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不可不知 四種遠離基改食物風險的方法

文/陳儒瑋(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成員)

「台灣的番茄有基改的嗎?聽說木瓜都是耶!」「我朋友說速食店的薯條都是以基改馬鈴薯當原料,真的嗎?」「台灣的麵包有採用基改小麥為原料製作的嗎?」「現在台灣到底有哪些基改食品?我們要怎麼避免?」

類似的問題在與民眾接觸的場合中總是不斷地出現,身處食品高度精緻化的時代,基改作物以各式名稱及樣貌隱藏於我們日常飲食之中,面對生活中所接收的各種關於基改的紛雜資訊,以下幾個簡單的原則,或許能幫助各位建立選擇的基準並減少基改食物所帶來的可能健康風險。

方法一:吃台灣在地食物就沒錯

台灣目前尚未核准任何基改作物的商業化種植(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第五十二條/ 基因轉殖植物田間試驗管理辦法),用白話文來說,只要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作物,全部都是非基改的,吃在地就不用怕了!

方法二:有機一定是非基改

依照農委會公布之《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第六條附件一》,在【第三部份:作物、品種及種子、種苗】中明白寫到”不得使用任何基因改造之種子及種苗”,也就是說只要是獲得有機認證的食品,也不用擔心基改的問題。

出個小小的功課,想想看,有機一定是非基改,那反過來說,非基改一定是有機嗎?

方法三:黃豆及玉米製品請留意基改標示

目前全球商業化種植的多種基改作物中,台灣僅允許基改黃豆及玉米進口,所以我們應該擔心的,就僅限於黃豆及玉米製品。

依現行《以基因改造黃豆及基因改造玉米為原料之食品標示事宜》法規,若此產品是以基因改造黃豆或玉米為原料,且該等原料佔最終產品總重量百分之五以上之食品,舉例來說,100公克的豆乾若有5公克以上的基改黃豆,則應強制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

基因改造豆乾
基因改造豆乾/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提供

以下圖味噌標示為例,若是使用非基因改造黃豆製成,可以自願選擇標示或不標示「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字樣,但是簡單推想一下,會有哪家廠商選擇不標示呢?

非基因改造味噌
非基因改造味噌/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提供

所以,這裡有個問題出現啦,如果向下圖的豆腐乳食品標示上既沒有註明黃豆為「基因改造」或「非基因改造」,那又是為什麼呢?

豆腐乳
豆腐乳/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提供

答案就在下方的表格中喔。

以基因改造黃豆及基因改造玉米為原料之食品標示
基改原料含量(以重量比例) 標示
大於5% 強制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
小於5% 無需標示
不使用 自願選擇標示或不標示「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
例外:使用基因改造之黃豆或玉米所製造之醬油、黃豆油(沙拉油)、玉米油、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得免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

方法四:少吃加工製品

零食中常見的玉米餅乾、玉米棒及甜筒,大部分都以基改玉米為原料,超市及便利商店中整排的含糖飲料,花個幾秒鐘翻過來注意成分標示,一定很常看見「高果糖糖漿」這幾個字,有時候也會寫成「高果糖玉米糖漿」,你認為原料會是基改還是非基改玉米?

餅乾及麵包類食物中常見添加酥油或乳瑪琳,當然還有素食便當中常出現的素肉素雞等等的加工製品,不外乎都是使用基改黃豆為主要原料。

高果糖糖漿
含糖飲料食品標示/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提供
餅乾所含玉米及黃豆成分標示圖
餅乾所含玉米及黃豆成分標示圖/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提供

減少食用加工製品,多吃台灣土地上生產出來的真正食物,不僅可避免基改風險,同時也可以減少被不定期爆發食安風暴波及的機會。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
E-mail:nogmolunch@gmail.com
FB:www.facebook.com/nogmolunch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