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非洲豬瘟難關,今(7)日各地肉品市場及屠宰場恢復交易,因疫情而放無薪假的運豬車、屠宰工紛紛歸位。為維持豬價,農業部採登記制,每日上限三萬頭。雲林縣是養豬大縣,並擁有南台灣最大肉品市場,復市首日預計交易量為 2650 頭,第一頭成交的豬約 132 公斤、平均成交價為每公斤 98.49 元,較禁運禁宰前穩定。

豬變大變肥,反而不好賣
雲林肉品市場總經理黃加安透露,自昨(6)日起,陸續有運豬車進場,排隊等著拍賣。今日上午,一車又一車豬隻接連不斷進場,通過大門時,底層輪胎要滾過消毒水,上方亦降下消毒噴霧,才能進入繫留區。停好車後,運豬車司機走下車,拿起趕豬棒,讓一隻隻豬走下車。
雲林肉品市場總務課課長廖信宏估計,每頭豬平均重量較禁運禁宰前多了 10 公斤。雲林縣養豬協會副理事長蔡德福說明,因禁運禁宰延後拍賣上市的豬已進入肥育階段,在過去 15 天裡,每天增加的體重以脂肪居多,整體瘦肉比例降低,對講求分切率的業者來說,反而會降低採購意願,「132 公斤還可以,140 公斤以上就不好賣了!」


運豬車司機未被納入生產鏈補助,期盼牌照稅減免
禁運禁宰期間,運豬車司機同樣沒收入。今日驅車前來的一位司機,運豬年資已 30 年,他開的運豬車亦 28 歲,過去 15 天等同無薪假。
而年輕一輩運豬車司機大多是貸款數百萬買車,沒收入的狀況下仍要繳納貸款,但卻不在本次一級生產鏈補助支援方案中,他期盼政府能提供牌照稅減免,讓運豬車也能止血。

豬農:運豬車應納入補助
在養豬產業鏈中,運豬車是特殊的一環,雲林縣養豬協會副理事長蔡德福表示,豬離開牧場後的生死,都掌握在運豬車司機手中。除開車外,豬送到肉品市場後,運豬車司機還需趕豬下車,若稍有不慎,豬可能會因碰撞、驚嚇而跌倒受傷,影響豬價,造成豬農收入下滑,因此運豬車司機必須細心且懂豬,「不是有駕照就可以來送豬。」
雲林肉品市場裡的運豬車司機多是夫妻、父子相承。蔡德福說明,若以大型運豬車為例,上下兩層,每層約 50 頭豬,一台車就 100 頭,對豬農來說,總價相當於 100 萬,豬農只認運豬車司機的臉,「都是固定的,大家才會信任」,而司機每載一頭豬可賺 60 元,一天約載一趟,100 頭可賺 6000 元,若逢年過節、一天載運 2 趟,則一天可進帳 1.2 萬元。運豬車司機也是本次受影響的產業,理應被納入補助支援方案。

延遲上市豬隻補助,標準看規模、係數
農業部針對延後上市的豬隻提供每頭 810 元補助,今(7)日終於公布補助標準及金額。農業部說明,禁宰禁運期間額外衍生之豬隻飼料費用,計算方式為,飼料費每公斤 18 元、每頭豬每日需 3 公斤飼料,15 日共計 810 元。
依《畜牧法》或《畜禽飼養登記管理辦法》取得登記的養豬場,且於禁運禁宰期間有飼養事實者,可以申請補助,豬農可申請補助的頭數為,依照畜牧場登記所核定之肉豬頭數,按比例估算,但公告係數待政府決定。

35 萬頭豬需數個月才能消化,團膳行動力挺
對末端消費者來說,15 天禁運禁宰,僅是暫時豬肉變少,不至於吃不到,即便沒豬肉可吃,換成雞肉即可,但對產業來說,15 天暫停累積龐大的壓力,需要數個月才能緩解。蔡德福細數,農業部估計全國肉豬每天供應量增加 3500 頭,35 萬頭至少要 100 個交易日,每個月有 25 個交易日,換算下來需要 4 個月。
前來買豬的黃先生指出,禁運禁宰期間,餐飲業會有兩種做法,專營控肉飯等傳統美食的店家必須使用國產豬,庫存一旦用完只得休市,但若是產品項目較多的店家,不見得一定要用豬肉,可能改用雞肉來替代,但有的店家被禁運禁宰令嚇到,一次會採購兩週以上的雞肉,不見得解禁後就會馬上買豬肉。
豬隻要消化完,需要國人的支持。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今(7)日表示,豬肉是學童營養午餐中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接下來將協調全國各地會員業者,優先採購合法、檢驗合格的國產豬肉,行動力挺國產豬肉。
後記:記者採訪也要顧防疫
在開市之前,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不斷向媒體強調,為確保防疫,採訪時不要進入肉品市場、養豬場,如要拍攝,請使用長鏡頭。基於媒體職責,我仍需到現場拍攝,於是便帶著長鏡頭,考慮到防疫,採訪也應有配套措施。
昨日致電給獸醫所所長鄧明中,先詢問自備酒精是否可以消毒,得到的答案是 No,鄧所長的建議是保持安全距離約 3 至 5 公尺,或是身著防護衣隔離,他並提醒,雨衣無法完全包覆,因此沒有隔離效果。
與雲林肉品市場總務課廖課長通話,先自陳到訪肉品市場前,約半年沒有踏進養豬場,對方評估我的風險非常低,但基於防疫,仍為我準備了防護衣。

今日上午 8 點 40 分,抵達雲林肉品市場後,先把行李寄放在廖課長的車上,我只拿了手機和相機,先戴好口罩,身著防護衣後,便輕裝上陣,站在肉品市場後門門口、河堤堤防上,拿著長鏡頭拍攝市場內的運豬車。
運豬車司機多忙碌且低調,難得有一位司機願意開口,於是便隔著一道牆採訪,如此高規格的防疫強度遠勝於 Covid-19,雖然穿防護衣很悶熱,但守護台灣滷肉飯,人人都有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