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南方農業論壇的壓軸議程「型農崛起 踏出微型農企第一步」,由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安排「型農」培訓計畫農二代青年與通路創業者,分享他們投入農業六產整合的心路歷程。首先打頭陣的是「一鳴生技農園」的農青蕭旦倫。

72年次的蕭旦倫,畢業於嘉義大學生物電機工程學系,他現在是一鳴生技農園的經理,專營「神秘果」的種植與銷售。神秘果是一種特殊的水果,果實形似聖女番茄,味甜,吃完半小時內再吃酸性水果都會覺得是甜的,並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尿酸、助食欲等醫學應用價值。
蕭旦倫的父親於美濃務農,從1998年開始接觸神秘果,透過育種挑選出穩定的品質,企圖把神秘果做到最好。蕭旦倫高中時,由於家裡神秘果唾手可得,他曾向老師提出以研究神秘果為題參加科展,卻因老師一句「你說的是什麼?我沒聽過這種水果」而打消念頭。他念大二時,一位北一女學生就因為科展研究神秘果而保送知名大學,這消息讓蕭旦倫扼腕不已。
大學畢業後,蕭旦倫原本的生涯規劃就是當兵、到國外打工旅遊,然後回台灣當個上班族。有一次,爸爸請他回家幫忙農事,短短一個月讓他受到很大的衝擊:「我發現務農真的很辛苦,而且現在還在務農的幾乎都是老人家。」加上在高中科展曾錯失良機的經驗,蕭旦倫心想「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他決定回家投身神秘果的產銷事業。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回家務農的就是媽媽,「她覺得做這一行太辛苦,在我努力溝通之後,她才答應讓我試試。」果不其然,蕭旦倫在產銷神秘果的頭幾年,就遇到了各式各樣的考驗、經歷好幾次的低潮。
研發神秘果應用,提生產業
首先,是家人反對他使用有機栽培,蕭旦倫自力救濟的跑去農委會上課,不顧家人反對而採行有機農法。一次管理上的疏漏,讓家中大片神秘果樹遇到蟲蟲危機,葉子都快被吃光了,蕭旦倫還是堅持不用農藥,他向各大學校、植保所、許多做有機的前輩求援,最後他妥協採納了改良場的建議,使用低劑量農藥。
然而,也因為長時間不用農藥、沒有產生抗藥性,蟲害很快就受到控制。這個經驗讓蕭旦倫對於採行有機農法的立場更加堅定,他重新思考網室內的生態系,從此不把鳥類排除在外,因為鳥類就是蟲害的天敵。
2011年爆發了塑化劑事件,消費者對於食安信心的崩潰衝擊了整個食品產業,也讓相關從業者有了檢討的機會。蕭旦倫家裡除了種植神秘果,也開發神秘果加工商品,在那一波檢討的機會中,他與家人溝通商品包裝的改版,結果改版後的商品做出了市場區隔,業者和通路的詢問度都增加,家人終於肯定了蕭旦倫的努力,將更多的產銷權限交付給他。
2011年,蕭旦倫開始把自家的神秘果推往海外,第一站是中國,從二線城市開始,再慢慢推往一線城市。在他參加了高雄市府農業局的型農培訓之後,又陸續往歐洲、東南亞和日本前進。蕭旦倫表示,在參加培訓後,還得到了一群可以一起走下去的夥伴。他接下來的目標,除了繼續走向國際,還有研發神秘果的食品應用如代糖,並將自家的產業納入休閒與服務,提升為六級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