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崙農場 01》上千公頃農地,成土地炒作開發戰場,從綠能園區到國科會圈地,30 年不停歇

佔地近千公頃的沙崙農場,是台南最大的特定農業區,寬廣牧草草原生態完整,珍貴的一級保育類「草鴞」以此為家,多達 161 種鳥類在此棲息。近日國科會將此地核定為「沙崙生態科學城」,預計開發面積高達 531 公頃,對生態造成嚴重衝擊,引發強烈反對

《上下游》調查,沙崙雖為國家難得的大面積優良農地,但遭政府變更為「特定專用區」,不受農地開發限制。本文耙梳沙崙農場 30 年開發過程,農地隨著不同名目,成了利益豐厚的土地開發戰場,生態僅成妝點。

從空拍視角來看,科學園區開發與否將決定台南最後一塊大面積綠地的命運。(攝影/林吉洋)
年份土地開發計畫土地面積說明
1991高鐵選址台南歸仁區沙崙規劃高鐵設站在沙崙,啟動高鐵特定區規劃
2003啟動高鐵特定區規劃298公頃原始規劃生態城市,地景共生,保留多數綠地。
2015─2016沙崙綠能科學城特定區內
38公頃
蔡英文競選政見,推動綠能產業園區總面積達 1118 公頃。蔡任內開發38公頃,推動產學研機構進駐。
2016沙崙影視城200公頃台南市長賴清德任內推動,因批評終止
2020台南市綠能園區88公頃(含甜心牧場)台南市長黃偉哲欲提供綠能設備廠商投資。但沙崙農場附屬港墘農場88公頃範圍已出租農民耕作(包含有機農甜心牧場),引發抗爭,2024年被環評駁回。
2023沙崙健康園區84公頃台南市府提案,準備進入環評。
2024大南方新矽谷計畫暨AI 產業專區利用現有科學城基地中央開發,結合綠能城產學單位、南科半導體。2025年,賴清德總統為招商揭幕。
2025南科四期/沙崙生態科學城531公頃中央開發,國科會核定,準備環評。
政府提案開發累計面積1201公頃

2002 年農場成森林與草原,一級保育動物─草鴞繁衍壯大

沙崙農場過往為台糖仁德糖廠的甘蔗原料農場,1991 年,高鐵規劃將台南站選址於沙崙台糖地。2002 年起,台糖停止仁德糖廠製糖業務,沙崙農場轉為平地造林,並種植牧草。寬闊草場讓慣於草地捕獵的草鴞有食物來源,加上高灘地可提供隱蔽築巢,讓這些一級保育動物族群在此繁衍壯大。

2003 年,經建會與台南縣府分別委託規劃團隊,進行台南高鐵沙崙車站特定區規劃研究,並納入「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目標。當時團隊將台南高鐵周邊規劃為「生態城市」,結合國家級研究機構南遷與國家植物園設置,命名為「高鐵學研生態村」,沙崙農場 954 公頃將保留過半綠地,讓都市與自然共生。

草鴞表情靈動,晝伏夜出,少有人親眼看到牠們的真面目(圖片提供/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2007 年高鐵通車,選址與南科距離遠,高鐵特定區開發不如預期

高鐵在 2007 年通車以後,台南高鐵特定區城市發展並不順利,因南科園區選址於北邊的新市,曾文溪以北的台南人若要搭乘高鐵,反而會從嘉義站上車。台南站位置偏南,緊鄰高雄,加上距府城市區至少半小時車程,導致原高鐵特定計畫區的 298 公頃,處於低度發展狀態。

時任台南市長許添財批評,中央以新市鎮觀念設站在沙崙,形同「炒地皮」,接駁交通不便是「政策錯誤」。到了 2011 年,更因荒煙漫草、髒亂不堪遭到批評,甚至成為台南市的治安死角。不過,在高鐵通車十年後,因為蔡英文總統競選,特定區有了開發轉機。

2015 年蔡宣布、2016 行政院拍板「沙崙綠能科學城」

2015 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推出綠能科技創新產業政策,宣示將在沙崙農場成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成為綠能研發中心結合南科及產業聚落園區,活化國有資產,總面積達 1118 公頃,也就是沙崙農場周邊的台糖土地都要開發利用。

蔡英文當選後,行政院為了兌現總統重要政見,在 2016 年決議推動「沙崙綠能科學城」,由科技部(現國科會)、經濟部、國發會(原經建會)及台南市府合作,推動產業、大學進駐,並由隸屬總統府的中研院率先進駐,設置南部院區。

當時獨立記者朱淑娟指出,台南市府規劃綠能科學城目的就是為了「造城」,亦即利用沙崙農場開發新市鎮。不過台南市府反駁,稱計畫用地都在高鐵特定區內。然而台南市府話只講了一半,同樣在 2016 年,台南就提出了開發沙崙農場的影城計畫。

南市府:2016 沙崙影視城失敗;2020 再提港墘農場「綠能產業園區」

2016 年,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宣布,利用沙崙農場 200 公頃打造「國際級影城基地」,他稱這是導演李安對時任行政院長林全的建言,藉由國際級片廠培養影視文化產業人才,同時帶動產業發展與觀光發展。但影城計畫的可行性與效益遭到質疑,在輿論批評下無疾而終。

不過台南市府始終未放棄大規模開發沙崙農場,隨著台鐵沙崙線在 2011 年通車,大幅改善與市區的交通連結,2018 年日商三井商社投資台南高鐵特定區,建設大型商場,並在 2021 年完工,帶來新的人潮。

黃偉哲就任台南市長後,於 2020 年再次提出「綠能園區」計畫,預計在高鐵特定區西側,利用沙崙農場附屬港墘農場88公頃台糖農地,提供綠能設備廠商投資,引發承租青農援引《有機農業促進法》抗爭,後於 2024 年遭環評駁回。

有機農有徐紫珊援引有機農業促進法,捍衛耕作權,拒絕綠能園區開發。(攝影/林吉洋)

蘇貞昌:沙崙科學城帶動高鐵特定區發展,全國皆可循此範例

2021 年初,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時強調,「全國皆可循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這種高鐵特定區開發模式」,未來的嘉義科學園區、屏東科學園區,「同為大面積台糖土地、一片素地好整理」,配合高鐵整體規劃讓土地「動起來」。

蘇貞昌認為,沙崙的典範價值在於,基於大面積國有土地優勢,免除徵收私有地的陳抗干擾,透過中央跟地方合作,一步一步透過計畫、建設及招商投資,創造成功的地區發展條件。

2021 至 2025,地方中央推多開發,房價挑戰 5 字頭

2021 年底,行政院核定成功大學成立沙崙醫院及醫療服務創新園區,黃偉哲稱這是「最棒的新年禮物」,將以「將以沙崙醫療中心為核心,串聯衛星區塊,帶動醫療與衛生科技產業」,因此編定 84 公頃的「沙崙健康園區」計畫,目前準備環評。

2024 年 8 月,台南市府宣佈,國際大廠 AMD 將於沙崙設置研發據點,隨後內政部國家住都中心也在高鐵特定區內設置社會住宅,藉此提升沙崙地區社福服務量能。媒體報導,區域建案每坪售價站上 4 字頭,並將挑戰 5 字頭。

2025 年初,賴清德總統再次到沙崙站台,為「大南方矽谷推動方案暨 AI 創新應用大樓招商」揭幕,稱南科已具有半導體產業群聚效應,沙崙將緊密契合國家重大產業政策方向吸引投資。

2025年初,賴清德總統與台南市長黃偉哲揭幕大南方新矽谷計劃啟動。(政府公開資料)

2024 環評駁回開發,2025 年國科會框列 531 公頃再闖關

雖然歷任首長都將沙崙視為政績亮點,持續加碼,但也無法迴避,沙崙千餘公頃農地,已隨著造林、種植牧草自然演化為野生動物棲地及重要都市綠帶。最可體現的,就是環評委員駁回「綠能產業園區」一案。

2024 年 4 月 24 日,環境部環評大會以平地造林有成、避免破壞保育物種棲地、加劇淹水風險為由,駁回台南市府的「綠能產業園區」開發計畫。然而沙崙台糖地的開發趨勢依然無可抑制,政府屢屢藉由建設計畫與招商引資投入預算,試圖拉抬區位條件。

2025 年,國科會將此地核定為「沙崙生態科學城」,開發面積高達 531 公頃,對生態將造成嚴重衝擊,再度引發保育界強烈抗議。

沙崙農場開發案範圍。(圖片來源/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徐世榮:空間開發成為收編派系與財團建商的工具

長期針貶土地問題的學者徐世榮指出,台糖農地名義上是經濟部所屬台糖公司所有,卻又不受國有土地法規管轄,可無條件配合政策執行,造成中南部大量台糖優良農地淪為土地開發對象。沙崙一千公頃農地方正大塊,理應為受保護的「特定農業區」,然而沙崙特定區週邊台糖農地,卻早早變更為「特定專用區」,就是為釋出開發而預先準備。

徐世榮批評,台灣的土地開發從來不是自由市場,而是民主政治基於選舉需求透過規劃體系釋出土地利益,拉攏地方派系跟財團建商。這個現象在學理上稱為「都市政權理論」,也就是結合政治經濟菁英,主導都市空間發展,成為城市統治者的主要權力結構特徵。

徐世榮指出,地方投機者可以掌握開發進度提早進場投資賺取暴利,台糖公司也可透過開發程序,拿回約六成的抵價地跟配餘地,分享開發利益。至於計畫外的台糖週邊土地,地價水漲船高,高價轉手賣出。

對地方政府而言,透過土地徵收程序,不只取得三成公共設施用地,原本農地免繳稅,現在變更為建地之後可以課稅,透過土地開發充實財政,對台南市府而言何樂而不為?

透過政府持續以計畫跟公共設施投入,沙崙農場面對開發壓力日益增高。(攝影/林吉洋)

台灣有需要更多科學園區嗎?民選政府當股東,台積電無法否認

徐世榮認為,更實質的問題在於,國家真的需要這麼多科學園區嗎?徐世榮舉例,國科會也曾核准在龍潭科學園區開發第三期,然而實際上竹科管理局根本沒有提出興辦事業計畫,就任意啟動徵收程序。

他認為,當前美國川普總統要求台積電赴美投資,台灣未必有這麼多土地需求,更遑論水、電力的供應能力。然而,政府是台積電大股東,當政府說有需求,台積電恐怕也只能買單。(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沙崙農場 01》上千公頃農地,成土地炒作開發戰場,從綠能園區到國科會圈地,30年不停歇

沙崙農場 02》廣闊牧草原,是瀕危草鴞棲地關鍵,國科會欲開發 531 公頃,成生態浩劫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