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樑生前呼籲 :敦促食管法修法 圍堵毒物進入食物鍊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實驗室 林中英博士撰寫

從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到食用油等民生重大事件層出不窮之際,卻因食品安全的政策與法令有漏洞,讓每次的食安事件都突顯出了人民之無奈。

維持食品之風味、色澤及增加保存期限之化學製品稱為食品添加物。並依特性分單方(如苯甲酸或維他命E作為防腐劑)、複方(如應用二種以上之單方-阿拉伯膠、乳化劑、食用棕櫚油、澱粉等所組成之起雲劑)及食用香料三類,都需依照「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添加與管理。

然而,自2000年取消「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後,對於專供食品加工使用之複方調製卻常以工業原料取代,讓下游廠商不知上游提供原料組成而導致誤用事件頻傳,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

針對食藥署「複方是由單方食品添加物組成,若單方已取得核可證號,則複方應無疑慮」的說法則需建立在單方十分穩定狀態下,對於果汁添加劑A(苯甲酸) + B(維生素C)+C(檸檬酸)之穩定性需不引起交互作用才行。然而,研究顯示,在長時間保存環境,苯甲酸+維生素C+檸檬酸竟然會產生人體致癌物『苯』。

對於衛福部宣稱「複方登記無法與國際接軌」之報導,實為國外對食品添加物工廠都有嚴格控管,除了需有工廠登記外,也需專業執照技師進行添加物之調配、反應與分析; 因此,無需複方查驗登記,下游廠商也可直接向食品添加物工廠購買。反觀台灣食品添加物廠商多如路邊攤,許多連工廠登記都沒有,更遑論廠商會有食品添加物控管之監測。

經濟部工業局也不斷釋出「複方查驗登記會導致國外食品大廠撤廠」之消息,殊不知台灣化工廠常兼賣食品添加物,導致工業原料混加入食品中而不知覺。以製作起雲劑之食用棕櫚油被取代成塑化劑、順丁烯二酸混合在修飾澱粉中成毒澱粉等便是最佳例子。此外,台灣複方查驗登記未取消前,國外廠商也需依照政策來登記管理,此非撤廠可推諉之詞。

街頭零瑯滿目的飲料店所使用的玉米果糖漿,還有基改的黃豆食品充斥著周遭日常生活飲食。目前,台灣法規使用5%以上的基改原料才需標示;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依規定只能在實驗室或提供研究用途,然而,我們透過國際貿易所進口的基改黃豆與玉米卻高達90%以上,意味著我們土地沒有種植基改作物卻吃著基改的貿易商品,對於基改食品是否會造成國人健康上的危害風險評估,完全沒有,這實在是很諷刺的一個現象。

基於保障人民的健康,增加大自然的利用價值與杜絕不肖商人有機可趁的機會,在此食安法即將要在立法院加開臨時會審議之際,呼籲社會大眾支持食安法的修法,恢復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與基改食品標示、建立追蹤系統的重大修正法案,還給民眾知的權利與飲食安全的權利,需要你我的關心與分享。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