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呼籲》溫室結構、施工無國家規範,全憑業者良心,學者農民:需有明確法規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溫網室,面積近五百公頃,颱風雖是天災,但台灣針對溫網室結構、材質及施工制訂欠規範,讓溫室抗颱能力無從認定,全憑業者良心。

學者及農方建議,農業部應針對溫室制訂明確標準,且政府補助溫室八成重建費用,有權要求業者依標準施工,才能確保溫室安全堅固,避免災難再度發生。

丹娜絲颱風造成大量溫室受損,我國法規目前並未針對溫室結構設定標準。(攝影/林吉洋)

學者:溫室結構不良容易受災,但台灣並未規範結構

2016 年莫蘭蒂、梅姬等颱風襲台,造成 2,488 公頃農業設施受損,毀損嚴重的溫網室多因結構材料強度不足,設計不當難以抗風農委會宣布,2017 年起每年將輔導 400 公頃強固型溫網室設施,預計在 5 年內達成 2000 公頃的目標,政府補助造價 1/2。

政府投入補助原欲加強溫室結構,然而今年丹娜絲颱風再度造成 495 公頃溫網室受損,是今年颱風過於嚴重,或是溫室建造方式,並未因過往颱風經驗而加強改善?

事實上在梅姬颱風後,農委會委託專家學者繪製 8 種溫室設計標準圖,提供給農民參考、業者按圖施工。但台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名譽教授方煒指出,因溫室結構並未入法,農委會提供的標準圖「僅供參考」,業者未必按圖施工,加上農民不具工程經驗,未必看得出端倪。

此次倒塌的溫網室,亦不乏蘭花的強固型溫室。方煒認為,美國、荷蘭、中國都有針對溫室訂定結構、建材、施工方式設立標準,甚至風扇、水簾都有規範,但台灣則無強制規範,平時風調雨順都平安無事,遇上極端氣候時便會嚴重倒塌、造成農民財產損失。

強颱來襲,結構脆弱的溫室難以承受。(照片提供/吳世彥)

本次受災顯示,多數溫室結構不良

方煒表示,堅固的溫室應是一個完整的鋼體,如同小朋友坐的板凳,倘若只有四支椅腳,便非常容易搖晃,四支椅腳之間若能彼此相連,才會比較穩固,同理看溫室,直立結構間要有許多相連、彼此支撐的結構。

方煒分析,從空拍圖來看,此次受害的溫室多為簡易型塑膠布溫室,但也不乏強固型鋼構溫室,倒塌原因在於,大多數溫室僅頭和尾有相連結構支撐,中段則較為脆弱,一旦施工不夠仔細、風向正對著弱點,便容易攔腰倒下。此外,因農民有急於重建的需求,當大量溫室倒下,「廠商的商機更大」。

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理事長吳世彥、雲林縣青農聯誼會前會長陳鳳義也表示,「根本沒有幾個人會照示範溫室、標準圖去蓋」,且因標準溫室很貴,農民可能礙於預算因簡就陋,導致溫室遇上極端氣候便不堪一擊。

多數溫室礙於成本,不見得會按照農糧署的標準圖施工。(攝影/林怡均)

農民:將結構要求寫入補助規範「絕對必要」

本次颱風過後,農業部提出溫室專案輔導方案,重建補助比率由 50% 提高至 80%,當溫室補助比率,隨著屢次颱風不斷上升,但過往災後重建的溫室,依然逃不過丹娜絲颱風蹂躪。吳世彥認為,補助款是全民納稅錢,不應盲目、無差別發放,「補助提高,可是蓋了又倒,那要補到什麼時候?」

吳世彥指出,有的溫室公司口說無憑,口頭保證抗 14 級風,但事實卻不然,農民遇上溫室倒塌,只能自認倒霉。農業部既然提高補助,就有把關的權利。

921 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促使政府針對房屋結構修訂法規,但溫室非用於居住,有必要將結構要求寫入法規嗎?吳世彥認為,「絕對必要」,因溫室是農民維繫生命的工具,一旦倒塌,雖不見得直接影響農民人身安全,卻會讓農民難以繼續生存,有明確的法規才能保障農民。

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理事長吳世彥(左)認為,溫室應比照住宅等建築物設立結構標準。(攝影/林怡均)

沒有規範的補助,將造成重建亂象

此外,農民也認為,沒有規範的補助,恐會造成重建亂象。嘉義縣農業處農林作物科科長李秋瑩證實,「溫室廠商確實會因為補助而漲價」,以她的經驗,當某項資材補助款調高到 2 萬元,業者報價也會隨之提高,但若下一年把補助款下調至 1.5 萬時,業者則會說不敷成本,改用更便宜的資材。

陳鳳義指出,先前蘇迪勒颱風造成大量雲林西螺溫室倒塌,農民有重建需求,但現有溫室公司量能不夠,新的溫室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並低價吸引農民,有的人是純粹騙子,拿了訂金就消失,有的業者則亂蓋溫室,沒有法規把關下,造成農民受害。

溫室維護成本高,資材也應訂基本標準

「無論是否有風災,針對溫室訂定標準都有其必要,」陳鳳義表示,即便風災沒有吹倒溫室,但溫室的維護成本高,不耐用的資材也會吃掉利潤,他的溫室每三年要更換塑膠布,每次要花掉 30 萬元,今年還接到漲價消息。他認為,不只是溫室結構需要規範,資材亦然,以塑膠布為例,應有延伸力、透光率、厚度等基本標準。

陳鳳義表示,縱使有補助,農民蓋溫室也要準備自備款,在缺乏保障的狀況下,若颱風屢次吹倒溫室,農民需不斷貸款重建,「難道整個人生要一直還債?」他認為,農業部的補助不應毫無標準亂發,風險更不應是農民承擔、納稅人一起買單。

除溫室結構外,塑膠膜等資材也應訂定標準。(攝影/林宜軍)

農民:希望法規修正,農糧署:無修法規劃

針對農民與學者呼籲,應將溫室標準結構納入法規,且應按照農業部提供溫室標準圖施工、經結構技師簽證,才能核發溫室重建補助,農糧署回應,農民必須和設施業者簽署合約書、保固文件,做為驗收、核發補助款的依據,但結構技師簽證非核發經費之必要條件。換言之,農糧署並無任何修法規劃。

對此,吳世彥直言,「沒有任何規範很不好」,若溫室結構專業無法歸規範,農民與業者溝通毫無可據,使用的溫室鋼材、塑膠布厚度也無法規可把關,稍有疏漏便會成為下一次倒塌的可能。

吳世彥建議,農糧署應將補助分級,農民按照示範溫室、標準圖建置,有結構技師簽證、驗收的溫室,可拿到較高的補助比例;若是農民自行建置、沒有結構技師簽證者,則補助比例較低;政府亦可成立第三方檢驗團隊,確認獲得補助的溫室是否足夠堅固。

延伸閱讀:

丹娜絲/呼籲》蓋溫室不能憑運氣,國家需制訂法規,農民也組隊學習
延伸閱讀:丹娜絲颱風報導全系列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