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碩、小綠這對夫婦進行友善耕作稻米第五年了,往年他們每一季產量約四千斤,今年阿碩的父親也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耕作面積增加,產量預估有八千斤。榖倉不夠放了。收割烘焙後的稻榖,在常溫下存放超過三個月,口感跟滋味也不夠「當季」了。
冷藏榖藏 小農家的夢想

阿碩跟小綠在農忙之餘,寫了一份「冷藏榖倉的夢想募資計畫」,放上嘖嘖群眾集資平台(http://www.zeczec.com/projects/love-rice)。他們希望募集二十萬,興建冷藏榖倉,維持友善稻榖在攝氏十五度的低溫,鮮碾鮮送。阿碩說:「我們要作最新鮮的米,分享給這座小島上愛吃飯、愛土地的朋友們。」
嘖嘖群眾集資平台的成立宗旨是,「讓更多美好且充滿創意的事物在我們最愛的家鄉發生、讓每個人新中的夢想得以實現。」申請的集資計畫,絕大多數的集資計畫是藝術、設計類,而阿碩、小綠懷抱著「冷藏榖倉的夢」,則是嘖嘖集資平台首宗與農業產銷有關的夢想。
阿碩說,二十萬約莫就是興建一座冷藏榖倉的預算,有了冷藏榖倉,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的友善稻米就可以維持在攝氏十五度,保持稻子的好口感,用當日碾當日寄送的方式,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米。

集資若成功 將鼓舞更多農家
集資計畫的規則是,募集到原先設定的金額,才會撥款給申請者,若未能衝破預定目標,已收到的贊助金額也會全數退還給支持者。不過自創「田裡的孩子。小農家」品牌的阿碩、小綠,已經種了七季的友善稻田,不論募資結果如何,他們還是會持續耕作下去,阿碩說:「集資計畫可能會失敗,可是我們是第一個跟嘖嘖募資網站合作的小農家,把金額訂高一點,如果成功了,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也會為其它農家帶來信心。」
今年三十出頭的阿碩、小綠,返回阿碩的雲林老家從農已經是第五年。他們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稻榖、番茄、蜜香瓜,天與地就是他們的辦公室,兩夫婦與兩個小朋友一家四口一起在家鄉的土地上生活。阿碩說:「我們要求的不多,只是這樣平凡安心的過每一天,如此而已。」
支持者贊助 米糧水果作為回饋
阿碩與小綠種出來的水果,在生產技術上精益求精,產量不比慣行差,品質更獲得消費者認同,曾被形容為「比演唱會門票還搶手」。
至於友善稻榖的銷售狀況,來阿碩的田間幫忙挲草的阿桑們也好奇:「不用農藥的稻仔,收成後都去了哪裡?」阿碩回說:「有一群人,是我們的股東,想吃這樣自然長大的米飯,我們相挺,我們努力種,他們努力呷!你們來挲草,穀東們攏知噢!」
「募資計畫是很有趣的方式,可以跟生產設備、銷售做結合。」阿碩說,今年因為稻榖產量從四千斤增加為八千斤,因此決定設置冷藏榖倉,透過嘖嘖集資平台,如果二十萬集資成功,不但有了冷藏榖倉,八成的稻米也有了去處。每位支持者出錢贊助支持小農家的夢想,還可以獲得鮮碾白米、玄米麩、蜜香瓜、小黃瓜、番茄等作為回饋。

為愛吃飯的朋友 種友善自然的米
對小農家來說,包括冷藏榖倉在內的各式生產設備,牽涉到生產面積與銷售狀況,每一步都需要謹慎看待。阿碩說,烘榖也是個問題,能不能找到願意幫友善小農烘榖的地方,需要排隊等候多久,「除非小農自己蓋烘榖設備,就可以不用考慮這些,但是這又牽涉到耕作面積、銷售狀況了。」
未來若有更多消費者支持他們的友善稻榖,阿碩很希望能添購烘榖設備,「這還是要看一年一年的狀況啦!」不過今年對阿碩來說,已然是豐收的一年,他說服他的爸爸加入友善耕作行列,友善稻田面積增加一倍。阿碩開心地說:「濁水平原上多了一塊萬物可居活的純淨田地,多了一位細心照顧的農人。」
此刻,阿碩與小綠的目標是集資蓋好冷藏榖倉,讓更多「愛吃飯的朋友」能吃到他們的鮮米,「在這個鮮果米糧都失去情感與營養,人不再依附土地而生的年代,我們依舊夢想為大家種一碗友善自然的米飯。」

能夠有募資想法很好, 想募資就把你的計畫(企劃書)丟出來給大家看看, 詳詳細細公開透明的讓投資人知道他們投資的每一分錢將如何運用的, 募資到錢以後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要能定期報告計畫執行的成果如何, 讓參與的人瞭解他們的付出是有被珍惜的, 這樣一來募資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