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委會選出的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嚴竹英是唯一一位女班長。她帶領的雲林縣口湖鄉水產養殖班第十班,在養殖技術、行銷方式都有所突破,推出「胭脂鰻」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雖然近年鰻魚市場價格波動,但透過產銷班的合作機制,全班年度產值仍達上億元。
雲林縣口湖鄉水產養殖班第十班,雖然才成立兩年,但是產銷班所在的口湖鄉埔南村的鰻魚養殖歷史,已經有四十多年了。 一九八○年代的全盛時期,全村九成人口養鰻,九成鰻魚外銷日本。
從車掌小姐到產銷班班長

一九八六年,埔南村的鰻魚養殖正值高峰,原先住在台北的嚴竹英,隨著埔南村出身的夫婿返鄉,投身鰻魚養殖產業。不過,嚴竹英並不是婚後就隨夫婿返鄉:「我結婚六年後才跟丈夫回雲林養鰻魚,你就知道我那時有多抗拒了。」
嚴竹英在新竹眷村長大,台北工專畢業後,考上台鐵的車掌小姐。她剛住進台鐵宿舍時,因為想念新竹的家人,足足哭了三天。幾年後,她辭去台北工作,與夫婿回雲林養鰻,她媽媽知道後,也擔心的哭了好幾天。
從眷村嫁到閩南農村,嚴竹英不但要學閩南語,還得養鰻。「一開始我怕鰻魚怕得要命,抓都不敢抓!」嚴竹英說,不過既然決定返鄉養鰻,就要撐下去,就這麼一路隨著丈夫養鰻至今。
嚴竹英的先生養鰻經驗豐富,當年口湖鄉埔南村當年第一口鰻魚池,就是他所開闢。嚴竹英則喜歡看書,常閱讀養殖、鰻魚領域的書籍。兩夫妻在實務與學理上雖相互搭配,但面對鰻魚市場價格波動,仍然覺得吃不消,為了不想被日本鰻魚市場牽制,開始思考如何開拓國內市場。
「投身鰻魚養殖近三十年,單打獨鬥真的很辛苦,而且農民對行銷真的很不在行」,因此在兩年前嚴竹英成立了鰻魚產銷班,號召了十一位班員,養殖面積近十一公頃。
近九成班員取得鰻魚產銷履歷認證

嚴竹英說,產銷班成立後,團結的力量馬上發揮出來,他們透過共同採購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每隔一段時間定期採購飼料、沸石粉、活性炭與益生菌等用品,平均每次省下近四十萬的成本。
產銷班每週二都會定期聚會,交換養殖經驗,從水質管理、魚病防治聊到市場動態。後來班員都採用益生菌改善水質,此外也採購高倍數顯微鏡及檢驗水質的設備,讓鰻魚的育成率大幅提升到九成以上。
成立產銷班後,嚴竹英更努力吸收新知,參加農民大學、有機專班、社區大學等課程。已經當阿嬤的她,電腦技術不輸年輕人,打字、修圖軟體、簡報軟體通通都會。
為了提升產銷班的鰻魚品質,嚴竹英協助班員申請鰻魚的產銷履歷認證。不過驗證過程非常繁複,每天都要記錄養鰻的相關數據,申請表格也一大堆,因此她先把養鰻的每日記錄表格簡化,讓班員容易登記,目前十一位班員就有九位通過產銷履歷認證。
嚴竹英與班員以「胭脂鰻」作為產銷班的品牌名稱,他們認為,以往頂級鰻魚都外銷日本,但他們決定保留部分年輕、「幼齒」的鰻魚,經過加工處理後,做成「胭脂鰻」伴手禮盒,讓國人送禮自用兩相宜。

產銷班年產值破億 積極開拓內銷市場

由於鰻苗日漸短缺,鰻魚養殖成本波動大,因此產銷班花很多心力關注市場動態。 嚴竹英說,必須依照市場狀況來調節鰻魚產期,再選擇適當時機出售,產期若設定錯誤,每公斤價格將相差五、六百塊。
在班員共同關注市場動態以及「胭脂鰻」的品牌行銷下,整個產銷班的年產值突破一億元,嚴竹英笑說:「我們班員個個賺翻了!」
產銷班雖然成立才兩年,但已經獲獎無數。先參加社區創意料理比賽,以蒸蛋、鰻魚為食材的「聖蛋胭脂鰻」獲得冠軍,去年獲選為雲林縣的績優產銷班,今年更入選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
「我們產銷班是憨膽,什麼都不怕,什麼比賽都去報名參加啦!」嚴竹英說,他們產銷班對自己的養殖技術很有信心,為了打響知名度,只好透過一直參賽來做品牌行銷。
今年嚴竹英被漁業署表揚為「模範漁民」,雲林縣長蘇治芬親自到他們家門口貼紅榜,還對她說:「你是全國女性漁民的典範!」雲林縣府把嚴竹英的故事拍成微電影《鰻魚》,準備在雲林農業博覽會上播放。
投身鰻魚養殖近三十年的嚴玉英,近兩年透過產銷班的合作力量,推動「胭脂鰻」品牌,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她認為,目前台灣鰻魚仍以外銷日本為大宗,但是鰻苗日漸減少,養鰻成本波動大,「任何一個產業光靠外銷或內銷都是不穩定的,因此我們產銷班的目標是八成外銷、兩成內銷,讓台灣人可以吃到頂級鰻魚,我們鰻魚產業的價格也不會被外銷市場控制。」

看到生命被扭曲的擠在一起覺得不舒服…..
我們班員個個賺翻了…生命成長的目的就是被商品化….教育不也是這樣?
鰻魚種苗的來源無法解決, 這產業的前景還是有很多問題要克服
鰻魚都快絕種了,經營這種破壞生態的黃昏產要要做什麼阿?
鰻魚都快絕種了,經營這種破壞生態的黃昏產要要做什麼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