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儒瑋(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發起人)
經濟日報於今日(12/29)刊載林基興教授口述《基改的美麗與哀愁》一文,質疑台灣的反基改運動。有鑑於林教授數度於報章媒體上發表相關論述(基因食品不敵選舉基因/溫情牌誤導求真方向),而我們始終相信更多公眾的對話、科學證據的揭櫫及資訊的解讀,能讓民眾在面對基改作物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中,採取適當的預警防範措施。因此,對於《基改的美麗與哀愁》一文中所提及的幾點基改作物安全的論證,實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說明一:基因改造不是傳統育種
林教授認為「傳統育種就是基因大改造,若質疑近代基改,更需質疑傳統作物與食品。」,並提出「台灣水果作物享譽全球是來自擁有優良的雜交(interbreeding)技術」。
對此,我們再次說明,基因改造與傳統育種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就以今年甫新修正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三條為例,對基因改造的定義為:「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技術,將遺傳物質轉移或轉殖入活細胞或生物體,產生基因重組現象,使表現具外源基因特性或使自身特定基因無法表現之相關技術。但不包括傳統育種、同科物種之細胞及原生質體融合、雜交、誘變、體外受精、體細胞變異及染色體倍增等技術。」顯然,林教授的論點就背離法條定義、有待商榷。
回歸正確科學定義基礎上,揚棄以「基因改造為廣義的品種改良或傳統育種」之誤導論點,才是正面看待基改作物風險應有的態度。
說明二:基改食品安全與否,學界尚無共識
文中列舉「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國家科學院等等機構聲明,「經由國家管制單位批准上市的基改產品,就是安全的食品。」之說法作為基改食品無害的證據,在其他擁護基改言論中也曾反覆出現。
對此,我們同時也可以找到相反的科學家聯合宣言,例如歐洲社會與環境研究者團體(ENSSER)發表聲明,全球超過93位科學家、學者、醫師與專家具名簽署表示,目前學術界仍無基改食品安全的共識。
可見,基改產品被證實為安全也只是一種選擇性的說法。
以美國為例,惡名昭彰的孟山都(MONSANTO)公司總部設在密蘇里州,該公司不斷透過政治遊說要求鬆綁對於基改作物的限制、申請基改種子專利權意圖掌控世界糧食主權、花費大量金錢利用媒體宣傳基改作物的美好願景,甚至試圖以官司阻饒美國數州進行「要求基改食品標示」的公民投票。
試問,面對這些跨國企業的難看吃相,人們如何能真的相信「經由國家管制單位批准上市的基改產品,就是安全的食品。」這種說法?而擁抱基改作物的科學家,至今對孟山都等公司的惡行也持避重就輕的態度,怎麼沒人秉持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精神,勇敢站出來說個明白?
說明三:基改作物對健康的影響並非毫無證據
「人類迄今已經吃了20年基改作物,並無證據顯示基改作物有害健康。」林教授所提的這個論點更有值得討論之處。
以法國科學家Gilles-Éric Séralini的爭議事件來說,食用基改作物和配套使用的除草劑在大鼠身上要經歷生命周期的一半才具體顯現,對照人類壽命,可能對人體健康影響必須經歷長時間(30-40年)方始出現。而且孟山都至今不願明確公開基改實驗數據資料,更引起許多想像空間。林教授等對基改作物充滿信心地學者們,實在應該公開要求、呼籲孟山都公司將其多年的研究實驗資料透明化,讓全球關心基改議題的科學家和民眾檢視,以昭公信。
此外在GMO FREE USA這個網站中,至今已收錄1800餘篇關於基改作物及食品對於環境、社會及人體健康等各層面影響的論文,林教授宣稱「無證據顯示基改作物有害健康」未免過於武斷。
說明四:大量種植基改作物並未降低除草劑使用量
根據2013 Food & Water Watch組織所公布的資料顯示,1996年美國種植基改作物以來,除草劑年年春的使用量持續上升,當初號稱基改作物可減少除草劑的神話完全跳票,反而讓同時擁有基改種子和年年春除草劑專利權的孟山都等公司,藉銷售種子、配套除草劑和化學肥料賺得荷包滿滿。
不僅如此,大量噴灑年年春的後果,已讓自然界反撲而產生具有抗藥性的超級雜草,土壤、河川中、人類的乳汁、尿液裡都測得年年春殘留,更遑論對於種植基改作物農民所產生的健康影響。
說明五:基改作物爭論應納入糧食主權與社會正義概念
林教授文中提及基改棉花增加11.6%價值,卻未談印度農夫因改種基改作物所引發的自殺潮。稍對基改作物歷史有所涉略的人都知道,無法否認,自2005年以來,因種植基改棉花失敗、無力償還負債而選擇自殺一途的印度農民官方保守估計每年多達萬人,多年來因基改作物引起的家破人亡等社會問題,科學家難道可以躲在偽稱的學術象牙塔中置之不理?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全球基改作物種子掌握在孟山都、先正達、杜邦及陶氏化學等幾間跨國農企公司手中,顯示基因改造爭議需面對的何止人體健康風險及生態環境層面,從個人到國家的糧食主權及社會正義問題更不容迴避。。
正如林教授所言,台灣種植面積有限,農友擁有優良的育種技術,我們更應秉持社會正義及環境保護兼具的理念,努力尋求更為友善土地、永續發展的種植方式,而非外求爭議不斷風險難判的基改作物。
別讓基因改造科技表面的單一美麗幻夢,成為台灣土地與人民的無盡哀愁。
反基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維護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午安,陳發起人:
我們可當面溝通一下?
林基興敬謝
請問林教授與陳發起人的對談有結論嗎?
陳發起人沒回應我,很抱歉。
關於基改食品安全性,自由社會人人可發言。諸如本文提的「歐洲社會與環境研究者團體(ENSSER)」等反基改者,真如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農糧組織、法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歐洲食品安全署、美國國家科學院等,那麼深具公信力嗎?證據權重呢?
至於法國科學家Gilles-Éric Séralini的爭議事件,法國國家科學院與法國國家醫學院等6個院聯合反對其實驗結果,拙著《基改食品免驚啦!》,詳細解釋此事;還有上文所提「印度農夫因改種基改作物所引發的自殺潮」等傳言(英國著名期刊 Nature解釋,印度農夫自殺與基改無關,早在印度引入基改前,就有類似趨勢)。
樓上 martalai 回應「反基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維護生物(基因)的多樣性」,也是受到誤導,基改科技(通常加入基因)並非志在「削減基因數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主因是現代人口太多,開墾與大量種植「單一作物」等,不是因為基改。
2014年11月14日,林佳龍立委請中研院說明基因改造食品,可能對人體產生之健康影響,中研院回覆包括(1)1996年經過嚴謹食品安全評估才上市的基改玉米及大豆,至今已被全球高比例的人類及動物食用18年,未有人畜健康受到傷害的確切案例。(2)基改食品上市前經過非常嚴謹的動物毒性、過敏性及病理性的評估檢測,只要能上市都非常安全,反而傳統食品多半未經過這些生物安全評估即上市,有些具有毒性的風險。(3)從2000年至今,已得包括25位諾貝爾獎得主的3400多位科學家的簽名,聲明基改是安全的。
林基興敬謝
2016年5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針對二十餘年基因改造作物研究的回顧研究報告。結論指出,並無證據顯示基改作物有害健康。
http://www.nap.edu/catalog/23395/genetically-engineered-crops-experiences-and-prospects
林基興 敬謝
2016年5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基因改造作物:經驗與前景》指出,並未發現證據顯示,市面上的基改作物以及傳統作物,對人類的健康影響有任何差異,環境影響方面亦然。又說,自從1987年提出報告以來,就一直提醒,是要注意作物的特性,而非其產生的過程。
陳發起人說,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基因改造的定義,我的論點就背離法條定義。他有點道理,但是他怕的就是外來基因引起麻煩,傳統育種就是「隨便混合」,包括(請注意)不同物種「接枝」、以化學致變劑或輻射方式等,均在傳統育種作業中(請參閱拙著《基改的美麗與哀愁》,天下文化出版。)這是「實質」問題,他不解育種科技,才「抱著」定義。基改的原文是genetic modification,意指修改基因,並不限制怎麼改基因。我說傳統育種者,不解基因科技,隨便亂混,現代基改科技,明確地改變一兩個(通常)基因。若害怕這一兩個基因作怪,現代基改就是特別安檢這一兩基因的效應。
陳發起人以為我講「基因改造為廣義的品種改良或傳統育種」。但其實我講的是「傳統育種也是一種基因改造」,若不改變基因,作物就不會改變性狀,傳統育種者就是尋求改變性狀,例如,更好吃或美觀。
陳發起人說,「基改食品安全與否,學界尚無共識」,因為歐洲社會與環境研究者團體(ENSSER)聲明,目前學術界仍無基改食品安全的共識。我在上文已經說明,科學要看「證據權重」,誰講的比較可信?「歐洲社會與環境研究者團體、GMO FREE USA」會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農糧組織、法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等」更值得信賴嗎?可知陳發起人無力分辨基改科技組織的良窳,以為有人反對,就是「尚無共識」。陳發起人引述「法國科學家Gilles-Éric Séralini」,再度顯現,他無力分辨基改科技的實質良窳。
陳發起人說「基改作物爭論應納入糧食主權與社會正義概念」,例如,印度農民因基改自殺,但他沒去查證真相,以訛傳訛(如上述,《自然》期刊早已澄清,印度自殺與基改無關)。另外,他嫌基改「掌握在孟山都……等跨國農企公司手中」?為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反基改者一再推廣基改恐慌、要求嚴格管制、破壞實驗田、抵制販賣基改食品等,使得基改成本節節升高,弄得一般大學研究機構、小公司等無足夠財力支撐這些「無理」攀升的成本。陳發起人有何「社會正義」?
我認為陳發起人「愛心有餘、基改知識不足」、「愛之適以害之(國家社會民眾福祉)」。
林基興敬謝
儒瑋兄,你們有理念,這是你們的自由,但你們缺乏基改知識,如上述,無力分辨外國資訊的正誤良窳,而傷害我國甚多。我希望你暫時退出基改領域,靜心休息,然後仔細看看美國國家科學院2016年報告(網站有全文);你信任的Séralini曾受邀到該院陳述意見;綜合審核各方意見後,該院才出報告。
我非常懇切地建議你,真正地幫忙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