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 Day38》230家牧場連署請願,要求永久禁廚餘,若比照日本廚餘飼料法,需修法補洞(2025)

廚餘養豬政策不明,豬農界已按耐不住,台灣養豬青年聯盟集合230 家牧場連署,今(28)日並號召 20 餘名豬農、獸醫師北上,向藍綠白三黨請願,要求中央全面、永久禁止廚餘養豬。國民黨已提案要求禁止廚餘養豬,民眾黨、民進黨表示,若中央要制訂落日條款,需提出完整配套,如欲比照日本將廚餘飼料化,則需修法補上管制空窗。

家戶廚餘風險最高,來源複雜且無法追溯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秘書長李鑫聰指出,廚餘是本次疫情的傳播來源,但在目前法規上,廚餘屬於廢棄物,且不受《飼料法》、《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規範,風險最高的家戶廚餘,來源複雜且保存方式不一、常滋生黴菌和細菌,更有民眾丟入藥物,不符合動物福祉,風險極高。

雲林縣口湖養豬合作社經理洪健鈞認為,使用標準化飼料已是國際常識,廚餘成分不穩定且風險極高,站在防疫角度,每桶廚餘應視為帶有病毒。國內的廚餘養豬戶,蒸煮情形參差不齊,但大多無法滿足飼料營養、衛生以及防疫的需求,且廚餘無產銷履歷、無法追溯,此次疫情更看到環境部的陳報系統因簡就陋,廚餘去化的無能使得豬農面臨嚴峻風險。

集美牧場經理林容達指出,廚餘養豬戶最大收入來源,其實是廚餘清運,養豬只是去化廚餘的管道,廚餘養豬戶等於是環保清運業者,而非存粹豬農。

豬農:非洲豬瘟病毒頑強,若大規模爆發無可收拾

隆盛牧場經營人林睿毅表示,從國際狀況來看,養豬場得到非洲豬瘟,即便清潔、等待六年後原地復養,依然會有病毒,國際上的復養大多是失敗收場,倘若繼續開放廚餘養豬,難保不會又有疫情。

林睿毅痛陳,台灣一旦爆發非洲豬瘟,有公務員、政治人物要下台,但豬農仍要面對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貸款及生計壓力。此次疫情發生在養豬頭數最少的台中,下次若發生在養豬場更密集的彰化、屏東、雲林,「我們可能就沒那麼幸運,焚化爐要煩惱的就不是燒廚餘,而是燒死豬!」

豬獸醫師:邊境防疫鬆散,防不勝防

台灣養豬獸醫師專科醫學會理事張致中表示,非洲豬瘟病毒相當難纏,即便冷凍、做成火腿都無法處理,至今全球都無法開發出有效疫苗,而在畜牧現場,非洲豬瘟病死豬不可解剖,因為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一旦剖開,病毒便會散佈開來,過往丹麥為防範非洲豬瘟,甚至一度考慮蓋圍牆,台灣是島國,理應守住邊境即可,但目前海關防不勝防。

張致中指出,國外邊境防疫嚴密,連含肉的包裝食品都必須拆開,將含肉的調味料取出,台灣為了便民、加速通關,政策只把關到行李,「對比國外邊境防疫,台灣非常鬆散」,而當有所疏漏,邊境肉品仍可能透過廚餘流入養豬場,檯面上只管得到合法蒸煮,但非法黑戶大有人在,當台灣發生非洲豬瘟,既無法原地復養,亦無土地可以蓋新的養豬場。

動物疫苗經銷商陳怡文表示,對中央來說,防疫是為了避免第二次非洲豬瘟,但對豬農來說,第二次非洲豬瘟很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次疫情,一旦遭遇,代價便是全部身家及人生。

豬農建議:廚餘去化先走堆肥,如要飼料化必須先修法

站在防疫角度,三黨團均贊同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8%豬隻吃掉全國 62.6% 廚餘,一旦全面禁止,廚餘該怎麼辦?

李鑫聰認為,廚餘不應是豬農的責任,長遠來看,廚餘去化應以堆肥、培養土為方向,例如:蔬菜產業中的小黃瓜,年需求量高達 350萬株,但農民為確保嫁接苗存活率長過量播種,育苗所用的培養土變成消耗品,建議將廚餘乾燥後轉為培養土。

李鑫聰認為,如要比照日本 Ecofeed,作法,廚餘應完全比照飼料,進行乾燥化、科學營養計算,才兼顧飼養、防疫需求,但現行沒有任何法規將廚餘再利用納入,如果要讓廚餘製成飼料,首要必須修法。

國民黨贊成永久禁止廚餘養豬,民進黨、民眾黨:需修法配套

農業部長陳駿季昨(27)日在立法院表示,若重啟廚餘養豬,將禁止使用風險最高的家戶廚餘,事業廚餘則研議設置落日時間,不過目前行政院並未宣佈定案。

目前國民黨已提案要求禁止廚餘養豬,國民黨立委傅崐萁認為,防疫不只是養豬產業生計問題,亦攸關國家形象,台灣是已開發國家,不應連廚餘都無法處理。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則表示,禁止廚餘養豬同時攸關農業及環保問題,倘若中央訂定落日,農業部與環境部應儘速提出完整配套,包括廚餘量的去化機制、豬農轉型所需時間等,而後續政策如果要將廚餘轉為飼料,也應討論修法。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則表示,政策若禁止廚餘養豬,接下來便要面臨廚餘去化問題,日本發展 EcoFeed,將事業性剩食製成液體飼料,同樣兼顧防疫與環保。

延伸閱讀:

非洲豬瘟Day36》廚餘跨區流動為常態,中央若無統一政策,恐地下化跨縣市流竄(2025)

非洲豬瘟 Day 28》廚餘焚燒、堆肥、黑水虻都難去化,專家:廚餘養豬對環保貢獻大

豬農投書|非洲豬瘟下的防疫與環保,請賴總統給產業一個交代

全台六成廚餘,仰賴豬隻消化,日本大量廚餘養豬且無非洲豬瘟,她們如何兼顧?

模範豬農砸上億蓋共同廚餘蒸煮中心,仿日規嚴格,因廚餘禁令成政策棄子(2025)

非洲豬瘟系列報導(2018年8月起,持續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