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芒果上山創奇蹟,每公斤500元拍賣高價,種植面積擴大,先行者給建議

台灣農業再創奇蹟,原先種植葡萄、梅子的南投信義山區近年改種熱帶芒果,表現令人驚艷,每公斤拍出破 500 元高價。除了信義鄉不斷擴大生產面積,台中市和平區也開始嘗試。先行者認為,山區芒果是可行方向,但要調整栽培模式,且設定高端客群、與南部區隔,走出不同市場。

信義鄉果農林慶琪種出高價芒果。(圖片提供/林慶琪)

葡萄危機成芒果轉機,錯開產季贏得高價

南投信義鄉果農林慶琪,被公認為信義芒果農先驅,也曾因締造每公斤芒果批發價破千元,讓信義掀起芒果旋風。這波芒果熱潮至今仍不斷擴大,近期林慶琪再創拍賣價每公斤500元(非消費末端價),對照平地芒果每公斤不過 120 元的拍賣價,足足多三倍以上。

林慶琪表示,他專門生產西施芒果,北部拍賣市場多年下來,有固定承銷人採購,每公斤 550 元高價,對他而言只是穩定輸出。

林慶琪種植芒果,跟信義鄉氣候顯著變化有關。過往信義鄉以梅子、葡萄為主力,然而近年年均溫逐漸提高,降雨愈趨頻繁,讓葡萄容易裂果並快速腐爛。於是林慶琪開始試種芒果,表現意外的好,且信義芒果產季晚於南部,競爭者少,批發價自然水漲船高。

林慶琪補充,同樣在信義產區,還是有芒果拍賣價接近市場行情,沒有達到天價。他強調,西施芒果在信義表現特別好,果實全顆鮮紅透亮、肉質甜又 Q 彈,外觀討喜、滋味極佳,加上西施芒果種植者比愛文芒果少很多,競爭力特別好。

林慶琪芒果在北農,總能拍出高價。(圖片提供/林慶琪)

信義果菜合作社:生產規模將破百公頃

信義鄉並不只有林慶琪獨霸山區芒果市場,信義果菜合作社理事主席張協智分享,合作社在葡萄栽培遇到瓶頸,砍除後嘗試種植芒果,品種包含愛文、夏雪、曼文等,目前可收成面積超過 50 公頃,也曾拍出每公斤 650 元高價,預估未來規模「可超過 100 公頃」。

信義鄉轉作芒果,依舊是現在進行式。信義鄉農會推廣部指導員金佐融表示,農會替農民協辦芒果栽培講習、觀摩會,愈來愈多人種芒果。但據他觀察,目前芒果在信義的生產面積佔比頂多 10%,葡萄、梅子依舊是主力果樹,農民除了芒果,也會試種酪梨等其它果樹。

信義擴大芒果生產,品種多元且價格好。(圖片提供/張協智)

台中市和平區也嘗試進場

在信義芒果創佳績後,其它中部山區也逐漸出現芒果。台中和平區農會推廣部指導員蘇柏翰觀察,和平氣溫逐年增加、降雨不穩定,溫帶果樹生產風險變高,一些低海拔的果農也試著栽種芒果、芭樂等熱帶果樹,若能順利生產,產季預計會晚於南部產區,較不用擔心盛產時價量失衡。

不過和平果農試種芒果才剛起步,蘇柏翰觀察,目前和平芒果能順利開花,但遇到授粉率不佳、果實炭疽病嚴重等挑戰,但他認為中部山區只要海拔不是特別高的地區,轉作熱帶果樹是趨勢。

山區芒果種植策略:量少、質精、貨穩定

林慶琪認為,在天候變化、銷售市場佳績誘因下,「這將是趨勢」。但隨著愈多人進場,山區芒果勢必總供貨量提升,就有價崩風險,他認為,把握「量少、質精、貨穩定」優勢,才可以站穩市場優勢。

林慶琪以自身為例,愛文競爭者較多,他試驗後,也認為罹病率較高,所以聚焦生產西施。話雖如此,他仍維持生產面積是全部果園的 1/4,以溫室葡萄為主力。葡萄售價看似低於芒果,但可一年二收,他能分散生產風險,也以此計劃生產芒果,不會貿然增產,反而自賤售價。

他也發現,山區芒果的「隔年結果」現象較顯著,於是他將果園分半,輪流產果,等於每株芒果是 2 年一收。不急著出貨、翻倍收成時間,保證承銷人每年都可收到內外都完美的芒果,願意年年向他採購。

林慶琪重申,對比南部芒果量多、平價,中部山區芒果要走精品路線,尤其瞄準北部高端消費族群,以他為例,需確認芒果「每顆都是極品」才能供貨,果實一定要在樹上「在欉紅」,整顆飽滿、完熟並鮮紅後才採收,「價格再高都有人喜歡」。

林慶琪要求果實一定要「在欉紅」,才能以高品質供貨。(圖片提供/林慶琪)

瞄準高端客群,追求芒果外觀風味都頂級

張協智也表示,台灣對芒果需求龐大,值得農民繼續在山區擴種,合作社設定北部、喜歡高級水果貨要送禮是主要客群,並以此調整生產策略。

他觀察,南部芒果鑽研「早收」技術,追求芒果提早上市,但中部山區芒果則適合研究「晚收」,但外觀、甜度、口感都要頂尖。例如合作社成員會勤於疏果,不貪求產量,也會用原本的葡萄棚架固定芒果枝條,利於果實不被樹葉遮蔽,均勻轉色,每處甜度穩定,「絕不能省工」。

張協智認為,若台灣愈來愈多山區供應頂級芒果,可有機會搶下過往進口高價水果的消費市場,甚至有機會吸引年輕一輩、熟悉網路行銷的農民進場,擴大芒果版圖。

延伸閱讀:

高山下的芒果奇蹟!葡萄農轉種芒果,錯開平地產季,創每公斤千元高價

【芒果圖鑑】愛文夏雪紅龍凱特…18個芒果品種吃過沒?芒果10個秘密大公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