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十七歲的嚴國維,大學畢業後決定回新竹縣新埔鎮老家,和父親一起經營他們家的「福祥仙人掌教育農園」。他去年參加農委會青年返鄉從農輔導計畫,在桃園農改場的協助下,用仙人掌做成麵包、披薩、果醬和醋,讓仙人掌不只觀賞,還能夠食用。
二代農的多方嘗試 為家中農園開發新方向

仙人掌是多肉植物的一種,台灣多半把仙人掌等多肉植物視為觀賞、趣味的「綠色寵物」。嚴國維的父親嚴永祥創立的「福祥仙人掌教育農園」,種植了上萬種的多肉植物,其中有些更是多年前取得、但現在已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品種。
農委會桃園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吳麗春說,福祥仙人掌的種植規模不是全台灣最大,「但他們手中有的品種大概是台灣最多的了。」
嚴國維自小在父親的仙人掌農園中長大,他笑說從小「屁股常被仙人掌刺到」。他就讀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時,本來考慮進竹科工作,後來在當兵時考慮未來出路,認為進竹科當工程師的工時長,加上父親考慮拓展農園的經營方向,因此他退伍後決定回家當「二代農」,協助父親的多肉植物種植能有多角化的經營。
除了農園以往販售的仙人掌盆栽,嚴國維花心思購買各式花器,將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包裝成伴手禮,曾有客人以此作為婚禮的小禮物。
仙人掌不只好看,還能做成「好料」

去年,嚴國維想吸收各種經驗,參加農委會的青年返鄉從農輔導計畫。輔導單位桃改場協助嚴國維家中的農園,從現有的基礎尋找新的業務,幾經討論後,決定以「仙人掌料理」為新的業務方向。
「仙人掌除了觀賞,也是可以吃的!」 嚴國維說,全世界常用來食用的仙人掌品種有五、六種,墨西哥就發展各式仙人掌料理。他們家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上萬種多肉植物品種,裡頭正好有一種食用仙人掌品種,既適合台灣生長,吃起來口感也不錯,因此決定研發仙人掌料理。
不過嚴國維說,要怎麼符合台灣人的口味,是研發過程中的主要難關。桃改場邀請保健植物料理專家、本身也開餐廳的張清進老師,來當嚴國維的「陪伴師」,經過近一年的研發、嘗試,嚴國維利用食用仙人掌做成了麵包、披薩、果醬與醋。
福祥仙人掌教育農園 仙人掌料理DIY
仙人掌料理後的口感,桃改場助理研究員吳麗春形容,「吃起來像是更軟一點的馬鈴薯,也有點像火龍果的味道。」嚴國維則說,目前料理可做成現成餐點販賣,在福祥仙人掌教育農園裡,也有帶顧客進行DIY仙人掌果醬的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組團參加,實地來現場一嘗食用仙人掌的滋味。
桃改場吳麗春則說,福祥仙人掌教育農園佔地五公頃,既能認識仙人掌的趣味,又能DIY仙人掌料理, 「非常適合作為親子出遊的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