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風機闖關彰化大城,環評認影響民居、水產及養殖業,結論「不應開發」

台灣地小人稠,設於陸地上的風機帶來噪音炫影,各地抗爭不斷。在東海岸風機引發反彈後,今(14)日又有彰化縣大城鄉風電開發案闖關環評,當地居民也一早包車北上,表達嚴正反對。

綜合環評意見表示,本案緊鄰水鳥熱點,且噪音、振動及炫影對周遭民宅、水產及養殖業均會產生影響,結論「不應開發」。有委員直言,不該繼續放任陸域風機與人爭地,「陸域風機的開發該結束了。」。

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洪新䒴認為,不應再開發任何陸域風機。(攝影/林怡均)

掃風範圍內有80棟建物,及多處雞鴨豬舍

「彰化大城風場陸域風力發電開發計畫」由日威綠能規劃,案場緊鄰彰化縣大城鄉東港村和西港村,座落地點為國有地。根據開發商提供資訊,將設置 3 座風機,裝置容量 12.78 MW,離風機 500 公尺範圍內有建物 14 處,距聚落及學校,分別為 900 及 1300 公尺。

然而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案場雖為國有地,風機掃風範圍內 250 公尺即有 36 棟建物、500公尺內有約 80 棟建物,包含雞鴨豬舍、房舍,業者提供資訊與事實不符。

施月英指出,大城鄉的蜆產量佔全國 70%,也是彰化的肉鴨、雞蛋養殖重鎮,風機設立將影響當地產業。此外,過往蘇迪勒颱風曾吹斷風機葉片,此案風機緊鄰住宅,倘若葉片斷裂將造成嚴重危害。

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洪新䒴表示,彰化芳苑過去設立 20 支陸域風機,已有 5 支漏油,彰化西海岸先是遭遇六輕工業區開發,而後被插上風機,漁民保不住漁場,走回陸上養鴨、養蜆,卻又遭遇陸域風機開發,加速農漁村的凋零。

為反對陸域風機的劃設,彰化大城鄉居民清晨搭車北上抗議。(攝影/林怡均)

村民:若風機蓋在你家門口,會感受如何?

為表達反對聲音,今日大城鄉 3 名鄉代表、2 位村長,以及數十位彰化居民包車北上,其中有居民家中仍在淹水,還有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走的長者,堅持到現場說明心聲。

廠商聲稱,在地居民多同意開發,不過東港村長陳駿傑挨家挨戶詢問全村意見,收集到 300 多位「反對開發」者的簽名。陳駿傑表示,村內多是純樸勤懇的老農漁民,聽到風機開發便滿面愁容,甚至睡不好,更擔心之後噪音影響生活與養殖產量,讓年輕人不願返鄉。

大城鄉民陳益顯的蜆池在兩支風機之間,他表示,蜆是非常敏感的動物,風機震動一旦造成蜆減產,「我要生活,絕對反對到底」。大城鄉民阿珠獨自一人居住,養豬、養蜆為生,住處離 4 號風機僅 150 公尺,她擔心風機的低頻噪音影響蜆的產量以及生活品質。

西港村長陳儀興怒斥,業者先前在西港村開說明會時,出席的通通都是業者找來的外地人,村長、在地居民根本不知道,請開發單位將心比心,「風機蓋在你家門口的話,你的感受如何?」

西港村長陳儀興怒斥,能源業者辦理說明會卻沒有告知任何居民,風機距離聚落太近,將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攝影/林怡均)
東港村長陳駿傑挨家挨戶詢問村民,蒐集 300 多位村民反對陸域風機開發。(攝影/林怡均)

贊成者:綠能是國家政策、乾淨能源可吸引科技業進駐

除了東、西港村直接緊鄰案場之外,另有頂庄村也在風場範圍,不過頂庄村村長許仁寶的看法則與東西港兩村不同。他表示,綠能是國家政策,綠能不做,卻要用火力發電「怪怪的」,至於風機是否影響沿海地區的養殖,還需專家評估。

採取線上發言的台灣淨零科技產業聯盟表示,彰化縣大城鄉擁有絕佳的風場,目前正面臨人口外流、鄉村老化的問題,用乾淨的能源吸引科技、甚至 AI 廠商進駐,才能讓大城鄉有翻轉的機會。

彰化縣府:對開發案感到相當疑慮

彰化縣政府今日也出席環評會議,表示對此計劃感到疑慮。因業者於初審會議提供的資料中,掃風半徑短少了 20 公尺,且答覆意見並不完整。

此外,國產署同意的風機基座設立面積為 225 平方公尺,但業者提出的申請面積卻超過 600 平方公尺,矛盾差異過大,彰化縣政府當場表示,「請環評委員慎重評估開發的必要性。」

作為再生能源的主責單位,經濟部能源署則於會議中表示,任何再生能源的開發計劃,原則上以地方支持為優先。

初審會議中,彰化縣政府對此計劃表達質疑。(攝影/林怡均)

環評委員:業者未對開發影響進行仔細評估

針對此案,環評委員們提出多項疑問。環評委員游繁結認為,業者過於簡化問題,風機眩影對養殖業、住家的影響仍須強化評估,且業者僅估算基座用地、未計算整體掃風範圍,掃風範圍涉及的私有地面積需要確認,此外,該計劃僅剩 3 支風機,開發必要性不足,「真的非做不可嗎?」

針對居民質疑風機會降低養殖的產量,業者承諾會在開發後進行研究、監測,但環評委員吳義林認為,以虱目魚為例,市面上看不到活魚料理,原因便在於虱目魚怕驚擾,稍有風吹草動便容易死亡,本案涉及肉豬、雞、鴨、蜆,低頻噪音對於養殖、水產的影響必須事前做評估,「不可以蓋了才研究,否則就違背環評的精神」。

環評委員張學文則當場建議,1、2號風機位於濁水溪北側,為野鳥出沒熱點,與風機的掃風範圍重疊,計畫應刪除 2 號風機,且 1 號風機在野鳥活動高峰期的秋冬季也必須停機。他並提醒,業者或許認為陸域風機對台灣綠能發展有幫助,但在地居民並不認同。

環評委員張學文則當場建議刪除2號風機(攝影/林怡均)

結論「不應開發」,環委:陸域風機開發該結束了

在環評委員閉門討論此案後,會議結論為「不應開發」。因開發場址鄰近eBird水鳥熱點,並緊鄰重要野烏棲地,且風機設置位置產生之噪音、振動及眩影對民宅、水產及禽畜養殖業等,有加重影響之虞。

同時,開發單位所提之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及環境監測計畫等,經審查,認定不足以達到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之影響,顯示本案開發對現況環境、生態及周遭水產、禽畜養殖業與居民權益等有重大不利之影響。

一名環評委員直言,自再生能源推動以來,光電與人爭地的問題不斷,陸域風機設置太靠近住宅、聚落,會讓居民感受到壓迫,而若要設置到人煙罕至的山區,則建置成本非常高,「陸域風機的開發該結束了,不應該再繼續了。」

今日初審會議結論將送環評大會確認,但過往環評大會多採納小組決議,此計劃相當可能「告終」。有委員認為,近期陸域風機相關案件有兩案,本案是其中之一,兩案的會議結果都相當有指標性,「這次也不通過,等於是昭告天下『陸域風機以後都不會通過』。」

初審第三次會議結論:不應開發。(攝影/林怡均)

延伸閱讀:

33支大型風機闖關東海岸,能源政策缺配套,地方自力救濟,杯葛開發說明會

十支大型風機闖關屏東枋山,環評認開發衝擊猛禽、噪音炫影干擾,要求補正再審

失控的陸域風機任廠商獵地,經濟部、環境部不同調,凸顯綠能政策混亂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期刊,台灣風機與民居過近,低頻噪音有害健康

綠能風電光電進入農漁村系列報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