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推鄉村長者喝鮮乳,養羊協會呼籲,修法讓羊奶作保久乳,更多偏鄉長者可受惠

「班班喝鮮乳」政策去(2024)年底喊停,農業部今年改推「長者喝鮮乳」,供應乳品給高齡長者飲用,內容包含保久牛乳、鮮羊乳。業界對政策正面肯定,但養羊協會表示,羊奶目前因法規限制,無法製作成保久乳,對配送銷售不利,希望政府儘速修法,讓更多國人方便享用羊奶。

因法規限制,羊奶現在僅能製成「鮮乳」,難以製作成「保久羊乳」(攝影/林怡均)

學童乳終止,乳品供應改綠色照顧

農業部今年推動「綠色照顧之國產乳品擴展計畫」,透過全國各地的農、漁會的惜食專區及綠色照顧站,供應乳品給高齡長者飲用。乳品涵蓋保久牛乳和鮮羊乳,保久牛乳可供惜食區和綠色照顧站、鮮羊乳則供應綠色照顧站。

農業部預計,將供應 249 萬瓶保久牛乳 、30 萬瓶鮮羊乳,預算總計約 4600 萬,目前已有超過 200 家農漁會響應。畜牧司副司長周志勲表示,許多農漁村高齡長者過往沒有飲用牛羊乳的習慣,因政策而開始喝,有的農漁會設有附屬幼兒園,也因政策而加入訂購行列。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認為,政策同時照顧農漁村高齡長者和酪農,十分值得肯定。他並表示,美國也有乳品相關福利政策,提供乳品給經濟弱勢家庭,台灣應比照辦理,政府可跨部會盤點偏鄉地區的長者、經濟弱勢族群,一併納入乳品供應計劃,並持續辦理。

農業部透過綠色照顧站,供應國產牛羊乳給農漁村高齡長者(照片提供/太麻里鄉給陵社區發展協會)

鮮羊奶配送、保存門檻高,不利於拓展受眾

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秘書長蘇瑞娟表示,羊奶市場是持續萎縮的趨勢,去年「班班有鮮奶」政策,讓羊奶加速衰退,目前羊奶的訂購量還未恢復。今年學童乳政策改為供應綠色照顧站,對羊奶產業有明顯正面效益。

蘇瑞娟說明,訂購量約 50 公噸羊乳,雖然量體不大卻有廣告效益,多數下訂的綠色照顧站迴響熱烈,甚至有長輩喝完後直接向業者訂購羊奶。此外,以往夏季是羊奶銷售淡季,部分業者會減收兩成生乳,此次政策紓緩了業者的壓力。

但蘇瑞娟反應,相對於牛奶是保久乳形式供應,但鮮羊奶必須全程冷鏈運輸,且最終要以冰箱保存,「有的地區原本想訂,卻因為沒冰箱而放棄。」

保久羊乳需添加安定劑,聯合國與歐盟允許,台灣不允許

為何羊奶無法製作成保久乳形式,配送更方便?蘇瑞娟表示,因為保久羊乳需添加磷酸鹽或檸檬酸鈉,作為熱安定劑,但我國法規規範,除氨氣可作為包裝⽤氣體外,其餘食品添加物皆未准⽤於鮮乳或保久乳產品,因此若添加熱安定劑、超高溫殺菌後的羊乳,不可標示為「保久羊乳」。

市售保久牛乳成分僅有生乳,為何保久羊乳需要添加安定劑?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陳彥伯說明,羊乳中的酪蛋白比牛乳細、游離性較高,其蛋白質耐熱性較牛乳差,在超高溫殺菌的加熱條件下,會產生沉澱,有的國家會添加合理劑量的安定劑,如磷酸鹽類與檸檬酸鹽,才可改善沉澱情形。

目前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和歐盟,均允許殺菌或超⾼溫滅菌的「牛⽺乳」可添加磷酸鹽及檸檬酸鈉,養羊協會希望台灣也能比照辦理。不過食藥署函示,若同意「保久⽺乳」可以添加磷酸鹽及檸檬酸鈉,將導致⽜乳與⽺乳適⽤規範不同,卻無國際規範佐證,⽜乳廠商也可能要求比照辦理。

羊乳目前僅能製作成鮮乳,無法製成保久乳(攝影/林怡均)

學者建議:正面表列高溫殺菌羊乳可用的添加物

食藥署請農業部提供說明,倘⽀農業部支持保久⽺乳得添加磷酸鹽及檸檬酸鈉等食品添加物,需說明內容有三,分別是對⽜乳及⽺乳產業之影響及衝擊評估、民眾接受度調查或評估,以及僅⽺乳需要使⽤磷酸鹽或檸檬酸鈉維持安定性的佐證資料。

陳彥伯認為,液態乳的食品添加物使用與否,各國法規不同,有的國家會正面表列,例如:紐西蘭、澳洲、中國、挪威與荷蘭;有的國家如日本,則明確規範不得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有些國家僅註明於須符合當地食品添加物之法規下使用,台灣在 CNS 規範下(註),不允許鮮羊乳或保久羊乳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會侷限羊乳產品的發展。」

國外已有文獻明確指出,適量鹽類可提高羊乳的熱穩定性,例如挪威、荷蘭採取正面表列,允許使用檸檬酸鈉,且添加量均需低於 4 g/L。陳彥伯建議,我國政府也採正面表列,將數種國際已廣泛使用相關產品的食品添加物納入,例如:檸檬酸鹽與磷酸鹽等,以利產業發展。

────────────────

註:經濟部標檢局制定的國家標準(CNS)定義,保久乳需以 100% 生乳或鮮乳為原料;衛福部食藥署現⾏「食品添加物使⽤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除氨氣可作為包裝⽤氣體外,其餘食品添加物皆未准⽤於鮮乳或保久乳產品,⽬前品名為「保久乳」的產品需由純乳組成。換言之,添加熱安定劑、超高溫殺菌後的羊乳,不可標示為「保久羊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