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香蕉王國、鳳梨王國與蘆筍王國的光輝歲月,毛豆可說是台灣農產品市場由盛而衰之後,少數還熠熠生輝,力抗中國與東南亞廉價競爭的外銷農產品,尤其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周國隆不斷推陳出新毛豆品種,以及加工廠與農民的密切合作下,預估今年外銷金額可望突破新台幣20億元(美金7000萬元),創下20年來的新高。
不過,經濟部水利署所提的「高屏大湖開發計畫」,像是呼了台灣農業的一個巴掌,將嚴重衝擊這個好不容易由基層農業研發人員、農民與加工廠商合作打造的傲人成果。業者評估,高屏大湖一旦動工,不但會讓毛豆產業損失四分之一以上的產值,台灣毛豆在日本的市佔率也將被中國大陸與泰國的競爭者搶走,並使高屏地區數百個家庭頓失生計。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簡要介紹台灣毛豆從「菜土變綠金」的過程。

菜土變綠金,毛豆研究為台灣之光
台灣毛豆成為綠金之前,也曾有過一段不敵中國大陸毛豆競爭,在日本市場占有率節節敗退的黯淡時光。十多年前,周國隆與台灣區冷凍蔬果毛豆加工業者赴中國大陸考察,看到對岸的毛豆農場面積動輒數百甚至上千公頃的規模,不禁瞠目結舌,有業者還預言台灣毛豆產業「只剩五年光景」。
「真是嚇一大跳,」周國隆回憶,從福建到上海,不只見到台灣毛豆的品種與生產加工設備在沿海省分被複製,隨便一座農場的種植面積,就比只有兩、三分地的台灣小農戶大上百倍,「一望無際都是毛豆田。」
反觀台灣的毛豆生產,是由俗稱「豆販仔」的中間商向小農契作,再收購供應冷凍蔬果業者加工外銷。由於大部份小農只有兩、三分地,一位豆販仔得向一百多位農民契作,才能滿足加工業者需求,以致生產成本無法與大陸競爭。
回台後,周國隆為了幫毛豆產業強筋健骨,第一步就是向農委會提出「毛豆大農場機械化生產」計劃,透過大面積栽種與機械化生產降低成本,提升外銷競爭力。周國隆發現,當時台糖受進口廉價砂糖衝擊,用來種植甘蔗的數千公頃土地,早已廢耕。這些農地適合大型農機具操作,種植毛豆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周國隆的第二步,則推動「豆販仔」轉型為專業農民,與冷凍蔬果加工業者契作,建立緊密伙伴關係。
周國隆說,向台糖租地與購買農機必須投資數百萬元,「豆販仔」資本較雄厚,因此他輔導「豆販仔」從中間商轉型當農民,根據冷凍蔬果加工業者的需求生產毛豆,再由業者保價收購,加工外銷日本。這保證專業農民能有固定收入,也確保品質符合日本要求。
從 2002年起,北從高雄美濃、旗山,向南陸續延伸到屏東的里港、南州、林邊與東港等鄉鎮的台糖農場,根據季節更替,依序鋪上毛豆植株折射陽光散發的油綠色光芒。這些外銷毛豆專區總面積多達近2500公頃,相當100座大安森林公園。不同專業農民契作面積,也從50公頃到400公頃不等。若以每公頃一年收穫兩次可淨賺兩到四萬元計算,這項計劃造就出十多位百萬、甚至千萬年薪的新農民。
根據高雄區農改場提供的資料,去年(2011年)外銷總產值 6,314萬美元,創17年來新高,較2007年的3,978萬美元成長58.7%,並促成兩家冷凍食品公司投資計8億6千萬元建立新廠,創造約600個就業機會。今年毛豆產品出口持續成長,截至7月底止,出口產值4,61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全年產值可望超越7千萬美元大關。
台灣冷凍毛豆產品的數量及產值,在日本的市占率分別達44.2%及45.7%,大幅超越中國及泰國,創造連續5年銷日冠軍的佳績。而周國隆也因為推動毛豆產業轉型成功,獲孫運璿學術基金會頒發傑出公務員獎。

毛豆前景,將被政府部門親手摧毀?
然而,綠金風光,背後卻充滿了危機。危機非來自外在的中國、泰國同業競爭,而是國內經濟部門的拉扯後腿與對農業的犧牲。
台灣毛豆產業最大的內憂,首推水利署所提的高屏大湖開發計畫。根據水利署的資料,高屏大湖預定地座落於高雄市旗山區、美濃區、屏東縣里港鄉,需使用台糖手巾寮農場、土庫農場約697公頃,規劃的總庫容約6,500萬立方公尺、有效庫容約5,500萬立方公尺,概估可作為建材之砂石資源可達5,500萬立方公尺。
高屏大湖的前身原名吉洋人工湖,主要是水利署因應1990年代反美濃水庫運動,後來提出吉洋人工湖做為替代方案。吉洋人工湖雖然在2002年7月通過環評、2004年12月經行政院核訂,但因在地居民與環保人士持續反對,立法院年年刪除預算,導致無法動工。
雖然無法動工,水利署在網站中也註明吉洋人工湖的計畫書尚未奉行政院核定,卻在八八風災過後,利用「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中的「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夾帶161億預算興建吉洋人工湖(後改名高屏大湖)。
高屏大湖預定地所利用的台糖手巾寮、土庫農場697公頃,幾乎就佔去外銷毛豆生產專區2,454公頃的四分之一,對台灣毛豆造成的產業衝擊與商譽損失,更難以預估計數。

魏東昌、藍信春與侯兆百是受影響最大的毛豆專業農民,他們的年齡都介於40至45歲之間,非常符合農委會鼓吹農民年輕、專業的形象。他們務農也都與父執輩三十多年前投入毛豆產業有關,為了響應農委會推動的毛豆產業轉型計畫,不是拿家裡老本、就是貸款花數百萬至數千萬不等的金額投資,向台糖租地、整地與購買各式大型農機具。
今年45歲的魏東昌經營毛豆農場面積就多達400多公頃,集中在高雄旗山的手巾寮與屏東里港的土庫一帶,全部租用台糖農地進行耕作。受到高屏大湖開發案的影響,魏東昌的農場多達200公頃受到衝擊。
魏東昌說,他的農場毛豆都是供應冷凍食品廠銷往日本,除了農場僱用了20多位員工,與他合作的食品廠也僱用了80多位員工。如果受到高屏大湖開發的影響而無法穩定生產供應毛豆,加起來將有超過百位員工的家庭生計出現困難。
魏東昌表示,這幾年台糖土地租金不斷上漲,每公頃一年租金約5萬2千元,還要另外投入整地費用約4萬元。如果還要租用毛豆專業區以外的台糖農地,除了租約一年一簽之外,要續租還得跟其他農民競標。如果沒有標租到,先前投入整地的費用幾乎無法回收。
魏東昌指出,受到高屏大湖開發的影響,他租用台糖土庫農場約40公頃的土地到明年9月之後,台糖就不繼續放租了。現在他不知道要到哪裡再找這麼大的農地,就算找到,想到要再付出的整地費用,就很頭痛。

另一位農民藍信春遭遇狀況與魏東昌類似,42歲的他最近才又投資了上千萬買4部曳引機準備擴大生產。他在台糖手巾寮與土庫農場租用約200公頃生產毛豆,其中有100公頃也被劃入高屏大湖預定地。
藍信春說,他的毛豆農場一年租金就超過一千萬元,當初整地也花了數百萬元,再加上購買機械投資了上千萬,同時要照顧農場十多位員工,這些投資與成本都還沒有回收。如果高屏大湖要開發,除了農場員工的生計會受到影響,日本客戶擔心台灣這邊無法穩定供應,訂單又會跑到中國大陸、泰國與越南等地,台灣好不容易搶回的毛豆外銷市場,又將拱手讓人!
農民侯兆百則是毛豆專業農民當中最年輕的,64年次的他,十多年前投入家族事業,從中部到南部找農民契作毛豆,後來自己投入實際生產。他感嘆台灣務農的環境越來越惡劣,除了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變數就是人為因素。
侯兆百記得十多年前在彰化大城與芳苑一帶找農民契作毛豆,每當吹起南風,豆莢就會出現黃化,他百思不得其解,能想到的可能原因與六輕運轉有關。他記得六輕運轉前,幾乎沒有發生過豆莢黃化的現象,六輕運轉後,每一年春夏吹起南風,毛豆豆莢就會出現黃化。他找環保局監測空氣,得到的答案卻是正常。
由於黃化問題無法解決,侯兆百不得不放棄在彰化契作,後來接受高雄農改場的輔導,選擇在旗山手巾寮與里港土庫租用台糖農地耕作。
侯兆百的農場目前有210公頃,其中有150公頃將被開發做為高屏大湖。他無奈地表示,這幾年遇到台糖農地租金與原物料成本上漲,毛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介在 1至2萬元不等,因此必須靠大面積種植取勝。離開彰化來到高屏地區,又碰上高屏大湖開發案死灰復燃,他實在不知道可以再流浪到哪兒去!更何況他還要照顧農場裡10多位員工的生計與家庭呀!
左手高喊綠金,右手打垮農民?
今年5月4日,行政院長陳沖關心國內毛豆產業發展,到高屏地區與毛豆加工業者及農民座談,除了指示農委會持續給予政策協助,扶植毛豆產業永續發展,對於農民反映台糖農地租金過高與高屏大湖開發的問題,也表示會要求經濟部協調。
然而半年過去了,農民與業者的心聲仍未獲得正視。經濟部一面管轄台糖掌握全台灣最完整優良的農地資源,另一面卻放任所屬的水利署進行開發,企圖摧毀好不容易建立的毛豆綠金產業。
對於台灣毛豆產業,行政院一手做廣告高喊綠金,另一手卻又倒打從業農民與加工業者巴掌,不知道看在要求內閣必須在一個月內提出有感政績的馬總統眼中,會是作何感想?
由行政院製作的宣傳毛豆成績短片,於全國各地戲院等處放映,但同時政府的開發計畫,又將親手摧毀這個奇蹟?
延伸閱讀:
水庫邊的驚人秘密–吉洋人工湖的真實利益(文/munch)
台灣農業沒有奇蹟,也沒有之光,都是一篇篇的血淚史.不論香蕉,洋菇,蘆筍,鳳梨,毛豆,有陣亡的,有轉型的,有生死起伏的.就是不可能有天助人助的奇蹟.
毛豆產業的確與其它農產品不一樣,不是單純的初級農產品外銷,也沒有國營的加工廠或合作社,完全是民間自力的外銷產業,政府沒使上多少力.
年輕的還有衝勁的文豪,有時間可以回顧一下毛豆的興衰史,除了新一代業者,老一輩的奮鬥史也很值得報導.加油.
謝謝翁老師呀,您本身的經歷與故事就很值得我們大書特書了,下次我到中部一定要再去拜訪您呀,好久不見了
到日本料理店超愛吃毛豆的, 卻不知道這麼大量的毛豆原來是從美濃產出的.
扼殺產業的問題, 到頭來, 還是政府跨部會無法整合的問題. 希望文豪這篇報導能點醒當局..
另外, 吉洋人工湖的供水, 是引南化水庫溢流水(7~10月南部雨季) 儲存供冬天乾季使用. 每日能供給高雄水僅為10萬噸 (高雄地區每日需水量160萬噸). 且當10月過後之乾季, 南化水庫無溢流水之後, 吉洋人工湖的水又要從哪裡來?人工湖之興建是否有其必要性?有沒有替代方案?都是可以討論的。
http://e-info.org.tw/node/77514
http://e-info.org.tw/node/53138
可是,政府明明知道那是一個重要毛豆產區,卻執意要做開發,結果就是會「摧毀與幹掉」毛豆產業,這件事情的答案很清楚啊,或許,經濟部不是為了幹掉毛豆產業才去興建吉洋人工湖,但很清楚的,後果就是如此,當行政院新聞局大落落的在全台灣各地放映那個毛豆奇蹟的同時,卻放任經濟部這麼做,我覺得恐怕是非常值得議論啊!
借轉載到另一個討論區,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這個問題。
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7362
【大河之水】「吉洋人工湖」 10年抗爭夢初醒
這篇報導,比較完整的寫出人工湖的作法及預估成效。
給大家參考
吉洋人工湖真能「調豐濟枯」?
水利署認為吉洋人工湖最主要功能是「調豐濟枯」,豐水期時把水攔下引入湖區待枯水期時使用。但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認為不可能。
因為吉洋地區位於中下游地區,地下水位很高,平均2到12公尺,而吉洋人工湖要挖12公尺深,地下水已自然湧出,等於是將地下水層曝露於地表,還不如直接抽地下水,根本不需要花200多億設吉洋人工湖。
後來在環保團體要求下,水利署同意委託屏東科技大學教授丁澈士做試挖實驗,李根政表示,根據已完成的二期試驗結果,證實環保團體當時的預測:湖區地下水位高,豐水期有湧泉。在豐水期試驗的人工湖滿是地下水,人工湖再蓄水的空間很小。枯水期時則完全無法從荖濃溪取水。
這段不是已經直接打臉了嗎?
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7362
【大河之水】「吉洋人工湖」 10年抗爭夢初醒
這篇報導,比較完整的寫出人工湖的作法及預估成效。
給大家參考
其實以專家眼光看來,現行高屏大湖的設計能否「有效蓄水」都還是一個大問題,請參照:
http://eiareport.epa.gov.tw/eiaweb/Main3.aspx?func=10&hcode=1010648A&address=&radius=
且許多公民團體也提過比現行設計更好的方案,應該多參考,政府已經沒錢了,不應該把錢一直花在沒有效益的工程上,並且又要製造失業率。
替代方案請參照:永續高屏水資源
http://kaoping-water.blogspot.tw/
政府只是想花錢啦….效果只是其次
今天朱淑娟記者有報導毛豆開發的後續喔!http://shuchuan7.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30.html?spref=fb
文中有報導土方的數量,
我想那也是政府想要合法賺一筆的動力吧…
請問還有更後續的追蹤報導嗎?
您可見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後續報導,謝謝
艱苦但意外的勝利! 環評會否決高屏大湖開發案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