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鳳梨盛產的季節又到了,最近兩年台灣鳳梨受惠於中國與菲律賓關係緊張,菲律賓鳳梨銷往中國受阻的轉單效應影響,台灣鳳梨銷往中國的數量倍增。但本月初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關於加強對進口台灣菠蘿檢驗檢疫監管的警示通報」,指出台灣近期銷往中國的鳳梨遭廈門檢驗檢疫局檢出氧化樂果含量0.14ppm,超過中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7倍,要求各地檢驗檢疫局加嚴對進口台灣鳳梨抽驗比例至10%。 (大陸所稱「菠蘿」即台灣所稱「鳳梨」)
中國大陸質檢總局的警示通報並稱,若進口台灣菠蘿加嚴檢測結果不合格,除了對該批貨物會採取召回、下架等措施,還會對該批的果園、包裝場或出口商輸入的鳳梨實施連續5批的扣檢,檢驗結果合格後才會放行。
該警示內容所稱的農藥「氧化樂果」,在台灣稱作歐滅松,為禁止使用的劇毒農藥。
中國這項警示發布後傳到台灣方面,農政單位與外銷農民擔心鳳梨外銷受阻,更擔心近幾年台灣鳳梨外銷暢旺價格好引發搶種,會因為這項食安問題衝擊消費信心,影響鳳梨價格。
台南和屏東的果農坦言,的確聽聞這項消息,不過由於遭驗出農藥殘留超標的貿易商是混合不同產地的鳳梨出口,現存的外銷制度又沒有落實溯源系統,根本無法確定是哪位農民違規使用或是混了非供果園鳳梨等情形,砸了台灣鳳梨的品牌。

台灣銷往中國鳳梨,佔外銷比例89%, 把關卻沒落實
台灣鳳梨外銷總量9000多公噸中,大陸佔比就高達89%,中國和菲律賓近來因南海問題交惡,紛紛取消菲律賓的鳳梨訂單,再加上台灣的台農17號「金鑽鳳梨」又香又甜打響名號,中國便轉而向台灣採購鳳梨,近年台灣銷往中國的鳳梨數量雖然節節攀升,台灣農政單位卻屢屢接獲中國質檢總局告知台灣鳳梨的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這凸顯台灣鳳梨的外銷供果園制度未落實,農民的用藥觀念有待加強,農產品溯源制度有待建立等問題。
台灣在民國95年建立了一套鳳梨外銷供果園登錄制度,同時還設置了「鳳梨外銷供果園生產管理要點」及「輸日鳳梨安全管理措施」,明訂供果園的農藥管理、外銷集貨作業、條碼追溯等須符合相關規範。不過農委會農糧署糧食生產組長翁震炘坦言,近三年來大陸對台灣的鳳梨需求逐步超過日本,但該套外銷供果園制度卻沒有落實,導致出現農民違規用藥、貿易商混果等情形,此事在去年底就已遭到中國政府單位提醒。
此次遭中國檢驗單位驗出的氧化樂果,英文名為Omethoate,台灣稱作歐滅松,中國允許殘留量為0.02ppm,但在台灣是禁藥不得使用。前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殘毒管制組長翁愫慎分析,除了可能是農民噴灑禁藥歐滅松外,大滅松和福木松的代謝產物也有歐滅松,而因為大滅松目前仍可使用在柑橘或龍眼等水果來防治粉介殼蟲,而鳳梨的害蟲又以粉介殼蟲為主,所以不排除此批遭驗出問題的鳳梨也可能噴灑大滅松。
農友:溯源制度應落實 以免守法農民受無妄之災

國內鳳梨外銷出口量以「屏東綠地農特產生產合作社」為大宗,2012年銷往中國的數量為493噸,合作社創社主席郭智偉預估,在中國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今年6月底合作社將有1800噸銷往中國。
面對農藥超標疑雲,他無奈表示,他的鳳梨都是走單一櫃,但有的貿易商會走「組合櫃」,向各個鳳梨產地蒐集貨源,一個禮拜就出了7、8櫃,但貨櫃裡頭的鳳梨來源該如何追溯,過去的制度沒有建立完全,導致現在出事無法釐清問題鳳梨究竟是從哪裡來。
郭智偉認為,鳳梨是目前銷往中國的台灣農產品最大順差市場,大家應趁此時好好把握,將台灣鳳梨的名聲建立起來,針對走國際貿易的農民,政府應建置一套「正面表列」的鳳梨推薦用藥系統,讓農民可清楚依循。
貿易商出口混合產地 出事找不到禍首

位在台南的關廟鳳梨也是外銷大宗,台南關廟果菜生產合作社郭姓班長認為,此次鳳梨會被中國驗出農藥殘留超標,關鍵是在於台灣今年春天都沒有下雨,導致半年前噴灑的農藥洗刷不乾淨。他坦言,出現這種問題不能怪誰,只有在下個產季開始後,提早施藥來避免此類情況再度發生。
常與郭姓班長合作的貿易商王光明則提到,4月10日出貨至中國的一批鳳梨曾被驗出氧化樂果超標,除此之外還有膨大劑也被驗出微量超標。他表示,過去一直都是向台南和屏東的部分果農收購鳳梨,再一起放進同一貨櫃賣出,此次發生問題他回過頭去問農民都問不出來,中國檢驗單位則說要把抽驗比率調高到五個貨櫃抽一次,讓他很困擾。
不過根據農委會103年4月份田間及集貨場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結果月報表資料顯示,當時便有台南鳳梨農遭驗出農藥殘留大滅松和歐殺松,這代表過往農民就有違規使用農藥的情況,此次銷往中國的鳳梨遭驗出歐滅松,台南市農業處農務科長邱季芳僅表示,目前還無法掌握正確的違規狀況。
坦言過往疏失 農糧署將加強三級管理
面對此次事件,屏東縣農業處長姚志旺表示,將強力宣導農民正確使用農藥,並向貿易商要求區別收穫產地。他坦言,目前外銷至大陸的鳳梨並沒有像台灣外銷至日本有一套標籤追溯機制,因為模糊地帶多,所以就會出現違規的狀況,如果追溯制度能落實,未來對按規矩施藥的農民會比較有保障。
農糧署糧食生產組長翁震炘表示,過去農產品進中國海關只需出示防疫證明,從來都沒有要求農藥檢驗證明,所以政府確實沒有真正將外銷供果園的管理制度落實在對中國的貿易上,導致去年底中國便有抽到鳳梨藥殘違規,當中還有混介殼蟲的問題。
翁震炘強調,農糧署針對鳳梨外銷至中國的問題已多次開會討論,目前已和防檢局協調好落實「三級管理」,第一關是加強外銷供果園的農藥檢驗,第二關是集貨場的抽驗要落實,最後一關則是邊境檢疫關卡同時進行農藥殘留抽驗。
他指出,過去這套外銷供果園政策並沒有對銷往中國的農產品進行把關,但近年來台灣鳳梨市場越來越依賴大陸,以去年資料來說,鳳梨外銷總量9000多公噸中,大陸佔比就高達89%,農糧署有必要在今年鳳梨產季便確實做好把關的動作。
「膨大劑」是什麼?
突然蠻好奇,台灣的鳳梨外銷,如果有帶芽? 那不就等於是把種苗外銷?
已經沒差了,能種的,台商不論是偷渡還是其他方式,早就在大陸都種活了,只差別於口感好不好而已。
就像日本種的農作物,不管是吃的還是觀賞,有些在臺灣也種成功了,也種得很不錯,然後那幾項就不會再從日本大量進口了。
那個綠地合作社說謊!今年他裂果很嚴重沒產量他有出來收購鳳梨!為了多賺錢,3好➕ㄧ好啦!他出來收購在我們當地大家都知道的!
別把自己講成受害者!
還有農藥就算沒下雨也會分解,陽光也會分解!講這種騙大宗也講的出來!所以那個關廟的農藥噴的劑量多大
上回才激烈討論鳳梨有生長激素會讓人類激長的誇大不實謠言。
當時看那些談話,讓人誤以為所有鳳梨都是「有機」!(想也知道是不可能!)
果然現在就來打臉了!
還是會吃一般的鳳梨(慣行農法),但是會先擺放幾天再吃,要削皮之前會清洗一下,這樣做應該不會吃到太多殘留的藥物了。
賣鳳梨的小販,個個每次都說切好的鳳梨不要洗才不會「咬舌」,也說「纖維粗的鳳梨」因粗纖維的磨擦而「咬舌」。
本人實驗多次,買已切好且沒碰水的一般鳳梨,若吃的時候覺得「嚴重咬舌」,就用果汁機打成細泥,喝與吞的時候還是一樣,舌頭很痛!
後來,忍痛把會「咬舌」的鳳梨拿去煮熟(水果加熱會破壞營養素及鳳梨酵素),煮成鳳梨湯,就沒事了。
再後來,買有「產銷履歷」及跟小農買「在欉熟」的鳳梨,回家削皮與切塊都有用水洗過,也沒事!
證明,「咬舌」,跟纖維多寡及清洗,一點關係都沒有!
個人覺得可能因為酵素關係、或者是熟度不夠、也可能是因為熟成方式不自然,才會「咬舌」。
所以,賣鳳梨的人,不要再來亂講了,免得害顧客因沒洗而吃到殘留的藥物,卻還是有「咬舌」情況!
無毒、有機的鳳梨很難種,價格與銷售上更是難題。
認識幾位退休且不缺錢的業餘老農,後來覺得無毒法種得太累又沒什麼賺頭(成本高,價格無法訂太低),就罷工不種鳳梨了,寧願讓田地荒廢。
所以,大家對於以無毒、有機種植作物的小農們,不論買不買,都要推崇與支持!
而那些守本份是安全用藥,也堅持在安全期才收成的小農們,一樣也要精神或實質上的鼓勵!
大家要這樣的強烈支持,臺灣的農業才能撐起來,不要老是走「C/P值」路線。
愛盲目推薦「銅板價」與「C/P值」,完全不管如此低價是否合理,就是來糟蹋自己的健康!
然而,一味瘋狂追求高價,卻不願瞭解與研究食材的真相,也是花大錢來毀壞自己的健康,反而幫廠商賺大錢!
那些打了生長激素的鳳梨十顆有九顆都來自台南嘉義,所以那些人在那邊自清看了很噁心!!
屏東果農不是沒有,但真的算少數
因為我本身就是鳳梨出貨的貿易商
叫你們最好分別有沒有生長激素的方法.把鳳梨擺個一個禮拜 看他有沒有流湯就知道囉.通常品質不佳的兩天就流湯了.
還有樓上鳳梨本來就不能碰水這基本常識!
還有並不是嘉義台南就比較多!屏東也好不到哪裏去生長激素拿起來亂用!我自己賣過農藥就很清楚
真的很令人覺得可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什麼叫打生長激素的鳳梨十顆有九顆來自台南嘉義?說出這種話很明顯的是在為某縣護航、 撇清關係,
既然是貿易商,對於本身貨源就該有監督之責,遇到有大貨量要出,就隨便有貨就掃,只要自己錢賺飽飽就好,根本不管來源是出自哪裡,出了問題就來個無從可查,結果危害到整個台灣市場及農民來當陪葬品。
照理說,出貨時都該有貨主的來源編號才對,如果貿易商監守這點,出了問題也才好有所交待跟查證,不是一竿子打死一整群人,害死守份的農民。
不管是不守規矩亂用藥的農人,或是不負責任的貿易商,以及趁亂打擊台灣眾農、借此打響自己農產名號的小農,這些都讓我覺得真的很可悲,一群消費者被這些人耍的團團轉,事實真相有誰敢說清楚?
出了問題不是去找出問題源頭把事情解決,維護大部份農民的聲望,反而是在自己國內打擊同業及相關行業,詆毀及落井下石,自掃門前雪,這就是現在的現象,什麼叫噁心…..這才叫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