠,「當然民眾對於禁忌是寧可信其有,不過,真的拿這些水果去拜拜其實也不會怎樣。」
.jpg)
前人都用香蕉、鳳梨拜拜 學者:民俗說法毫無根據
在水果研究人員看來,這些禁忌傳言的說服力非常薄弱,香蕉研究所所長邱祝櫻表示,禁忌水果的說法每一年都不同,說法成因多與諧音有關,「看起來只是在穿鑿附會」。以香蕉來說,香蕉來台已超過250年,來台先祖都在祭拜食用,文獻資料從未見過任何祭拜禁忌,而香蕉研究所、各地農業試驗單位,還有中南部農民也會在中元普渡時祭拜香蕉,從未聽聞有招來任何不祥。
同樣來台數百年的鳳梨,竟然成為禁忌水果,也難以服眾。「這些都是道聽途說!」嘉義大學名譽教授李堂察表示,數十年前幾乎不曾聽過鳳梨被列入禁忌水果,近期才被命理師以諧音誤解。高雄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陳思如亦不認同民俗說法,她認為,這些說法對於用心栽培鳳梨的農民並不公平,且無任何統計或是科學分析能證實鳳梨與招陰的關聯性。
醫院實驗證明:吃鳳梨與工作旺不旺無關
很多行業的人都不敢吃鳳梨,怕招來更多業務,不過有醫院親自試驗,破除這個迷思!慈濟醫院大林分院外科部、內科部以及耳鼻喉科醫師們,曾在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做過實驗,針對有吃鳳梨的醫師與其他沒有吃鳳梨的醫師值班情形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顯示,無論是全年還是只看鳳梨盛產季節,食用鳳梨的醫師與未食用鳳梨的醫師們,被急診照會的次數比較結果並無差異。(註)
參與實驗分析的醫師們將實驗及統計分析結果投稿到《臺灣醫界》,結論為:因鳳梨之諧音「旺來」,對醫師或醫療工作者來說意味著工作負擔增加,因此醫師與醫療工作者對於鳳梨多敬而遠之,但事實上,醫師吃鳳梨與否,和病人來院求診的行為,理應分屬兩個獨立事件,無須作過多關聯與臆測。
水果研究員:農民認真種出來的好吃水果,當然可以拜拜
鳳梨有醫師為它洗白,其他水果的研究員也齊聲表示,只要是新鮮水果,都很適合祭拜,產地農民用自己栽種的水果祭拜多年都沒事。研究水梨育種十餘年的台中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徐錦木說,水梨產季恰逢中元節,研究室、東勢果農都會用水梨來祭拜,「水梨是當季水果,正是好吃的時候,我認為拜拜是誠心即可。」
民俗說法也常把矛頭指向芭樂,說芭樂是排泄出來的種子長出來的,不潔而難登供桌敬神明。研究芭樂的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副研究員謝鴻業則表示,這都是以前的舊觀念,現在芭樂苗都是接枝繁殖,是好品種加上辛勤農民的好技術生產出來的好吃芭樂,當然可以拿去拜拜。高雄燕巢芭樂農也會把芭樂作為祭品。
彰化的林媽廟不只接受信眾拿芭樂來拜林媽,還推廣「提拔(茇)」活動,希望大家「提」芭樂來敬神,也接受神明的提拔。根據主委蕭道隆的觀察,拿芭樂到林媽廟拜林媽娘娘的人,無不家庭和樂、事業順遂、家中學子金榜題名。
「這是迷信」,研究釋迦多年的臺東區農改場副場長盧柏松說明,釋迦因果實外表有鱗目,猶如釋迦牟尼佛的頭飾,因而得此俗名,亦有佛頭果的稱呼,坊間雖有傳聞以釋迦祭祀神明大不敬,「但在台東還是有很多人都拿釋迦拜拜喔!」
.jpg)
註:〈鳳梨的禁忌:迷思或真實〉,慈濟醫院大林分院外科部,《臺灣醫界》,2012年,第8期,頁21-23。
相關語言、信仰、物種起源馴化地原名搭不起來的,其實可能單純就是古代官民的物價調控與產季調節方式? 希望從生產端跟消費端都避開通常集中在通常都是集中在各地生長期水熱同季期間的產季? 類似林投姐傳說可能多少有古代海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