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層塔是台灣餐桌上最有存在感的配角,三杯雞、炒蛋、鹽酥雞都要用到九層塔,不僅為料理點綴一抹綠,還帶來一絲迷人的香氣。
九層塔為何會這麼香?它與羅勒、打拋葉有何關係?九層塔之名又從哪來?甚至還有名為「七層塔」的親戚?市售九層塔其實分兩種,外觀和用途大不同,趕快往下看,一起攻陷九層塔!

Q1:九層塔、羅勒、打拋葉有什麼關係?
九層塔、羅勒、打拋葉都是羅勒屬的植物。羅勒家族成員非常多,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文獻顯示,大部分商業栽培的羅勒都屬於檸檬羅勒(學名:O.basilicum),其中包含高瘦型的甜羅勒、大型葉片及皺葉型的義大利羅勒、植株矮且葉片短小的灌木羅勒、葉片密生的泰國羅勒、紫色外型有裂葉並兼具甜羅勒和丁香羅勒的味道的 “Dark Opal”、具有檸檬味道的檸檬羅勒。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陳怡如說明,羅勒為唇形科羅勒屬(Ocimum)的植物,該屬約有 160 種,為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小灌木。「九層塔是羅勒的變種」,九層塔是台灣傳統、最常見的羅勒栽培種,由遺傳分子標誌結果得知,它與其他品種遺傳距離較遠,屬於特殊的地方品種。國外食用的羅勒則多為「甜羅勒」。
陳怡如認為,九層塔是台灣常見的羅勒。而東南亞常用的「打拋葉」也是羅勒屬植物,香港及廣東稱其為「金不換」,有人翻譯為「聖羅勒」,常用於綠咖哩、打拋豬等料理中,打拋葉與九層塔、甜羅勒不同種,但仍是羅勒屬。
Q2:九層塔、羅勒為什麼都有特殊的味道?
九層塔濃郁的氣味很有識別度、甜羅勒的風味相對柔和。
陳怡如解釋,羅勒屬的植物大多有特殊氣味,這些氣味是揮發性氣體,例如:甜羅勒的精油富含沈香醇(linalool),九層塔則含較多甲基蔞葉酚(Estragole),這些物質來自植物體內的二次代謝物,所謂二次代謝物指的是非生物必需的養分,主要功能為保護植株、防止昆蟲叮咬。
Q3:九層塔是哪九層?
九層塔的名字由來有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網站顯示,古時候有位皇帝出巡時,被洪水困於一座年久荒廢的九層塔中,因缺乏食物,便摘取塔上屋簷生長的青草充饑,發覺該植物風味絕佳,便命隨從取種帶回宮中栽種,而將此生長於九層塔上的青草命名為「九層塔」。
另一個緣由則是外觀,陳怡如說明,九層塔開花時,花序層層交疊如塔狀,而「九」在華語中象徵「多」的意思,才因此得到九層塔的名字。而有趣的是,還有一種羅勒屬植物叫「七層塔」,七層塔指的是丁香羅勒,也是一種青草藥,但與甜羅勒、九層塔不同種。
(攝影/Scamperdale,照片來源/Flickr).jpeg)
Q4:九層塔有哪幾種?
眼尖的人或許會發現市面上的九層塔長得不一樣,陳怡如說明,常見的九層塔可依莖部顏色分為紅和青,俗稱「紅骨」及「青骨」,也有農民喊「青骨」為「白骨」,除了莖部顏色不同,花色也有差異,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青骨白花、青骨紅花及紅骨紅花,「紅骨的味道較濃郁,青骨的風味較為清香」。
至於為何莖部會有顏色差異,陳怡如推測,莖部成色可能是「顯隱性基因」控制,她將紅骨和青骨九層塔的種子種下時發現,青骨九層塔的後代均為青骨,但紅骨九層塔的後代,仍會出現少數青骨九層塔,因此紅骨應為顯性基因,青骨則是隱性基因。
.jpeg)

Q5:哪種九層塔最常見?
根據農產品批發交易行情站的資料,全國批發市場一年的九層塔交易量約為 2000 公噸,農糧署表示,坊間認為紅骨九層塔味道較濃郁,因此市佔率較高。
雲林縣二崙鄉復興合作農場供應最多九層塔給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場長呂樹泉分析,「紅骨九層塔不僅在消費市場受歡迎,也因產量高而被農民喜愛」。兩者不只風味有差異,葉子大小也不一樣,紅骨的葉子較小、青骨的葉子較大,風味濃郁的紅骨九層塔多用於三杯雞,帶有清香、葉片大的青骨九層塔則多出現在鹹酥雞或海鮮中。
陳怡如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人使用九層塔製作青醬,國外青醬多使用甜羅勒,但國人依然喜歡九層塔的風味,此外,東南亞籍配偶也會使用九層塔,主要原因是早期台灣很難找到新鮮的打拋葉,新住民只好改用九層打製作打拋料理,現在國內漸漸開始有人種植打拋葉,不過許多東南亞籍配偶也已習慣九層塔味道了。
Q6:九層塔最怕什麼?都種在哪裡?
九層塔並不是大宗作物,農糧署以「羅勒」囊括九層塔及甜羅勒,而從批發市場交易數據顯示,國內的「羅勒」約九成為九層塔。
農糧署透露,國內九層塔產地集中在南部,尤其是雲林縣和屏東縣。陳怡如認為,這是因為九層塔適合在熱帶生長,且非常「怕冷」,夏天會盛產,冬天則會長得非常慢,因此溫暖的南部較適合九層塔生長。
呂樹泉表示,九層塔農戶平均每人種植二至三分地,農民會在種植期間不間斷地採收葉片,雖然九層塔是熱帶作物,但採收仍要趁早,下午的溫度較高,不適合採收。
採收時大多是手採,但也有人會用機械,一路掃過植株剪成「ㄇ字型」,再挑出葉子,每分地約可收成上百公斤的九層塔。另外,很多人認為九層塔好種,但其實九層塔也有致命傷,尤其是風,強風很容易使九層塔折損。
Q7:九層塔開花能吃嗎?
農民會盡可能避免九層塔開花,陳怡如說明,開花意味著植株老化,因此種植過程會不斷摘掉九層塔枝條上的「頂芽」,因為通常花都長在頂梢,摘掉頂芽可以降低開花機率。九層塔開花後葉子會變老、口感也會變粗,莖的口感則會硬如骨頭。
此外,九層塔雖可連續採收,但並不是一片田種到底。呂樹泉表示,九層塔種下後通常一到兩年就會變太老,產量跟品質下滑,必須剷除種植新的九層塔。

Q8:九層塔一凍就黑,該怎麼辦?
九層塔植株怕冷,葉子也不例外。陳怡如表示,保存溫度在 5°C 以下就會讓葉子凍傷、發黑。
為了讓九層塔安全地從產地送到各地批發市場,尤其是北農,產地很早就研發出保存技術。呂樹泉說明,農民採摘九層塔葉子後會浸泡冰水,以降低呼吸熱,接著再把水瀝乾,才會進行包裝,如此一來便可確保葉子維持鮮綠的模樣。
一般消費者若購買九層塔,料理時用不完,不妨先用報紙或餐巾紙包裹,再裝入袋子或容器冷藏,冷藏位置要距離出風口越遠越好,便可拉長保存時間。
若不想費心保存、想要隨摘隨吃,也可以直接在家種幾盆,陳怡如建議,可以選向東或向南的窗戶或陽台,這兩個方向會有比較充足的陽光,以植株再生葉子的速度來說,一至兩週可以採摘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