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犬入侵農地,豬牛雞鵝無辜慘死,七呎圍欄擋不住,學者籲加強移除浪犬,別再餵食

浪犬造成農損,問題日益嚴重,嘉義縣布袋鎮的豬舍及鵝場日前遭浪犬入侵,造成豬跟鵝大量傷亡。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的乳牛也曾被浪犬攻擊,有乳牛因傷勢過重,最後不得不安樂死。學者指出,浪犬已經造成各地畜牧場的困擾,農民加裝鐵網、圍欄都無法防止流浪狗進入,農損難以計數。也有農民反映雞舍曾遭浪貓來犯,野貓曾經攻擊仔豬,不過整體而言,浪犬的危害還是較大。

動保團體認為,野外食物不足,浪犬吃不飽才會攻擊雞、鵝、豬,透過餵食讓狗吃飽、誘捕進行結紮,便能減少牠們的攻擊行為。然而學者表示,浪犬狩獵天性與是否吃飽無關,有時只是想「玩」,吃飽後反而有更多精力去狩獵,現在並無科學證據證明結紮可以降低浪犬的攻擊行為,呼籲農業部應正視浪犬對農業的危害,針對飼主責任、餵食行為嚴加管理,並移除浪犬。

農民在鵝舍設置監視器,錄下數隻浪犬正在攻擊鵝的畫面(照片提供/張豐欣)
流浪狗危害經濟動物,牛、豬、雞、鵝都發生死傷,造成農損(攝影/林怡均)

豬舍遭浪犬闖入,豬農損失慘重

嘉義縣布袋鎮豬農張益誌養豬近 30 年,今年 8 月起豬舍頻遭到浪犬入侵。第一次發生在 8 月 25 日下午 3 點多,他的父親聽到豬叫聲有異,查看豬舍竟有五隻浪犬在追咬豬隻,驅趕後,浪犬在 27 日半夜又溜進豬舍,他向鎮公所通報,家畜疾病防治所到場放置誘捕籠,他在豬舍外圍架起圍欄、拉帆布作為防禦,然而,這些浪犬未被誘捕,並在 8 月 31 日咬破帆布鑽入豬舍。

三次入侵共咬死 11 頭豬,90 多頭豬受傷,臀部、大腿被咬到血肉模糊、嚴重撕裂傷,有的變得行動不便,也有傷口潰爛的。張益誌細數,受害的都是 70 到 80 公斤的成豬,預計下個月就要拍賣,以目前毛豬價格估算,損失 20 萬元以上。他與家人都很詫異,因為這是首次遇到浪犬攻擊豬。

成群浪犬進入豬舍,追咬豬隻造成11頭豬死亡(照片提供/張益誌)

浪犬會抓魚、攻擊雞鴨鵝,農民惴惴不安

嘉義縣布袋鎮公所農業課表示,流浪狗經常造成牧場的困擾,過去都是零星一兩隻浪犬攻擊雞鴨鵝,也曾有餓到不行的浪犬跳進魚塭抓魚,這次造成的豬隻死亡是最嚴重的,已通報家畜疾病防治所,同時請農民自主加強圍欄等防禦措施。

但加強圍欄不見得有用。嘉義縣布袋鎮鵝農張豐欣也是苦主,他養的鵝已遭浪犬騷擾至少三次,圍欄亦拉高至六、七呎,但浪犬依然跳得進來、或挖洞鑽入,甚至爬水溝進入,每次入侵都造成上百隻鵝死亡。最近一次發生在今年 7 月,超過 600 隻鵝喪命,以一隻 600 元到 700 元來算,損失約 40 萬元。

張豐欣坦言,如果浪犬只是餓,吃個一隻、兩隻鵝就算了,但浪犬為了好玩一直攻擊鵝,一批頂多飼養 1000 多隻鵝,根本禁不起這樣糟蹋。張益誌則感嘆,現在浪犬因為《動保法》受到保護,人的生命跟財產卻不受保障,經濟動物被浪犬欺凌,農民根本無法自保,「人比野狗還不如」。

布袋鎮 600 隻鵝遭浪犬攻擊死亡(照片提供/張豐欣)

中興大學乳牛也遭攻擊,受驚嚇動物健康變差

不只農民提心吊膽,學術單位也飽受浪犬困擾。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陳洵一表示,約四年前,六隻浪犬在半夜溜進校本區的牛舍,圍攻舍內的三頭成年乳牛,乳牛雖已成年,但因本性溫馴,加上數量少,根本無法反擊。師生到場時,乳牛們全身傷痕累累,大腿被咬到血肉模糊,其中一頭乳牛因傷勢過重,經獸醫評估無法恢復原狀,最後只能將其安樂死。

陳洵一指出,不只校本部的乳牛遭殃,烏日區的畜產試驗場乳牛也曾遭浪犬攻擊,同樣發生在半夜,遭殃的不只牛,牠們也騷擾雞。這些攻擊、騷擾對經濟動物來說都有負面影響,並非只有動物傷亡才算損失,受傷的經濟動物受到驚嚇後,食慾、生長及健康狀況都會變差,「實驗數據明顯變得很難看」。

陳洵一會定期上山輔導原住民養雞,他表示,山區的雞舍即便圍上鐵網、把網子架高,狗依然會挖洞、找支撐物爬進雞舍攻擊,「這些流浪狗造成的農業損失,絕對是顯而易見的」。不只浪犬會攻擊經濟動物,在中雞場工作的王先生透露,近年來時不時也會有浪貓攻擊小雞,但浪犬的危害還是比較大。

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養的乳牛也遭浪犬攻擊(照片提供/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

浪犬吃飽就不會攻擊?學者:打獵是天性

浪犬對經濟動物造成危害,但台灣貓狗人協會執行長黃泰山表示,以體型來說,浪犬較容易攻擊雞鴨等小型動物,他難以想像浪犬會咬死豬,「這些狗比較可能是有人刻意訓練的獵犬」。他進一步指出,浪犬之所以有攻擊行為,是因為食物匱乏,飢餓使得浪犬出現狩獵行為,而要終結浪犬與野生、經濟動物的衝突,最好的方法就是TNVR(誘捕、結紮、注射疫苗後,再放回原地)。

黃泰山表示,要誘捕到浪犬必須靠餵食建立關係,餵食能讓浪犬吃飽、減少必須狩獵的需求,結紮後的浪犬攻擊性會降低,也不會再繁殖,便能有效降低浪犬的數量。

浪犬吃飽了,就不會狩獵嗎?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怡君表示,狗和貓攻擊其他物種不見得和飢餓有關,狩獵有時只是一時興起、覺得好玩,就如同人會想活動一樣,餵食反而讓流浪動物更加精力充沛去狩獵。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也不提倡餵食,因為這會讓流浪動物更容易聚集、成群結隊去侵擾其他動物。

林怡君直言,團體行動的成犬狩獵效率、攻擊力不容小覷,豬、牛等大型經濟動物確實可能被圍攻致死,近期也有睡在馬廄中的迷你馬遭浪犬攻擊。經濟動物是人為挑選的品種,通常個性較溫馴,受到攻擊時不見得會反擊,卻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亡。她輔導的動物福利蛋雞場空間相對開闊,浪犬入侵後,不少蛋雞因害怕而躲在一起,造成堆疊,下方的蛋雞被悶死,且不少蛋雞也因遭追逐,最後衰竭而亡。

林怡君也說明,至今未有明確證據指出動物天性會因結紮而明顯改變,換言之,結紮後的浪犬不見得攻擊性會下降,而且能否靠餵食建立關係也有個體差異,較親人的狗在餵食後確實可以被誘捕,但本來就不親人、具有攻擊性的狗,不會因為餵食而與人建立關係,「一直以來都只是把好抓的狗抓走」,抓不走的狗沒有結紮,繼續繁衍會造成惡性循環。

現在農村裡有大量流浪犬,成群結隊行動,對經濟動物是潛在威脅(照片提供/張益誌)

學者&民團籲:政府要加強移除、飼主納管

浪犬數量越來越多,該如何解決?林怡君認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建議,先將浪犬誘捕到收容所,再由獸醫評估,不健康、重傷或具有攻擊性的個體難以送養,為了維護其動物福祉進行安樂死,健康、親人的個體則安排收容、送養,這些作法在國際間多是並行的,台灣應加強浪犬的移除,並強化飼主的責任意識,還要重新評估安樂死的可能性。

安樂死是否不尊重動物的生命?林怡君表示,從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安樂死不是首選,但讓浪犬在外餐風露宿、飽受疾病風險,也非動物福祉。即便是重視動物生命的德國,零安樂死是因為流浪動物數量少,因此有足夠空間收容。但台灣的浪犬將近 16 萬隻,目前收容空間不足,獸醫人力也吃緊,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選擇安樂死,不見得是漠視生命,而是盡到人所承擔的責任讓牠們善終。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李朝宗則強調,經濟動物遭到攻擊,更凸顯出必須盡快減少野外流浪狗,「結紮後不要再放回野外了」,當務之急是增加收容空間,同時落實寵物登記,加強對飼主責任的管理。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秘書長林玫玲補充,有餵食浪犬行為的人其實就有飼主責任,應盡責將這些浪犬帶去看病、結紮,不該只有單純餵食,這會導致流浪狗聚集,甚至造成衛生環境問題。

學者呼籲不要餵食流浪犬隻,避免擴大族群。(攝影/Odaklar Odaklar;照片來源/Flickr)

動保司:不鼓勵餵食,會加強絕育

對於浪犬和經濟動物的衝突,擁有畜牧專業、甫上任的動物保護司司長江文全表示,農業部已將絕育及動保經費從每年兩億元提高到七億元,接下來會加強移除、絕育及飼主責任的落實。近幾年來每年浪犬絕育數目約 4 萬頭,未來也會以此為目標,後續也會增加各縣市的動物檢查員,查核寵物飼主有無棄養、鄉下有無放養的行為。

是否該禁止餵食、重新考慮考慮安樂死的可能性?江文全坦言,餵食並不違反《動保法》,但動保司不鼓勵餵食,因為這會讓流浪動物族群擴張、干擾生態;國內浪犬數量約 16 萬頭,多集中在農業縣,流浪動物的管理是由地方政府執法,雖然法規授權地方政府可針對傷殘、重病、高危險性的個體進行安樂死,但各地動保團體往往會施壓、希望不要執行安樂死,「讓地方政府很難辦理」。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