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風行種小番茄,加上日前網路謠言打擊,小番茄價格滑落,不過也有農民出奇制勝,花蓮農改場去年在豐濱海邊的港口部落,成功輔導農民種出花蓮第一個「鹽地番茄」,不用任何防治資材,靠著強烈海風抑制有番茄癌症之稱的晚疫病;這些蕃茄天天看太平洋日出,農改場人員俏皮地命名為「曙光海番茄」,引發熱烈迴響,每天都供不應求。
花蓮海風強,番茄癌症也投降

花蓮港口部落的農民陳鎮妹在家鄉開餐廳,7年前為了找到安全、新鮮的食材,開始種起有機羅蔓、甜菜根等,去年想嘗試種別的作物,卻不知從何開始,找上花蓮農改場求助。
研究員判斷,番茄適合種在鹽分高的地區,西部早有許多「鹽地番茄」,花蓮卻多半分佈在鳳林、玉里、瑞穗,鮮少有人在海邊種植,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結果卻出乎意料,不僅番茄風味濃郁,而且竟完全沒染病。
花蓮農改場研究員王啟正表示,番茄最怕染上「晚疫病」,一旦罹病,怎麼噴藥都沒用,整個園子都「掰掰」,在陰雨綿綿、10幾度低溫時最易罹病,雖然花蓮潮溼多雨,但王鎮妹的菜園臨近海邊,風勢強勁且帶有鹽分,病原菌不適合生長,可能因此減少病害。
第一次栽培就有好成績,王鎮妹自己也嚇一大跳,他說自己忙著顧餐廳,沒花太多心力管番茄,全露天栽培,野味十足,甜中帶酸,適合做生菜沙拉,目前每週可生產50~80公斤給部落有機班及小農市集販售,其餘自己賣,經常供不應求,「很感謝農改場協助我跨出一大步。」
跳脫市場主流,花改場研發耐逆境番茄
為了替王鎮妹的番茄取個響亮的名字,農改場每天苦思,某天王啟正靈機一動,突然想到許多民眾會在元旦特地跑來東部看日出,但港口部落的番茄可是天天迎接太平洋出來的第一道曙光,乾脆命名「曙光海番茄」,成功引發話題。
許多農民看好台灣小番茄市場,近年紛紛投入大筆資金蓋溫網室栽培,但也因面積擴展太快,價格有跌落趨勢。
王啟正認為,市場主流的聖女番茄皮薄甜度高,但風味較單一,且需要搭網室才種得起來,花蓮鹽地番茄刻意選擇其他耐逆境的品種,海邊土壤鹽分高,番茄為了抗逆境,會自然使果實糖度提高,且甜中帶酸,吃完會回甘,口感多層次,又能露天有機栽培,很有市場潛力。
港口部落近年在林務局推廣下,以友善栽培種海稻米,如今有了陳鎮妹的成功案例,花改場也積極研究抗逆境的番茄品種,有意推廣豐濱地區種鹽地番茄;陳鎮妹說,非常願意傳授種番茄的技巧,已有2個農友來請教,希望更多人用友善土地的方式務農。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