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近 39 萬頭豬延後上市,解封兩週豬價持續滑落,11 月 20 日更跌至每公斤 85.59 元。農業部限制每日出豬數,以免量多價跌,但延遲上市的豬每天持續變胖,超過 145 公斤市價就會變差,目前仍有 20 萬至 24 萬的豬還在塞車,農民叫苦連天。
中華民國家畜肉類同業公會總幹事袁仁琦建議,唯有末端消費市場加大使用量,才能加速出豬,政府應多多舉辦活動使用豬肉,或是增加可常溫保存的豬肉加工品,加速消化存豬。


復市後,145公斤以上大豬價格下滑
受非洲豬瘟影響,豬隻進宰禁運 15 天,11 月 7 日恢復屠宰、豬隻交易。從中央畜產會統計來看,復市前三天,全國平均豬價都破百元,但自 11 月 10 日起,平均豬價開始一路下探,11 月 20 日跌至每公斤 85.59 元,昨(21)日則略回升至 87.54 元。
進一步分析不同重量、規格的豬隻,明顯可看到 135 至 155 公斤,以及 155 公斤以上的大豬數量明顯增加,但豬價持續下滑。潘連周表示,市場需求的「規格豬」,通常指單頭體重落在 95 公斤至 145 公斤的豬隻,禁運禁宰導致豬隻延遲 15 天上市,原本預定上市的豬隻,每頭增重 8 至 15 公斤不等,有的便超出規格、掉價。
大豬體脂肪比例提高,豬販購買意願低
農業部統計,國內豬隻約 85% 去往肉品市場、15% 去往冷凍廠。農業部部長陳駿季原承諾,將盡力將豬價維持在每公斤 88 元,倘若產銷失衡,便會協調冷凍廠進場收購。比對冷凍廠及非冷凍廠的交易均價,冷凍廠豬隻的成交價格落在每公斤 88 元附近,但非冷凍廠的成交價於 19 日至 20 日間一度跌至 84.66 元。
豬並不是越大越好。袁仁琦分析,在上市前夕,豬隻增加的體重多為脂肪,等於每頭豬身上可分切的肉量比例減少,而豬油在末端市場並不受消費者青睞,對肉販來說是燙手山芋,承銷人自然不願意多出錢買豬油,因此超出規格的豬便會掉價。
末端肉品消費量需增加,才能拉抬成交量價
潘連周坦言,目前的行情,豬農是無法接受的,且排到靠後拍賣日期的豬農相對吃虧,冷凍廠、肉販在疫情期間清空了庫存,此時則撿便宜、大發國難財,豬農反成最大犧牲者。從拍賣數據來看,目前仍有 20 萬至 24 萬的延遲上市豬隻,尚未消化完畢。
農業部本欲透過限制豬隻每日交易量,避免產銷失衡,但袁仁琦則指出,當延遲上市的豬隻塞車時,原本要上市的規格豬又會被延後上市,導致大豬越來越多。
有部分豬農建議增加拍賣日加速消化豬隻,但袁仁琦表示,拍賣日期增加的同時,末端傳統肉攤的營業日期也必須增加,才會有人到肉品市場買豬,然而,肉攤固定週休一日,消費者早已習慣且採購量固定,倘若增加營業日,銷售量無法提高,亦會產生庫存。
袁仁琦認為,目前成交量價正在拉鋸,若要加速豬隻消化,關鍵在於末端肉品消費量要增加,建議中央多多舉辦活動使用豬肉,或是增加可常溫保存的豬肉加工品,例如:肉乾、肉片等。
農業部:整體交易價格穩定
農業部表示,短期內部分市場的確有去化過重豬隻與淘汰豬隻工作,以致於整體豬價有短期下降趨勢,但自禁宰禁運解封後開市迄今,全國毛豬的規格豬均價格仍維持每公斤 94.31 元,整體交易順暢,價格穩定,農業部也會持續輔導產業秩序出豬,維持供應量及價格之間的平衡。
針對過重豬隻,農業部表示,已積極媒合具特殊屠宰設備之冷凍廠商直接收購凍存,降低過重豬隻進入肉品市場之比例,冷凍廠每日收購豬隻頭數超過 5000 頭,維護拍賣秩序,穩定豬農收益。
潘連周:補助應從寬認定,儘速說明廚餘政策
對於農業部說法,豬農並不買單。有豬農指出,農業部所謂均價維持在每公斤 94.31 元,計算期間涵蓋開市前三天,把破百元行情與現在低價一同計算,且只計算市場偏好的規格豬,數字自然「好看」,但現實中,豬農正面臨價格持續下探的焦慮,每批豬要養 6 個月,復市以來,豬價跌了至少 10%,豬農如同股票被收割的韭菜一樣,心血都因疫情而白費。
除了價格,潘連周亦對一級生產補助支援方案感到不滿。他指出,方案中包含延遲上市肉豬的飼料補貼,以及異地飼養的母豬場補償,明明所有豬農都是此次疫情下的受害者,卻不是所有豬農都能領到補助,有的牧場可以領到兩筆補助,有的牧場僅有一筆,農業部應從寬認定,補助雖不多,但至少能加減彌補豬農損失。
此外,潘連周亦認為,農業部應儘速說明廚餘養豬的政策方案,國內廚餘飼養的豬隻近半為白豬,另一半為黑豬,黑豬因飼養時間長,肥育過程投餵廚餘較有經濟效益,但白豬本就可用飼料餵養,有條件地保留廚餘養豬是為照顧黑豬的權益,產業已有共識方案,只待農業部回應。
延伸閱讀:
非洲豬瘟Day28》廚餘焚燒堆肥、黑水虻都難解,專家:若不養豬全國將被廚餘淹沒(2025)
非洲豬瘟 Day 27》廚餘清運引爆豬農怒火,中央政策未明,豬農卻需自費當救火隊
豬農投書|非洲豬瘟下的防疫與環保,請賴總統給產業一個交代
全台六成廚餘,仰賴豬隻消化,日本大量廚餘養豬且無非洲豬瘟,她們如何兼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