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稻米口感再提升,同時還可為稻田節水減碳。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南農改場」),以為了讓米飯更軟嫩好吃,歷經9年育種,推出「臺南20號」,熱騰騰的米飯入口,柔軟帶著淡雅香氣又不黏牙,對稻熱病抗性又高,成為台灣稻米新星。
臺南20號的一大優點就是可適應以乾濕灌溉法栽培,耕作時用水量可降低兩成,同時也減少田區土壤釋放溫室氣體三成以上。目前台南農改場和嘉義縣政府簽訂技術轉移,未來期望推動其他縣市跟進,讓臺南20號三年可栽培1000公頃,協助農田節水減碳。

承繼日本「牛奶皇后」血緣,臺南20號好吃又好種
台南農改場場長楊宏瑛表示,台灣水稻主要品種以產量高的臺南11號為大宗,但需要克服不耐稻熱病的劣勢,為了增進米飯口感和消費者食米意願,台南農改場引進日本品種「牛奶皇后」,先是育種出口感較軟嫩的臺南14號,而後又再度優化,歷時9年,推出口感與生長特性更好的臺南20號。
「臺南14號的口感有點太黏牙,我希望是能柔軟但粒粒分明」,台南農改場嘉義分場場長陳榮坤說明,臺南14號的米粒也比較小,食用起來沒有特殊香氣,栽種上稻熱病害抗性仍不高。為了想一次改進這些劣勢,他以傳統育種方式,先將臺南14號跟帶有香味的臺稉4號雜交,品系再與米粒較大、抗稻熱病的臺農84號雜交。再經過不斷試吃以確保能選出口感較佳的品系,終於得出臺南20號。
陳榮坤對臺南20號的口感與生長特性都相當滿意,「臺南20號的口感更『順口』,米粒煮熟後濕潤柔軟,又能Q彈分明不會黏牙」。而且臺南20號的米粒大,咀嚼時會有清淡的甜香味,也承襲親本抗稻熱病的特性,不只好吃,種植也更容易。
.jpg)
.jpg)
「乾濕灌溉」法可省水2成,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為因應氣候變遷,楊宏瑛表示,種植臺南20號時,農民可採用「乾濕灌溉法」,也就是降低稻田水位數天,再重新淹灌,可以節省稻作用水與田間碳排量。栽培過程可以藉由塑膠管在田間打洞,觀察田間水位低於土表5公分後,再重新替稻田灌水。如此每公頃稻作能減少約2,500公噸灌溉水,等同省去既有水量的21%。每年還能降低每公頃水稻田32.5 %溫室氣體排放,等於減少1111度電力的排碳量。
台灣雲嘉南地區是水稻種植熱區,卻也容易缺水而休耕。陳榮坤表示,為了讓這些地區的水稻耕作更省水,近年台南農改場持續試驗不同水稻品種對乾濕灌溉法的適應性。其中臺南20號就適合乾濕灌溉栽培,藉此減少耕作用水量也不影響產量。
陳榮坤進一步說明,因為土壤中的厭氧細菌會分解有機質而生成溫室氣體的甲烷,如果田間湛(浸)水時間越長,土壤厭氧菌作用時間就越久,提升甲烷釋放量。所以用乾濕灌溉栽種臺南20號,就能減少田間淹水時間,降低農地溫室氣體排放,達到減碳的目的。
楊宏瑛也解說,用乾濕灌溉栽培臺南20號,可以讓根系乾重、株高與分蘗數增加,植株更健旺。另外台南改良場也運用病蟲害整合管理技術(IPM)種植臺南20號,種植過程相比慣行種植臺南11號,減少7.9%農藥用量及9.4%農藥成本。
.jpg)
米飯香軟不黏牙,糙米免浸泡,嚐起來還有爆漿感
臺南20號的米飯與對照品種的臺稉9號相比,熱飯不論是香氣、口味、黏性等評比皆比較突出,而硬度比較低,香軟口感讓小孩長輩皆容易咀嚼。此外在冷飯或者糙米飯上,臺南20號的整體評比依舊比臺稉9號高。
陳榮坤表示,餐廳白飯通常要擺在冷氣房,相對容易乾硬,但臺南20號冷卻後能維持Q彈,吃冷飯也口感不減,推薦餐飲業者使用。除了單吃,更適合做成壽司等多種米食料理,僅有需要米粒偏硬的炒飯料理較不合適。
此外令人驚豔的是,臺南20號糙米的米糠層較薄,可以省去浸泡過程直接蒸煮,也因此適合與白米共煮。陳榮坤說,臺南20號糙米的口感也比一般糙米更濕軟,可翻轉大眾對糙米乾硬的印象,「仔細咀嚼糙米,還能感受白米從米糠層迸出的『爆漿』感」。
.jpg)
目標三年達到1000公頃,臺南20號接受產米縣市技術移轉
楊宏瑛表示,台南改良場預計3年推廣臺南20號種植面積達到1,000公頃,每年將減少稻田用水250萬噸與二氧化碳排放量565噸,達到田間節水減碳的目標。目前嘉義縣政府與台南農改場簽訂技術移轉,希望能從嘉義縣開始推廣臺南20號。
目前已經有部分嘉義地區稻農試種臺南20號,此品種適應嘉義天候,抗病性佳,節水時也不減損產量,試種稻農的接受度都很高。陳榮坤強調,因為稻米品種並非專屬授權,若是其他縣市有興趣,也可以洽詢台南農改場詢問技術移轉細節。但是建議先進行小規模試種,確定種植環境適合臺南20號生長再大量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