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為孩子保育翠谷生態 —專訪蝴蝶開心農場主廖金山

編按:廖金山大哥,跟著父親那一代從屏東移居美濃,曾任屏東野鳥協會專職,現任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積極協助茂林社區進行紫斑蝶生態復育與生態解說工作。長年於黃蝶翠谷進行蝶類調查,並於美濃社區積極推廣蝴蝶食草、蜜源種植,營造蝴蝶生態廊道。去年開始回到黃屋塘整理老家,營造蝴蝶開心農場。

─────────────────────────────────────────────

猶記當時年紀小,在鍾理和紀念館落成的民國72年初踏上黃蝶翠谷這塊土地,便愛上了這片揚葉仔滿飛的綠意。「只記得樹木很多、鳥很多、蝴蝶也很多,很美!」金山大哥坐在位於黃屋塘的老家後院面帶微笑地如是回憶。

 反水庫未能參與  但接下來讓我好好守護妳

20幾年前,美濃水庫工程計畫奉行政院核定,是年開始,反水庫的抗爭運動開始在這個寧靜樸實的客家小鎮風起雲湧。當時金山大哥人在外地卻心繫家鄉,只知道美濃在地分成贊成、反對兩派,感慨當時的未能參與。

水庫議題漸漸沉寂的10多年後,金山大哥回到家鄉,開始和屏東鳥會的朋友一起在翠谷賞鳥、認識了高雄鳥會的劉孝伸老師。一般人想到金山大哥就直接聯想到紫斑蝶的保育,原來他也曾經跟孝伸老師一樣是個賞鳥迷呢!「看鳥看久了,也就會看蝴蝶了。」

現在的金山大哥,除了常常去山林裡做蝶調、到各個學校分享蝴蝶保育的議題,也正努力地把自己的老家整理成一座「蝴蝶開心農場」!希望在翠谷的週圍,也能有些蝴蝶棲地的營造,讓從翠谷飛出來的揚葉仔在廣袤的美濃平原上也能有停吸休憩的地方。「適合蝴蝶生活的地方,也就適合人類居住,不是嗎?」

 翠谷生態面臨的威脅和壓力

但金山大哥也提及,這10幾年來,翠谷裡面隨著人為擾動的增加,對生態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山間小路拓寬伴隨的車輛進出,影響了動植物的棲息環境,農作物開墾的化肥、農藥也順著溪水流經細人仔喜愛泅水的地方。早些年,上游還曾經大量的飼養雞群,雖然該座雞寮在莫拉克風災那年被沖毀,但雙溪上頭雞屍遍野的怵目驚心景象仍讓金山大哥難以忘卻。

長期關心黃蝶翠谷的金山大哥也對動不動就來個3、5百萬的治山防洪工程感到頭痛。深山裡面的農耕行為早已不復當年那個需要「靠山吃山」的年代,農路被大水沖毀不通,不應執意與水爭地,那就放著吧。大型工程車、砂石車的進出,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擾動,許多小生命也因此輾斃在這些大型機具的巨輪底下。

社區參與保育經營,為下一代維繫童年的美好光景

論及現在在美濃社會上討論熱烈的保護區制度選擇,金山大哥覺得不管未來的保育制度是朝向『自然保護區』還是『國家自然公園』,都是對美濃好,但當地的共識最重要。他認為政府若真有心做保育,應該要多栽植誘蝶植物,蝶況好了、鳥類等其他生物也會越加繁衍,食物鏈較高的鷂婆當然也就不請自來,如此便能構築一個完整而豐富的生態體系。

另方面,政府應該要把錢挹注在「社區監測」上,聘請在地人當「棲地保育員」、「山林巡守員」或「物種調查員」做河川巡守、山林維護和物種調查等工作,既能守護土地,又能創造就業機會。再加上解說能力的培養,除了社區監測的工作外,社區還能發展永續環境的深度旅遊。

雖然金山大哥未能參與20多年前的反水庫運動,但10幾年來的親近山林、主動積極復育蝶類棲地,同樣表達著他對這片土地和家鄉的赤誠及熱愛。「我只是想讓小孩子也能擁有這麼美好的童年記憶,如果這片美景消失了、下一代看不到了,我會很不捨。」

涼風襲來宣告著時序早已入秋,斜陽灑在金山大哥的老伙房,晨昏型的弄蝶紛紛出來訪花。結束訪談後不急著離開,反而是坐在原處發楞,邊享受這種難得的適意、邊在腦中回味「適合蝴蝶生活也就適合人類居住」這句話。

初春時,秀麗群山倒映在剛下秧苗的水田;入秋後,繁忙的冬季裡作接續展開,一幕幕的勞動地景隨處可見。在美濃,除了大自然的美,最美的是在這裡生活的「人」。我和金山大哥喝完最後一杯好茶後相互道別,希望金山大哥的想望能慢慢實現!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