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遭媒體冠上「孤島」二字,不過看在前天走進山區,尋找農友的台灣原味創辦人吳美貌來說,卻有些言過其實,「洪水雖掏空道路地基、沖毀大片山壁,但山裡的農友並不缺乏物資,反而在此刻將田裡的蔬菜分享給大家,凝聚彼此力量。」她認為,災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道路工程、開發問題的探討,過度物資的湧進恐削弱災民自力更生的力量,讓他們離土地越來越遠。(圖中主角為烏來農友比令、阿黛一家人。照片/吳美貌提供)

深耕原住民族部落10多年、推廣有機農業和台灣原生種食材復育的吳美貌,10日上午因焦急無法連繫上居住在烏來山區的農民朋友,決定驅車前往查看,她在近中午時刻開到龜山管制點,看見前方泥沙滿布,便下車徒步朝山裡走去。
沿著烏來地區唯一的對外道路台9甲線(新烏路)前進,吳美貌看見不少路面坍塌,尤其靠近日月光溫泉山莊一帶,道路下方的路基明顯被掏空而下陷,原本的雙向車道也因為內側築起水泥牆抵擋土石,無論是山區的災民或是前往救災的人員都需行走在看似脆落的路面上。
吳美貌剛走進龜山管制點不久,遠眺日月光溫泉山莊便看到上頭的大桶山崩塌了一塊,落石沿著山坡而下,其中還有一塊超級巨石橫亙在日月光溫泉山莊前方彎曲的路段上,山上的泥水仍不斷往巨石沖刷,「讓每個經過的人都不得不暫停呼吸,深怕稍一震動就滾滾而下!」
務農帶來尊嚴與自信,分享有機菜挺過難關
轉過大彎再徒步沒多久,吳美貌先是看到被掏空的電線桿,僅靠著一條黑色電線勉強維持站立,再走沒多久便看到大片泥沙流進的忠治部落。這個部落裡有戶農友比令與阿黛3年前在吳美貌協助下,開始栽種有機蔬菜,比令見到她興奮的說道:「雖然菜園被颱風打得亂七八糟,沒辦法拿來賣,但可以分享給教會裡的人吃,現在覺得種有機真好!」
農友這一席話在吳美貌看來很是感動,她說,「比令和阿黛家裡養了8個孩子,過去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到溫泉旅館打工,開始農作後,時常要到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田裡有腳印市集跟碧潭市集賣菜,增加許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現在遇到災難又願意將資源分享給大家,甚至還說如果肉吃不夠就到山上打獵去,可見務農是能讓人從土地裡長出尊嚴與自信的。」
但多數部落裡的居民並非如此,吳美貌觀察,烏來地區因為離市區近,容易取得資源,也常有菜車進入,生活逐漸被外來的商業模式所影響,有些居民即便有地卻不種作物,慢慢失去了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力。這一演變是讓她最為擔憂的。

「你以為我們很窮嗎?」烏來居民不缺物資,要精神相挺
比令和阿黛家還有一台小型發電機,蘇迪勒帶來豪雨土石後,部落斷電,使得不少人擠到比令家看電視了解外界訊息,並把食物存到冰箱裡。吳美貌說,比令的大兒子後來走到新店買了柴油,決定載她繼續往烏來老街前進,後來經過烏來區公所路段,地面上的泥土越堆越厚,足足應該有30至50公分高,烏來觀光大橋上堆滿漂流木,不過所幸遇到的農友都無大礙。
令吳美貌安慰的是,此次颱風挾帶的土石流並沒有影響到農友的田園,這也不得讓她澄清,這些山區的農田因為平常有勤於清理水道、泥沙和落葉,因為有管理,反而比雜亂叢生的樹林還要穩固,打破一般外界對山區農田的想像。
吳美貌回程本想塞錢給比令貼補油錢,沒想到卻被比令回說:「你以為我們很窮嗎?」這樣的反應讓她驕傲,也讓她思索到,若短時間內道路可逐漸搶通,國軍又持續空投物資給深山居民,外界不應再發起募集物資行動,因為過度物資的進入會讓居民失去公民自救的可能,甚至重蹈莫拉克風災時的內部資源爭奪問題。
吳美貌說,災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關心,並從根源探討重大道路工程、建築開發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