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小田田的地理環境
關於宜蘭,你的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終年濕漉漉的鄉間小路(以及路上機車的擋風板)?遠方高聳的雪山山脈?晴朗的時候可以望見的龜山島?還是通過雪遂進入頭城後,海闊天空的那一道光?
蘭陽平原有著十分獨特的地理及人文環境。由於三面環山一面環海,她就像個三角形的口袋,承受著由太平洋吹來的東北季風,冬天特別容易下雨,連著一個月見不到太陽,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也因此過年前後,只要見到太陽,都可見到家家戶戶忙著曬棉被,農民則是趁著晴天,在田裡進行整地及灑藥等工作。
我們宜蘭小田田所耕作的田地,於員山鄉的深溝村,開車距離宜蘭市只要十分鐘。由於2006年雪隧開通後,前述宜蘭的半封閉性特色被打破,從台北木柵開車到宜蘭只要一個小時(而且十分安穩),一個小時的距離,讓宜蘭的農田長了許多房子。交通工程與交通工具不只帶來時間上的便利性,也改變了宜蘭和台北的相對關係,過去相對完整的宜蘭文化,也經由雪隧,與台北都會快速的整合,帶來許多明顯的便利性與農舍問題(稍待後述)。
我們的深溝村是員山鄉水源地之一,過去相傳水下水脈還很豐富的時候,只要竹竿一插就會有湧泉冒出來。而村莊內也有許多湧泉泉眼,當地水利會將這些泉眼做成小型的親水公園,夏天的時候會有一些村民來泡腳消暑。隔壁的大湖地區更有著名的「毛蟹冒泡」景點,一座天然湧泉,終年都會從地底冒出乾淨的泉水,看起來像是螃蟹吐泡泡的樣子而得名。也由於水源充沛、水質清澈,員山鄉有許多和水利有關的觀光農場,例如養殖香魚的「八甲魚場」及培植水草的「勝洋水草」,另外還有金車的葛瑪蘭酒廠。當然,我們田裡的灌溉用水,也是從鄰近的水源地引進,一年四季都有充沛的水源,在大雨過後,甚至還會在水圳裡撈到吳郭魚及蛤仔。
蘭陽溪農業的過去與現在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深溝村當地居民傳統上最忌諱的就是水患問題,鄰近的蘭陽溪,在日本時代還沒有建築大堤之前,時常做大水,往往雨季一到,居民就要日夜警戒,準備隨時「逃大水」。黃春明的小說〈青番公的故事〉,就是描寫在蘭陽溪南岸「歪仔歪」一帶的農民青番公,無情大水將他的家人都沖走的生命故事。而歪仔歪就在羅東市以北,和我們的田地隔著「葫蘆墩」大橋對望(溪北與溪南)。而大水過後,河床與河道就會因為土石沖積而改變,早期農民也必須駢手胝足地重建家園。我們遇到老農民說起以前的故事,在日本時代,溪南大洲一帶(陳定南的故鄉,三星鄉大洲國小附近)還是每年都會做大水的河埔地,直到國民黨軍隊前來移墾,才解決水患問題。面對艱困的環境,造就了早年當地的農民,十分剛強堅韌的性格。
深溝當地居民十分敬畏自然,本村的信仰中心是「三官宮」,祭祀三官大帝(天官堯、地官舜、水官大禹),對於掌管水利的神明尤其重視,隔壁村的內城「三元宮」甚至會祭祀「堤防」的水神。可見得「水」是如何影響著傳統的台灣農村,將水圳說成是台灣農業的血脈也不為過。但這幾年的開發,多少影響了地下水脈,從中央山脈上林業、果園的墾伐,到近年來雪隧開鑿的破壞,根據深溝當地擔任水利會小組長多年的陳榮昌阿公說,地下水越來越少,比他年輕時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如何保護水源,避免受到新建「農舍」的影響,實在是「水的故鄉」宜蘭最大的環境問題。
陳阿公今年也與小田田齊心合力投入無毒稻米的種作,自己親自種了一甲地,希望能為台灣的土地盡一分力,讓下一代有健康的環境、優良的食品!如果你也願意支持小田田與陳阿公的努力,就來訂購阿公的米吧!一起經營永續的台灣農業!

今年“阿公的米”種的是台中秈十號
是一支很好吃的秈稻長米
不黏不膩,又軟又Q,高纖低熱量,不容易脹氣。
產品價格與販售方式:
“阿公的米”為2公斤裝
分為白米跟糙米兩種選擇
皆為250元
運費120元(2000元以上免運費)
在七月底收割、烘穀、碾米、包裝後,約八月中就可以寄出。
訂購網頁:http://0rz.tw/YGIfp
老農挺小農 供地種「阿公的米」(聯合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767264.shtml
小田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宜蘭小田田/376487592362019
小田田部落格:http://two-little-field.blogspot.tw/
電子信箱:ruralsmallfarm@gmail.com
小田田工作站:03-9220412
田間管理員:吳佳玲 0987762621
阿公的米聯絡人:章思偉 0920176192
抗議抗議,作者要更正幾個字。
宜蘭哪時後成為台北的「後花園」,請更正唷,感謝。
阿毛師,抗議得好!
宜蘭當然不應該是台北的後花園,但是作者在這裡的意思其實是有諷刺意味的。
雪隧開通,對宜蘭來說,雖然有交通便利性,但也帶來農舍問題,這樣的「後花園」,到底是好還是壞,值得我們深思!
同意樓下,說實在,我看不出有諷刺的味道…。
謝謝你們!!
這篇讓我更認識宜蘭 : )
而且真的有感受到妳們的用心
不過同意樓上
宜蘭就是宜蘭
雖然離台北很近
但不是台北腹地
也不是台北人專用的遠離塵囂之地
稍稍修正一下文字吧XD~
建議改為”宜蘭成為台北人眼中的後花”
因為都市俗不知道宜蘭夏天高溫懊熱
冬天東北季風又多雨冷清
實在不是那麼適宜人居之地
也不知道農舍旁田地噴的農藥是那麼惡聞難忍
這些高風險在進住後才發現 可是農舍上的
農地是再也回不來了….
大家好,我是作者。
關於「後花園」這個詞的確不好,不過我是將這個詞放在「」裡面,是「別有所指」的意思。
其實我有寫另外一篇宜蘭農舍問題的文章,就是在說因為這樣的「台北觀點」,變成了很多新的豪宅、別墅問題。比方說「董事長帶你住民宿」之類的旅行介紹,員山多了許多「villa」,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後花園」的心態。造成大家反感很抱歉,我會將文章修改好。
謝謝指教
我們是否在扮演關於”上下游市集”中的NCC角色?
我覺得在公開園地裡 每個人的看法應該被尊重
不論是否認同作者想法 皆能放在大太陽下讓大”家來思辨就好
其實是真的有許多人認為”宜蘭是大台北的後花園”
我們要有勇氣捍衛”不為我所喜”論述的自由
基於我的認知 收回我原先的建議”宜蘭成為台北人眼中的後花園”
就說”宜蘭是台北人的後花園”再來論辯如何?
我想與其爭辯後花園,不如以行動購買阿公的米,以消費行動支持農民,不然就真的會變成台北人的後花園。
宜蘭不是台北的後花園,宜蘭是台灣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