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菜批發市場中,常有許多生產者與銷售者相互溝通的行話、術語,例如以「大春、中春、小春」做為區分等級的用語、以「網室栽培台農二號」為品種名。對消費者來說,若能多認識這些行話,除了增加一些「冷知識」,還能認識該項作物的生產環境、銷售通路,讓你在採買食材時更有fu。
重量分類 口味不變

「大春、中春、小春」的等級區分,其實是木瓜的重量、包裝分級標準。大春木瓜約一公斤,700-1000公克間為中春,600公克以下稱為小春。以包裝來說,一箱12公斤(約20台斤)的木瓜,十二粒大春木瓜就能裝滿,若是中春,則能裝13-19粒,至於小春要裝滿一箱,就需要20-24粒。
「這是銷售通路為了美觀,做出重量的分級,」外號「木瓜」的有機果農劉瑞明說,大春、中春跟小春,「只是大小顆的差別而已,長相跟吃起來的感覺沒有關係,只是如果要送人,重量相近的放一起比較好看啦!」
春天開花 兩性株結果 又稱為「春瓜」
以「春」來形容木瓜,也跟木瓜特性有關。木瓜多半在初春長新枝、開花,果實要到夏天才會變黃,因此也把木瓜稱為「春瓜」。此外,木瓜的植株分為雄株、雌株與兩性株這三種,雄株開花不結果,雌株開花也結果,果實呈球狀,果肉較薄,稱為「母瓜」,而兩性株結的果為長橢圓形,果肉較厚,稱為「春瓜」。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木瓜也多半為兩性株的木瓜果實。
高雄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王仁晃說,以大春、中春、小春來稱呼的木瓜品種,主要為台農2號,「果農一般不種母瓜,而是以兩性株的春瓜為主,因為果實大小、果形比較相近。」
大春中春的稱呼 台農2號木瓜最常用
台農2號的木瓜果實較大,約一公斤,且果皮較軟,不易儲存。而王仁晃近兩年育成的木瓜新品種「高雄9號」,保有台農2號的果肉香甜、多汁的特點,但果實重量約600-750公克,屬於中型果。目前高雄9號正在向農委會申請品種權,預計明年能問世,王仁晃說:「高雄9號的木瓜最大不會超過900公克,就不會有大春、中春的區分了。」
木瓜的重量隨著品種而有別,有機栽培的木瓜也不一定適用大春中春的區分法。例如屏東瑪家吳永勝栽培的木瓜,主打「聽魯凱歌聲長大的有機木瓜」,不用農藥跟化肥,獲得有機認證,他的有機木瓜有市面上常見的大春,也有只比玉米大一點點的小木瓜,雖然木瓜大小不一,但吳永勝並不在意:「反正木瓜樹健康,結出來的果實好吃,就可以了。」
有機農果劉瑞明也認為,種有機對消費者好,但是對生產者更好。劉瑞明早期以慣行農法種木瓜,他說:「為了避免病蟲害,以網室種植木瓜,在裡面用農藥,當然對消費者的健康有影響,但是農民一打開農藥就開始聞,在網室裡吃農藥最多的就是我們農民了。」

種有機木瓜的「木瓜」先生
劉瑞明雖然種木瓜多年,外號也叫「木瓜」,但他為了健康,決定改種有機,但是一開始他種的是有機鳳梨,直到這兩年,他才開始做回本行,種起有機木瓜。現在他的有機木瓜一週能產出兩百斤,每週六在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販售。
「種有機木瓜的難度跟風險都很高,改種有機後,產量會減少很多,而且同樣要面對風颱、梅雨季等天候影響,我一開始實在是沒膽嘗試有機木瓜。」劉瑞明說,等到他有機鳳梨的栽培技術、產量跟通路都成熟了,才有信心種有機木瓜。
「我種傳統木瓜幾十年,雖然後來改種有機鳳梨,朋友都還是叫我木瓜,改不了口呀!」劉瑞明大笑著說,他現在種有機木瓜了,算是名正言順的木瓜了。
看「大春、中春、小春」的木瓜重量分級,不但能認識木瓜的銷售、品種,還能了解慣行、有機的栽培法,以及許許多多有機木瓜農友的生產故事。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