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記者汪文豪、林慧貞
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放寬非農民可以買賣農地的限制後,假農舍問題氾濫,部分建商或仲介業者為協助客戶規避非農民持有農地滿兩年才可興建農舍的限制,以原農民地主身分起造農舍完成後再連同農地一併移轉過戶,導致「買農地送農舍」的交易歪風盛行,狗籠農舍林立,農地價格飆漲。對此,農委會擬修法進一步限定農舍承受人必須具備農民資格,預計六月底公告施行。
陳保基不諱言,修改辦法會遭遇強烈反彈,但現在炒地已經炒到年輕人買不起、租不起農地,「我老家屏東的土地隨便一甲都要900萬,要種40幾年水稻才買得起」,因此一定要讓農地農用,呼籲地方政府一起加把勁,落實執法。

遏止農舍炒作 農委會大動作修法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改為「管地不管人」,開放非農民也可買賣農地與農舍。後來農委會雖修法規定農舍起造人必須是農民,卻又沒明確定義何謂農民,導致豪華農舍林立,「買農地送農舍」的現象盛行,農地價格被炒高,讓真正務農者買不起農地。
宜蘭縣政府就曾調查,過去5年興建的農舍,有六成在蓋好後3年內移轉所有權,顯見農舍交易有很大比例並非建構在農地農用的基礎上。
陳保基進一步說明,由於農舍必須連同農地一起買賣,農舍不得單獨交易或移轉所有權,因此農委會與內政部協商後,決定修法限定農舍承受人必須具備農民資格。此舉形同限制非農民身分者不得購買農舍,並搭配農舍起造人必須具備農保或勞保第三類資格,或是實際務農的資格限制,遏止非農民藉由「買農地送農舍」的方式來炒作農地價格,導回農地農用的正軌。不過,單純的農舍繼承與農地素地交易,並未嚴格要求取得者必須具備農民身分。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直言:「這是很強的手段,可預見反彈會非常大,但一定要做下去。」由於新草案屬於行政命令,依照行政程序法規定,農委會預計5月底預告, 6月底公告施行。

買農舍也必須是農民
走在宜蘭、苗栗、南投鄉間,經常可見配備游泳池和超大花園的豪華農舍,早已悖離農舍農用的目標,截至去年3月,全國共有2萬8405間農舍,其中又以好山好水、交通便利的宜蘭最多,近15年新增了7551件農舍建案,比雲林、嘉義、台南、屏東四個農業縣加起來還要多,宜蘭縣政府今年4月率先實施《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規定農舍起造人必須具備農保或簽切結書,保證實際務農。
不過宜蘭縣政府只能要求農舍起造人必須實際務農,無法規範買受人也要是農民,換句話說,有心炒地的人,可以找實際務農的農民蓋好農舍,再轉賣給非農民,讓這項法令破功。宜蘭縣政府先前曾多次要求中央修法,規範農舍移轉資格。
為填補漏洞,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近期正修改「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要求農舍起造人、承受人都必須是農民,也不排除提高違規農舍罰鍰。
以往只要年滿20歲、取得農地,不論有無務農都會被認定是農民,為免農民定義不明造成模糊空間,新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規定,農舍起造人和買方必須具備下列其中一項要件:1.具有農保2.具有健保第3類保險(從事農業或漁業)3.提交經營計劃書,交審查小組實際審查。
預計5月底預告草案,由於只是修改行政辦法,只需送立法院備查即可,陳保基說,希望6月底前能公佈實施。
繼承可例外,但仍須維持農地農用
水保局統計,2008年到2013年,全台共有1萬6338筆農舍起造人,其中有農保的僅35.8%,有健保第3類資格的37.4%,有農保或健保第3類的也僅38.8%,換句話說,有6成以上的起造人,沒有農保也沒有健保第3類。
陳保基受訪時多次強調:「規範承受人資格是很強的手段,」不過內政部和農委會都有共識,起造人既然明確規範是農民,承受人也可比照辦理。
唯一例外的是「繼承」。若父母是農民,子女不具農民身份仍可繼承取得農舍,但9成農地仍要維持農業生產,且若要轉手賣給其他人,買農舍者仍須比照上述規定,取得農民資格。
陳保基說,審查有無實際務農時,主要看產量而非產值,會參考統計年報中作物的平均產量,判斷農民有無實際務農。
農委會分析2008年到2013年農舍起造人,發現有6成以上既無農保也無健保第三類資格
農地農舍不可切割買賣
這項法令也間接限縮了「蓋有農舍的農地」買賣資格。以往許多建商常打出「買農地送農舍」的口號,讓不具農民資格的人透過買土地取得農舍,規避法規,新的辦法修改後,農委會明確規定,只要農地上有農舍,買賣此筆農地的人就要比照買賣農舍,須有農民資格。
陳保基解釋,農舍是因為有農地才存在,因此非農民不能只買農地,農舍用租的,規避法規,「農舍和農地的買賣不可分開處理」。他說,農地上蓋有農舍是特殊狀況,因此此塊農地不再是自由買賣,適用農舍買賣的資格辦法。
陳保基呼籲地方政府落實執法
不過農保常遭外界詬病核發浮濫,被質疑能否作為實際務農的根據。陳保基自信滿滿地說,去年修改《老農津貼暫行條例》後,把應具備的農保年資從6個月提高到15年,加上現在規定農保審查小組中必須有兩名公務員,避免農會和農民因彼此熟識私相授受,去年農保加保人數比前年減少6成。
農委會統計,2011年全盛時期,一年有4萬5千人加保農保,前年每個月平均有1987人,去年大幅下降到784人,全年不到一萬人,
陳保基不諱言,修改辦法會遭遇強烈反彈,但現在炒地已經炒到年輕人買不起、租不起農地,「我老家屏東的土地隨便一甲都要900萬,要種40幾年水稻才買得起」,因此一定要讓農地農用,呼籲地方政府一起加把勁,落實執法。

其實比較好奇,相關的土地或房屋中央或地方法規,立委或議員記名投票的相關紀錄如何查詢? (事務似乎都是公開的? 人員才是沒有記名?)
真不知農委會長官怎麼腦袋打結,自己都是高官厚祿,不願意當農民,還要要求年輕人當農民
試想現在那個年輕人想買農地,買不起就用租的,農會的小地主大佃農就是好的管道,
低成本高報酬這就是對的
誰生下來就有農地,恐怕只有主委家就是大地主,坐擁有錢的地主
我們小老闆姓何來奢望會有農地
主委認為農地貴,請主委自家的田先拿出來賣掉。不要再放著想等漲到天價才說我們買不起。
修法修到亂七八糟,
說真的有本事你就農地禁止買賣,不就真的會回到源點
再者,修到頭來最大的獲利者還是農民,老農最好,一輩子農地不漲,如今政府做多給老農,叫我們買農舍可真是登天還難
舉例,新農買一坪兩萬,不能蓋農舍
老農賣四萬,可蓋農舍,請問農舍是有錢人買還是年輕人買
賺到的全是這些有錢的,還有耕作的老農民,與年輕人何干
農地買賣全台灣不及5%的買賣,但是95%的老農確可獲利可觀。
這真是政府的德政啊~誰在炒作是政府做多行情,
真希望回歸正常面市場自由基制。拜託干擾市場,最大問題在政府,腦袋裝石頭,
我沒錢買,更不想當農民。請不要讓我們年輕人回到農業社會。
豬腦袋的高官厚祿者,你們都不做的事,叫我們年輕人做,是何居心,回到五十年前的生活,你們是神經病,我可沒有
把經濟搞好,我不要做農民
有這個政策農地價格會跌吧
我想政府只是想讓宜蘭保有自己的面貌
大家希望宜蘭變得像台北一樣嗎?綠意難尋⋯
以宜蘭現有的狀況.宜蘭變台北是早晚的事,到處是破碎農地,回不去了.
很好的政策,在目前市場機制已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希望未來能有效阻止「炒農地、農舍」歪風。
千萬不要像打房的奢侈稅,越打,房價卻越漲,漲成「天價」,造成空屋率越來越高。而且,房屋新建案的公設比例也越來越高(一個個都在比賽誰家建案的花園面積與健身區域是最大,造成實際能居住的面積卻小得可憐)!
炒房的大火,從都市燃燒到鄉村。
連鄉下都炒,表示房市準備泡沫化,再不管制過多投資客炒房炒地的問題,可能會讓銀行垮掉,而引發金融問題,最後倒楣到所有人!
也要管制地方政府「過度積極」的重劃計畫,免得一直圖利財團,卻衰到一般民眾!
這個人是小英的超級助選員嗎?==”
陳保基不諱言,修改辦法會遭遇強烈反彈<=都知道大多數人反彈還要硬幹?
個人理想不是這樣實現的,腦袋真的有問題。
民主社會就是要以大多數為考量,馬總統專用這種不懂民意硬幹的人。
家中曾經務農,但是真的窮死了,根本無法溫飽,不得已賣了農地!當我們無法溫飽時,政府在那裏?天災來襲時、官員又在那裏?要農民不要賣地,也沒有相關配套,只會打嘴炮!農民是賤民嗎?我們ㄧ定要死守著這土地嗎?為什麼建地可以一坪好幾百萬、農地就不行?不ㄧ樣是土地嗎?都市人比較高級嗎?比較配住在高級地段嗎?農地一、兩萬就說貴的不得了,這是什麼邏輯?
這些官員們、你們真的知道農民要的是什麼嗎?
這個政策的目的是限制農地蓋非農用的農舍吧,農地還是可以賣,只是因為少了農舍,買了也不能蓋農舍,價格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高。
更高層次的問題是為甚麼農民寧願蓋農舍來獲利,而不能從農事生產來獲利?如果農民可以從事生產來獲利,那他們也不願意在地上蓋房,減少生產面積或是減少生產效率,甚至會希望能夠取得更大片的面積來耕作,增加經濟規模。農委會或是大眾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像前面很多留言中所說的農民就只能賣地。這項政策只能說非常消極的去面對這個問題,因為農地被蓋上房子就是蓋上了,要恢復原本可耕的狀況成本很高,所以現在農委會只是消極的去阻止農地變更為建地或是其他非農用用途,並沒有真的解決同一片地為何養不起一家人的問題。既然現在還沒想到怎麼讓所有農民生活下去,至少先保住農地,讓農地價格降低,讓可能可以獲利的新農民進入。
農地 種 農地不好嗎?難道要把台灣搞倒嗎? 一意孤行的官員 自以為是 不管民生極苦 這樣好嗎? 請我們農委會主委重新評估 站在農民這邊想一想 拜託大老們 謝謝
農地 種 農地?
真好笑,年輕人誰願意當農民呀? 當官的你自己願意嗎? 一把龍眼農民所花成本要30元,但也才賣30元。血本無歸。農地無法自由買賣,又限制一堆。那才是真正斷送農民唯一存活之路。
我最討厭那些“還我綠地,農地農用,玩玩有機“的口號份子,因為耕耘的都不是你們,你們的目的只是“我想要買一個便宜的農地來玩玩有機農家樂,不過我很希望,最好他們的子子孫孫代代務農,土地賣不出去,清貧過日子,這樣才是真農民
請農委會發函台糖釋出名下農地, 按公告地價出售, 但限制不可蓋農舍囉
贊成農地只能農用這樣的政策,農地農用將會在未來糧食愈來愈缺乏的情況下愈顯其重要性,如果任由農地一直蓋民宿等,以後台灣農地愈來愈少,全部只能靠進口,沒有辦法提高自給率,在未來其他國家也缺食糧不出口的情況下,大家還能吃什麼?或要用高價來買食物?日本就很有遠見,前幾年就開始向其他國家(記得是大陸還是蘇俄)購買農地,就是已經想到未來,只有台灣人短視近利只看眼前
打擊農地結果:在都市房地高脹情況,農家長輩想變賣一些田產,幫助在都市工作子孫買間小套房或二手三手屋,更有困難。農民子孫的下場是無法待在都市裡競爭,還是回鄉下,於是世代難以轉業翻身,演變農民身分世襲,務農並非低賤但有可能貧窮世襲,因真正以農維生何其困難。少子化且鄉村耕種人口更漸老化,老農無力耕種,又無法將賣價提高到都市換屋。最後為了生存可能將田地出租,美了部分只租不買農地人的夢,但租不出去的旱地?更多老農恐懼耕者有其田強徵政策,寧可任農地荒廢,代價是農村發展每況愈下,農村子弟更難娶到妻子,因為沒有父母願意將自己女兒嫁到沒有未來發展的農村,於是連世襲都將斷層,農村將成為歷史。君不見處處有賣農地建商財團的美麗廣告,卻不見國稅局查稽,難道利用分割農地賺取暴利的財團,真正炒作農地者,政府國稅局都不知?還是該財團的股東是政府機關要務內某親友….有去查緝嗎?不分青紅皂白打擊農地禁建農舍就像替罹癌者注射化療,想殺壞細胞卻先死了無辜的好細胞。
2016年起農民要蓋農舍,必須先寫一份興建農舍經營計畫書,
而計畫書內必須提到 【2年內的經營實績及現況照片】,
更需要清楚的寫明【經營規模、產銷計畫、農舍及農地整體配置計畫】,
說實在的,農民會寫這些東西的話,那他們大概也不需要當農民可以當商人了 !
每個農民早就都荷包滿滿,錢錢賺不完。
有的農民蓋農舍,是為了可以賣個好價錢,存著老本可以享晚年。
有的農民蓋農舍,圖的就只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雖然可以認同政府希望幫助農民的心,但 .. 是否新辦法反而為難了農民 ?
農民好像賤民,房子蓋得好看一點,官員就看不下去了,建地可以漲價,農地不能漲;如果今天所有的官員薪水比照農民,我無話可說,但他們今天拿的是高官俸祿,吃香喝辣,只會一味遏止農舍買賣,卻不探究農民生活辛苦原因,不會積極改善農民生活,只會消極遏阻農舍買賣,如果今天農民的生活優沃,誰要賣家賣地,真是一厢情願的想法啊!希望陳保基卸任後自己下田務農,並且世代務農,以身作則,保護農地,保護台灣農業。
我辛苦種田,米價上不來,摘種米做小農目標是像日本小農自給自足以外還有小收入,父親過世回來看守這塊農地,事實他是無法達到養家餬口的.現在務農要很多機器如打田機.插秧機.割稻機輾米機花下來一大比錢,但我堅持無毒種植卻是辛苦沒錢賺.看到附近農田多被大農包圍了,他們種植比慣性農法還可怕的農法,收成後交給農會接下來米會到哪就不知道了.有人說稻殼打開一樣是白米,但我不認為.當我們每天要吃的米是如此心態種出來的,難怪健保負擔很大.沒錯大農要賺錢買了100多萬以上的農機一次耕種10幾甲地怎麼管理福壽螺雜草蟲害等.再再說明了政府對農業的管理是有問題的.田被租去也是等有一天有仲介出好價錢就賣,租大農是過渡時期罷了.若地能賣好價錢有幾個人和我一樣想做那小農傻子呢?農舍問題不是單存農舍問題,他牽連很多深沉的農業制度.
过去为城市发展及产业需要已有很多农地,尤其最好的农业生产土地变成住宅及工业用地,这是暴富与炒作的生产地,应整体考虑台湾环境与粮食需要的国土规划,就台湾永续环境与发展需要应选择较底农业生产效率的土地作非农业的建设开发,减少优良农地的变更使用,同时协助及支持更多小农有效益的经营农牧地,也平等的依相关法放宽实际农作地的合理所需生产及居住所需房舍,才是合宪法的自由经济原则及就业自由与平等精神,更可减少都市土地的住宅与产业扩张占用良田,并减少现况产生很多农地违章工厂及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