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蜜瓜全餐好吃又有特色。(攝影/楊語芸)

全台唯一哈蜜瓜全餐!鮮果、醬瓜創意盡出,官老爺力挺瓜農,官夫人巧手烹出絕妙瓜味

哈蜜瓜控看過來!宜蘭壯圍的官老爺及官夫人為大家準備了哈蜜瓜全餐,不是哈蜜瓜蛋糕、布丁或霜淇淋等甜點,而是鹹料理哈蜜瓜雞湯、哈蜜瓜蒸魚、哈蜜瓜熱炒、哈蜜瓜仔肉,還有哈蜜瓜水餃、哈蜜瓜獅子頭等冷凍食品,餐前飯後還有哈蜜瓜醬瓜 DIY 活動,可以說是哈蜜瓜滿檔的行程。

官老爺休閒農場已在壯圍經營廿年,官夫人田園料理更是壯圍有名的特色餐廳,夫妻倆利用哈蜜瓜採收後剩餘的淘汰瓜闖出自己的名號,瓜農也多一份收入,農村共生的情誼讓壯圍哈蜜瓜更有滋味。每年 6、7 月正是壯圍哈蜜瓜盛產之時,趕快安排一趟採瓜、食瓜、識瓜之旅吧!

哈蜜瓜入菜讓觀光客覺得新奇,左為熱炒杏鮑菇哈蜜瓜,右為哈蜜瓜蔬菜沙拉。(攝影/楊語芸)

壯圍是哈蜜瓜故鄉 淘汰瓜也有出路

宜蘭壯圍是台灣重要的哈蜜瓜產區,雖然有市場常見肉質軟綿的哈蜜瓜,不過瓜農多種植新疆哈密品種改良的「新世紀」,它的特色是果肉清脆香甜,口感近似水梨,許多習慣軟綿哈蜜瓜的消費者一開始都認為瓜脆代表不夠成熟,但只要有機會嘗試,都會成為新世紀哈蜜瓜的粉絲。

新世紀哈蜜瓜有「最難種的水果」之名,宜蘭多雨,只要遇到連續梅雨,能收到兩、三成瓜就算幸運。不過哈蜜瓜單價高、市場搶手,這種與老天對賭的賽局只有壯圍藝高人膽大的瓜農敢投入,壯圍也因而被稱為「哈蜜瓜的故鄉」。

瓜農以設施栽種無毒卡蜜拉。(攝影/楊語芸)

新世紀風頭尚健,不過卡蜜拉之風已經吹進壯圍。卡蜜拉也是「脆口」哈蜜瓜,但香甜更勝新世紀,深受年輕人喜愛。瓜農官漢煤的瓜園有數公頃,香瓜、西瓜、南瓜各有舞台,他看好高端消費市場,所以斥資數百萬,為卡蜜拉興建設施,種出無毒哈蜜瓜。

瓜農官漢煤(攝影/楊語芸)

「戶外種的每斤賣 90 元,但設施內的可以賣(每斤)160 元」,算下來一顆卡蜜拉要價 400 元。官漢煤強調,宜蘭種植卡蜜拉長達四個月(其他產區多半只種三個月),瓜夠熟才上市,「同樣是卡蜜拉,我們宜蘭的絕對會打趴其他的」。

由於哈蜜瓜價格高,許多果農都採一株苗一顆果的「菁英」式栽培,哈蜜瓜剛剛結果時便進行第一次疏果,不過瓜葉密布的「隧道」中難免有漏網之「果」,又大又甜的哈蜜瓜採收後,藤蔓上的小果、次級瓜,瓜農過去都是直接丟棄。不過現在,官老爺以每斤 10 元的價格收購,讓瓜農「加薪」,也讓淘汰瓜有更好的出路。

哈蜜瓜即便疏花疏果,仍然會有許多淘汰瓜,過去只能丟棄,現在宜蘭瓜農可以賣給官家賺外快。(攝影/楊語芸)

要玩就找官老爺:乾濕兩式任君遊

官老爺本名官燿金,宜蘭壯圍人,他提到官家的祖厝在壯圍,後來有兩支分至冬山,世代都在宜蘭務農。官燿金本來從事冷氣買賣、安裝的工作,長期體力過勞,心生退意,想把家裡放租的農田收回來自己種。只是他知曉自己沒有拿鋤頭的本事,於是打定主意要走「觀光果園」路線。

要做果園,壯圍多的是長期耕耘哈蜜瓜的瓜農,官燿金要拚自己的藍海,想到把官夫人苗栗娘家的特色東移到宜蘭來,種起草莓。「一開始大家都在笑,宜蘭怎麼可能種草莓?」但官燿金認為,「草莓」兩個字自帶光芒,只要在路邊放上草莓農場的看板,觀光客自然會被吸引。剛好也是老天眷顧,那年宜蘭雨水少,冬天乾冷,適合草莓生長,農場的草莓全靠觀光客自採,每天收入可達數萬元。

不過老天只能眷顧一時,草莓的生長後來還是遇到了瓶頸。這時官燿金剛好接觸宜蘭大學休閒資源及產業發展中心陳凱俐與林亞立兩位老師,在他們的輔導下,決定農場改走休閒觀光路線。

官燿金憶道,老師們設計的套裝行程一開始讓他半信半疑,成本只要 30 元的草莓盆栽,誰會願意付 200 元來 DIY?沒想到卻深受歡迎。他也記得一開始上台解說時,手拿麥克風會不自覺地發抖,也是在老師的訓練下,口條變得清晰又幽默,將農業的知識傳遞給大家。

官老爺休閒農場適時搭上國內旅遊的首發列車,官燿金把套裝行程設計得更多元,農場也配合改建,不只可以下水玩竹筏、依季節作各種農事體驗,還可以 DIY 哈密瓜醬瓜和豆腐乳。不過官燿金發現,套裝行程只能做上午場或下午場,如果想讓農場生意火熱,「供餐」是不得不然的投資。

DIY 哈蜜瓜醬瓜是許多觀光客的全新體驗。(攝影/楊語芸)

要吃就找官夫人:哈蜜瓜全餐大開眼界

官夫人本名張金霞,從苗栗嫁到宜蘭後,跟著官燿金經營冷氣事業,雖然有料理三餐的本事,但被官老爺推出來開餐廳,還是如履薄冰。她先去農委會的「田媽媽」接受訓練,也在老師的輔導下開發菜色,直到如今可以左手開火餵飽一屋子上百位旅客,右手加工生產各式農產品伴手禮,她笑稱官夫人沒有「夫人命」,餐廳內外都由她管理,責任重大。

「田媽媽」系列餐廳的特色,就是發展在地特色料理,而壯圍的特色就是哈蜜瓜。官夫人田園料理作為全台唯一推出哈蜜瓜全餐的餐廳,張金霞可說是費盡心思,她以哈蜜瓜鮮果與哈蜜瓜醬瓜搭配,做出的料理道道讓客人驚艷,「大家都沒想到,哈蜜瓜可以入菜」。搭配招牌菜烤雞、南瓜炒米粉、炸地瓜,吃巧又吃飽,饕客們無不食指大動。

官夫人的合菜菜單已運作多年,十分成熟,不過張金霞還記得早年開發料理的艱辛。以雞湯為例,當初反覆嘗試,雞肉都煮柴了,雞湯還是一點味道都沒有。後來才想到先把哈蜜瓜醬瓜熬出味道,再加入雞肉和其他配菜。由於南瓜也是壯圍特產,雞湯中加入可口的南瓜,「瓜瓜雞湯」湯頭帶有果香,兩種瓜肉燉得軟嫩入味,讓人喝得欲罷不能。

新世紀哈蜜瓜帶有脆口性,入菜翻炒也不會軟爛,與各式蕈菇、青菜或海鮮快炒,一點白胡椒提鮮,鹹香滋味喚醒味蕾,是一種大開眼界的經驗。官燿金補充,熱炒的哈蜜瓜要買六分熟,需要與瓜農特別預定。宜蘭哈蜜瓜夏季限定,為了全年供應哈蜜瓜全餐,冬季得高價購買西部甚至進口的哈蜜瓜才能滿足以鮮果為食材的料理,他坦承「非產季會減少哈蜜瓜鮮果數量,改以蘋果或水梨代替」。換句話說,想要吃正統哈蜜瓜全餐,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瓜瓜雞湯用哈蜜瓜醬瓜與南瓜熬煮,湯頭清甜帶果香。(攝影/楊語芸)

利用淘汰瓜一舉數得  開餐廳也可以幫助農民

除了雞湯,張金霞也利用哈蜜瓜醬瓜來蒸魚、作瓜仔肉、獅子頭,「大家只知道西瓜綿、蔭冬瓜,沒想到哈蜜瓜也可以醃漬」,早年初看婆婆這樣醃,她也是大開眼界。只是當年作醬瓜仍以菴瓜或越瓜為材料,偶爾才會將不甜的哈蜜瓜製成醬瓜,這是農家人惜物的本性。

不過餐廳開張後,張金霞想到瓜農種得辛苦,但採收量不多,淘汰瓜丟掉實在可惜。於是夫人與老爺商量,決定跟農民收購來作醬瓜,不論入菜或是開發成 DIY 課程,都可以變成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補貼瓜農的損失,又能把原本廢棄的瓜果提升成餐桌上的食材和伴手禮,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官燿金補充,用菴瓜或越瓜製作醬瓜很容易,因為這些瓜的瓜皮薄,製作醬瓜時不必削皮,只要切開去籽去瓜囊就可以醃製。然而哈蜜瓜果皮厚,削皮非常費工,再去籽去囊,損料至少兩成,但為了做出特色,還是會跟瓜農採購,官燿金謙稱這是一種「共生」。

其實老爺夫人對農民的幫助不只如此,他們安排的食農教育遊程會帶觀光客種瓜、疏花、疏果,讓客人認識農民,等到哈蜜瓜上市,他們帶到瓜田去的客人,常常大手筆採購鮮果,連一旁兼著賣的蔬菜也被一掃而空。至於非哈蜜瓜季節,遊程可以改到蔥田、南瓜田去體驗,就是不遺餘力拉著大家一起賺錢。老爺夫人雖是百姓,照顧農民的心意比「官家」還真摯動人。

老爺官燿金與夫人張金霞經營休閒農場與田園餐廳,不忘照顧農民。(攝影/楊語芸)

延伸閱讀:

【甜瓜圖鑑】香瓜、洋香瓜哈蜜瓜怎麼挑?何時最甜?來看甜瓜家族十個秘密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