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記者林慧貞、潘子祁
農委會預計今年二期作,在全台六個鄉鎮試辦稻作「直接給付」,只要土地、戶籍位在指定試辦區,且符合相關條件,農民可選擇不參加保價收購,自己想辦法賣稻子,領取每公頃1萬元補償。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強調,現在只是試辦,面積仍小,糧價影響應不致太大,且農民仍可選擇保價收購,「一定不會讓農民虧到」。
除今年二期,明年一期作也會試辦,不過詳細補償金額可能會到年底才確定。農委會估計,二期作試辦面積約4563公頃,若有10%的農友選擇直接給付,可節省公糧保管費約504萬元,若全部轉由直接給付,可省1億820萬元。詳細辦法本週內公佈。
一、試辦地區
桃園市楊梅區、新竹縣新埔鎮、台中市龍井區、彰化縣福興區、嘉義縣朴子市、台南市柳營區。
分析:
這些地區二期稻繳交公糧比例有高有低,如楊梅高達99%,但龍井區繳交比例僅10%,因為該區以再生稻為主,公糧不收再生稻;福興鄉則是以加工用的秈糯為主,部份交給糧商,農委會希望透過不同樣態的分析,判斷試辦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現行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已經有其他補助,因此這次試辦,排除有契作集團產區的鄉鎮。
二、試辦申請資格
1. 農民戶籍、土地位於該6鄉鎮。
2. 該筆土地在2013到2015年間,農友曾向公所申請種植稻作公糧。
3. 確定今年有種二期稻,但不包括再生稻。
4. 土地出租、有耕作協議的農友,由實際耕作者領取直接給付。
分析:
參與小地主大佃農者,原先農委會就補助農民每公頃2萬元,不能繳公糧,這次仍維持現有政策,不會因此只能領1萬元,也不能重複領取。
三、試辦給付領取價格
符合資格、完成申請的農友,每公頃可領取1萬元的直接給付。
公式:
[(每公斤計畫收購價格 + 稻米烘乾、包裝費用 – 2012到2014年間2期作的躉售價格) * 每公頃計畫收購最高公斤數 ] + [(每公斤輔導收購價格 + 稻米烘乾、包裝費用 – 2012到2014年間2期作的躉售價格) * 每公頃輔導收購最高公斤數 ] = 9031 元
分析:
這邊的二期稻價格計算,是2012~2014年平均躉售價格,每公斤23.03元,另加政府原先補貼給保價收購的烘乾、包裝費用等等。
本來繳公糧和沒繳公糧的農民收益價差,計算出來是9031元,但考量稻米耕作有生態、涵養水源等等外部效益,因此多加約1000元,讓直接給付金達1萬元,鼓勵農民參加直接給付。
四、 預期效益
農委會預計,公糧收購量減少,連帶節省公糧保存費用,若有10%的農民轉請領直接給付,財政支出預估可減少504萬元;若全部都轉領直接給付,則可減輕1.82億元負擔。
對原本就已經自產自銷的農民,等於額外多了一萬元補償。陳吉仲推測,品質好的農民,應該會領取直接補貼,自己賣稻米,而因為保價收購尚未取消,因此稻米價格仍可維持。
不過有糧商認為,若農民轉往自產自銷,不進公糧,市面上的稻米增加,糧商收購價可能降低,農民可能隔年還是選擇繳公糧,公糧的量不一定減少;且糧價受到影響,直接補貼的金額勢必要重新計算,且糧價受到區域和時間影響,6月剛收割和8月產季尾端的價格,可能每百台斤差了200元,計算時需審慎考量。
-780x518.jpg)