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宜蘭頭城的大溪國小,學校就在太平洋旁,附近則是衝浪勝地蜜月灣、以及有著新鮮漁獲的大溪漁港。五年前,紀錄片工作者李雅芬來到此地,就離不開了,她住在當地的小顧衝浪店,擔任大溪國小學生的課後「陪玩師」,海邊學衝浪、山上賞螢火蟲,讓這群孩子對家鄉的山與海有了許多美麗又深刻的記憶。
宜蘭大溪是衝浪勝地 在地孩子不學衝浪太可惜
「雅芬姊好!」每天早上七點、中午十二點、下午四點,李雅芬的房間窗外總有一群孩子固定向她問好。她的房間面海,屋外的堤防是大溪國小的學生上下課經過路線,因此每天都有孩子熱情地跟李雅芬打招呼。
原先從事紀錄片工作的李雅芬,來到宜蘭大溪後,發現當地許多家庭以海維生,但是在地孩子與海卻不怎麼親近。不過她也看到大溪國小的教師們對海洋教育的重視,發起衝浪社團,帶在地孩子學衝浪。大溪當地的小顧衝浪店,也積極提供衝浪器材,希望讓更多在地孩子體會衝浪的樂趣。
大溪國小總務主任黃國禎認為,蜜月灣是北台灣衝浪勝地,但是來衝浪的大多是外地人,衝浪的本地人很少,那麼何不帶孩子來學衝浪。李雅芬也說:「既然大溪國小背山面海,自然環境這麼豐富,為何不協助孩子更豐富呢?」

帶孩子認識海洋的美麗與危險
李雅芬說,台灣的孩子對派大星、海綿寶寶的海底世界很熟悉,家長則是擔心孩子在海邊玩水很危險,因此讓不少孩子對台灣周遭的海洋是陌生的。她說:「與其擔心害怕,不如有方法地帶領孩子認識海洋。」
衝浪,便是一種認識海的方法。李雅芬說,她會先帶怕水的孩子到山上進行溪訓,在相對安全的水域,讓孩子感受水帶給人的快樂。在山上時,她也帶孩子撿垃圾,甚至鼓勵孩子提醒外地遊客別丟垃圾,「請孩子去說,大人容易接受,比較不會反感或生氣。」
小孩在在海邊學衝浪時,李雅芬也會帶他們淨灘,她會問孩子:「你衝浪的海灘臭臭、髒髒的,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久而久之,淨灘成了小孩日常生活中就在做的事,不需要特別強調。

對海洋有情 對家鄉有感

李雅芬說她不是老師,只是陪孩子一起衝浪、一起上山賞螢火蟲,一起在家鄉的山與海之間成長。她說:「就像教改前輩黃武雄所說的,學校在窗外,孩子有許多與大自然的互動的經驗,配合老師在課堂的教學,孩子可以印證課本所學,而且等孩子長大後到外地求學、工作,他們會一直記得故鄉的海,是如此地美好。」
但海洋也非全然美好,李雅芬也會與孩子討論一些發生在海邊的現象。例如距離大溪國小十分鐘車程的外澳海邊,有個財團要蓋阿拉伯皇宮式的旅館,不但影響海灘景觀,而且也把人人可親近的海灘變成旅館的生財工具。又或者,帶孩子到福隆沙灘衝浪時,遠遠望去便是核四廠,運轉後對海岸生態會有哪些影響。
「關於海灘邊發生的種種現實狀況,我不是給予答案,而是拋出問題,讓孩子們去想想。」李雅芬說,他們帶孩子學衝浪,但也不只是衝浪而已,還包括對海洋的認識、對家鄉的情感,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只有你深深愛這塊土地,有一天當家鄉遭受破壞時,你才會產生熱情想去保護家鄉,才會不斷想著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