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場竟要蓋在生態農耕寶地?土城彈藥庫居民怒批市府黑箱作業,堅守家園淨土

新北的土城彈藥庫是市區難得的自然寶地,還有居民長年從事有機農耕,推廣食農與生態教育,成為親子體驗自然最佳去處。然而此地卻在國防部撤守後,連續面臨司法園區徵地與廚餘回收場建設,居民長年抗爭好不容易擋住開發,今年卻又得知新北市政府要在此蓋資源回收場,部分場址與農田相鄰,主管機關卻完全沒有主動告知。居民痛批:「新北市環保局黑箱作業!」怒指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放任彈藥庫農業與環境受壓迫。

多位彈藥庫居民與環保團體今(31)日於新北市政府前抗議新北市環保局漠視當地居民,在這邊蓋資源回收場只會消滅彈藥庫長久耕耘的農業與生態價值,要求環保局長出面接受陳情書。然而環保局僅派出專任委員模糊回應,讓居民當場撕毀陳情書,宣布不會停止抗爭。

土城彈藥庫居民抗議新北市環保局將建設資源回收場,破壞彈藥庫農地。(攝影/孫維揚)

土地徵收爭議剛過,資源回收場又來

土城彈藥庫位於埤塘里,從和平路穿越廢棄的軍方閘門後,可見廢棄軍事庫房與農田、濕地交錯。彈藥庫「劉老師自然教室」的劉麗蘭說明,國防部於1955年強制徵收彈藥庫場址,居民在這片土地農作,與國軍共同生活。隨著土城區發展為都市,國防部逐漸遷移,軍事用地與庫房回歸國有財產局,部分居民仍持續種菜,維持彈藥庫的農業與生態價值。

內政部於2008年辦理「擴大土城都市計畫」,預計徵收全部土城彈藥庫土地,建設土城看守所、法院等「司法園區」,引起劉麗蘭與其他農民反彈,集體抗爭以保護農田。歷經多年抗爭,去(2022)年新北市政府決定徵收和平路以北,超過20公頃的土地建造司法園區,和平路以南、約2/3的土地不會徵收。

沒想到去年年初,新北市環保局清潔隊又預計於部分庫房建設廚餘回收場,部分場址與劉麗蘭的農園相鄰,讓她又再次聯合居民反抗,最終阻止廚餘回收場進入。結果今年年初,又傳出新北市環保局將在此建設資源回收場,令居民憤怒又失望。

居民在土城彈藥庫打造生態農園,是土城區親子少數能親近農業的淨土。(攝影/孫維揚)

居民質疑黑箱作業,青農回鄉農耕夢破碎

此次新北市環保局在土城彈藥庫規劃資源回收場,分成清潔隊作業場1.1公頃,與循環中心1.8公頃,去年11月就招標,並在今年1月結標。場址就在劉麗蘭的農園臨側,但劉麗蘭等居民並不知情,直到發現工程單位在勘查環境,心存懷疑之下追查,才發現竟然是要蓋資源回收場。劉麗蘭相當氣憤,認為環保局有意黑箱作業,「這麼隱密,他們完全不想溝通!」

劉麗蘭在2001年回來承接家中菜園,開始經營食農教育與生態導覽,成為新北市親子前來體驗農耕的好去處,還曾與國際交流,日本、韓國、美國等環保團體、食農團體都前來參觀。她指出,彈藥庫還有輝要有機菜園等農園提供有機與無毒農產品,亦有3處市民農園,已經深耕在地多年,「資源回收場建起來,這些農地都會完蛋!」

資源回收場場址與農地僅一線之隔,只要回收車進出,農地的作物極可能受到空氣、水等污染影響,威脅農民生存。劉麗蘭直言,現在土城四位青農中,三位就在彈藥庫農耕。過往侯友宜市長公開保證「做青農後盾」,卻讓新北環保局在彈藥庫農地旁規劃資源回收場,「這在扯青農後腿」。

彈藥庫青農代表林雅婷語帶哽咽表示,為了保衛自己與子女的未來農耕環境,自己一邊務農,一邊參與徵地、建設抗爭多年,本以為事情落幕,今年又出現資源回收場將進駐,「我要怎麼告訴我的孩子,政府怎樣對待我們?」她要求環保局長來回應彈藥庫農民的訴求,停止建設資源回收場。

林雅婷(左一)面對資源回收場即將進駐,批評環保局不斷壓迫彈藥庫農民生存(攝影/孫維揚)

保育動物與螢火蟲棲地,環保團體呼籲不應破壞生態環境

彈藥庫農地與濕地成為親子教學、生態教學團體的活動場所,這些團體也大力反對在這裡蓋資源回收場。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說明,彈藥庫林地裡有台北樹蛙、翡翠樹蛙、草花蛇等保育類動物,兼顧保護環境與生態教育價值,他認為環保局應有更好的場址可選,「不要砍掉這裡的樹,在這停滿垃圾車」。

新北市環境文教協會總幹事楊國龍指出,彈藥庫是親子夏季夜觀螢火蟲的去處,若資源回收場建設,「居民共同經營幾十年的環境就毀了」。他也分析,埤塘里相對低窪,彈藥庫較易積水,資源回收場污染物若處理不當,污水將難以去除,影響整個社區。

一位在劉老師自然教室親子共學7年的母親羅貞婷分享,土城彈藥庫彷彿「城市裡的珍珠」,讓她的子女可以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中,透過觀察樹葉的顏色變化與生物的生老病死,度過快樂的童年。她希望能保留彈藥庫的農田與濕地,繼續成為新北市孩童接觸自然環境的寶地。

土城彈藥庫是許多小孩親近自然環境的寶地,抗爭現場有眾多小孩前來聲援。(攝影/孫維揚)

彈藥庫土地多屬於非都市計畫區,依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若開發超過兩公頃,必須經過使用分區變更。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解釋,因此新北市環保局將資源回收場分成兩個小於兩公頃的場域,規避使用分區變更,「他們很會玩!」長期關心彈藥庫的環保人士黃仁志補充,新北市環保局將場址分散在廢棄庫房附近,這樣即可減少建築興建,加快建設流程。

清潔隊作業廠區與循環中心規劃分散,環團質疑市府意圖規避土地使用分區變更,且位置與部分農園比鄰而居。(圖片提供/黃仁志)

居民怒吼停止開發,環保局堅決不撤回

劉麗蘭強調,彈藥庫居民堅決反對資源回收場進駐,要求新北市環保局局長正面回應,「我們不是你的垃圾桶!」她也請侯友宜「擦亮眼睛」,維護彈藥庫裡的農田與濕地,將空閒庫房規劃成環境教育、藝文活動展演等場域,更能照顧土城區乃至新北市全部市民。

黃仁志說明,司法園區開發後,彈藥庫周邊未來可能會開發住宅,新北市政府應當思考在這邊蓋資源回收場,是否會影響未來社區生活品質。以免大眾得知資源回收場位於彈藥庫,將整個社區聯想成「土城垃圾場」,直接扼殺所有社區發展可能性,「小小面積,就能讓彈藥庫的社區營造功虧一簣。」他也認為,新北市政府應讓藝文、老人照養等產業進駐,更能提升將來彈藥庫的社區發展。

面對彈藥庫居民與環保團體的訴求,新北市環保局專任委員李浩榕回應,資源回收場規劃「皆完全合法,依照程序辦理」,對居民來說如同跳針。他更堅決表示,不可能撤銷資源回收場建設,並一直請劉麗蘭「單獨面談」,讓劉麗蘭憤而撕毀陳情書,告知「我們下次見!」

後續環保局以新聞稿回應,資源回收場建設只利用既有庫房,作為廢棄物分類與轉運區、與清潔隊員休息區,未來也規劃為孩子認識資源回收的教育基地,期望成為環境教育場所。環保局也表示,彈藥庫有多處國有土地遭居民占用,將通報土地所有權人國有財產署,請地政事務所測量後,「依法排除國有土地占用情形」。

劉麗蘭細心維護農園,無法認同垃圾處理廠進駐。(攝影/孫維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