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中崎的有機棗園,每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都會嚴重缺工,這個時候的棗子很需要人手幫忙疏果,否則一旦延誤了時間,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棗樹整叢敗壞、枯萎。有機農場主人馬清宮說,樹就跟人一樣,如果不好好照顧,真的會死掉,那就太可憐了!
每年到這個時間,馬清宮的有機農場都會面臨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棗子園找不到人幫忙疏果,總是要到處請工人。一般,棗子的疏果工作分成三個階段,剛開始種植時,要先摘掉被果蠅吃的壞果;到了第二個階段時,一個花絮本來有七、八顆果實,要摘掉被蟲叮的、爛掉的,直到只剩下一顆;到了最後階段,三個花絮會留下一顆棗子。每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期間,一定要把果樹多餘的量摘掉,不然果實太密,果樹就會長不好,也會影響棗樹之後的生長。
(左)蔬果前的棗子一串多粒(右)蔬果後的棗子一串僅剩兩粒,集中營養讓果實更好吃,棗樹也會更健康(圖片提供/馬清宮)
堅持有機栽培 順應自然學習

平日,馬清宮總是一個人一大早六點多就進了棗園,一直到天黑才出來,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無人干擾心靈享受。回想起他當初要種植有機棗子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勸他不要那麼「固執」,但在他心裡總是想著,只要對的事,就一定要堅持。「早到慢到,一定會到」他說,這就是自然的定律。
當初那片四分多地棗子園,馬清宮花了三年多的時間養地,到了今日已是第五年了,土地也慢慢地恢復了自然。他認為堅持不可能的事,也許在世俗的眼光中叫做固執,但人也往往會迷失在別人這種「關心」中,反而看不清真正的道理。所以,一旦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選定了方向,就要永不放棄的堅持下去。「調整腳步,早到晚到,一定會到達目的地」他說。
馬清宮的有機農場全部耕種面積共有1.25公頃,棗子佔了4分地,其他還有芭樂、檸檬、洛神、水果玉米、黃金地瓜、蕃茄、木瓜等作物。他用生態池收集雨水,供給田區使用、復育環境生態。他不做病蟲防治、不殺生,以和大自然萬物共生共存的理念,實踐回歸自然的能量耕種方法,只為了產出一種最原味的農產,讓產出的食物對人體有益。
除此之外,他用養豬廠的酒糟、毛豆殼,和稻穀、茶粕等廢棄農產物發酵,自製堆肥。不過,這些堆肥主要不是給果樹吃的,反而是為了養草用,馬清宮說,草可以保土、保濕,又可以維持生態,讓果樹的生長環境形成一個自然的生態系,這就是順應大自然。此外,馬清宮的農場都不做病蟲害防治,反倒以病蟲害為醫生,「自然界本來就不需要噴藥、施肥,野放的植物才會生存得更好」他說。
徵求協助棗子疏果幫手,一天一千元
從今天開始還有倒數十天的搶工期,馬清宮正招募想幫忙有機棗子疏果工作的人,一天1000元工資,沒經驗也沒關係,預計10個工作天完成。來的人除了要穿著長袖、戴帽子外,住宿地點要自行尋找,中午會提供便當。最後,只要是對有機想進一步了解的人,他都很樂於分享知識,最近,他還有收成的芭樂可以跟大家分享。有意願的人可以用電話連繫。
手機:0912710116,馬清宮。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kevin.ma.52?fref=ts
農友馬清宮接受電視採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