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盲人的工作」,多數人直覺就想到按摩師;其實盲人還能當律師、打棒球、跳現代舞,甚至自己出來創業、開餐飲店?「視障老闆娘」林佳箴不只創業開店已經6年,更在去年展店成功,預計以「甜裡開始」出發,提供視障人士不同的就業機會,打破社會的刻板印象。
視障者創業做餐飲 打破刻板印象

從基隆路轉入信義路450巷、再接嘉興街,散步5分鐘,就可以看到隱身在巷子口的「甜裡開始」複合餐飲店,而包含店長林佳箴和其他4名員工,全都是視障人士。從泡咖啡、用瓦斯爐煮火鍋,到端餐盤、跨越門檻、收拾餐具,每個動作熟練、流暢又精準,店內也沒有客人頻頻出聲提醒「小心!要弄倒了。」
因為餐飲業需要較長時間適應環境,所以視障者在求職時,都會被質疑「你能做嗎?」甜裡開始的所有員工過去都曾有類似經驗,「所以我才決定出來創業。」店長林佳箴說。
她過去曾在其他餐飲業服務,有次是在標榜對身障者友善的餐廳內兼差;但當時她的老闆仍會「尾隨」她,並不斷說「小心這邊!還有那邊!」雖然最後餐點順利送達,卻讓她非常沮喪,「所以我才堅持自己創業,實現夢想。」
回想剛開店時一連串的狀況,都讓她得重新學習。「尤其是操作義式咖啡機,」林佳箴解釋,咖啡機有很多把手、按鈕,加上填裝咖啡粉時需要刮平、壓扁;如果要做卡布奇諾或拿鐵,還得刮掉浮在牛奶上的粗奶泡,才能拉花,「有很多『眉角』(竅門)在裡面。」
從陌生到熟悉,林佳箴大概花了三個多月才適應,「當然我浪費了很多咖啡粉、牛奶,」日積月累也會拉高成本。其他像切水果、打果汁時切到自己的手,或是偶爾打翻杯水,都是家常便飯,但「練習久了就上手了。」
只要藉由輔具,視障人士也能做得很好,像是會講話的溫度計(上)、告訴你水滿了的水位計(下左),還有用來固定水杯的3D列印杯架(下右)。

對視障者而言,煮咖啡除了考驗手感、熟悉機器位置,還要想辦法減少不小心打翻的原料。

打破「框架」,按摩外還有一片天

「我們一直希望讓視障者多元就業,」台北市立啟明學校演講實習輔導處主任紀乃勳說,「讓他們不要被『按摩』侷限。」他解釋,視障者多半具有其他才藝,近年來也有不少朝音樂、現代舞等藝術表演,或烘焙、餐飲,甚至像「最近打贏RCA的律師李秉宏,」這類的高專業工作。
「視障並不是完全失能,」紀乃勳澄清,只是需要比常人多一些的時間熟悉環境,但礙於現代社會講求快速、效能,導致視障者求職碰壁。為了打破這樣的困境,校方特別開複合餐飲、按摩的「可魯的店」,讓學生實習,並配合輔具的使用,「視障者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他們和一般人一樣,只要平等尊重,不要同情。」曾經飾演電視劇〈雨後驕陽〉鄭雲開一角的演員古斌,現在是甜裡開始的常客,為了下部戲要擔綱視力退化的角色,特別來這裡做功課,他說「他們沒有想像中的失能,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過度關心』。」
不過像甜裡開始這樣完全開放、直接面對社會大眾的店仍是少數。「所以我也希望把這裡經營成一個視障朋友的據點,」林佳箴說,像前天(25日)請盲人棒球隊來當一日店員、體驗餐飲業,同時讓他們募集50萬的經費、出國比賽;未來更將請多才多藝的視障人士,像是薩克斯風手、歌手來表演,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視障者。
新聞小辭典: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輕度視障指兩眼視力矯正後均看不到0.3,或兩眼視野內各為20度以內等,按嚴重程度再分為中度、重度;也就是說,一般稱「視覺障礙」,並非專指完全看不到的全盲,而是仍能模糊察覺光線、顏色、形狀等。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蠻好奇的是雖然目前並未強制符合相關的技術證照人員比例的業別,但是對於身心障礙人員的部分有特別的餐飲等技術證照考試嗎?
http://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0821&chk=ef4882bb-9dbb-4517-b473-a744bbe0d1ff#.VT8UP9Kqr-A
食品業者專門職業或技術證照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第 5 條
食品業者應依其類別置專任之技術證照人員,其範圍如下:
一、餐飲業:中餐烹調技術士、西餐烹調技術士或烹調相關之技術士。
二、烘焙業:烘焙食品技術士。
前項食品業者所聘用調理烘焙從業人員中,其技術證照人員比率如下:
一、觀光旅館之餐飲業:百分之八十五。
二、承攬機構餐飲之餐飲業:百分之七十五。
三、供應學校餐飲之餐飲業:百分之七十五。
四、承攬筵席餐廳之餐飲業:百分之七十五。
五、外燴飲食餐飲業:百分之七十五。
六、中央廚房式之餐飲業:百分之七十。
七、自助餐飲業:百分之六十。
八、一般餐館餐飲業:百分之五十。
九、前店後廠小型烘焙業:百分之三十。
依前項比率計算,小數點後未滿一人者,以一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